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二编 秦汉文学.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617691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9.49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编泰汉丈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汉赋、乐府、采诗制度、骚体赋、散体赋、述志赋、抒情赋、京都赋、七体、 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主要问题】秦代的文学、汉代文学的基木态势、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汉代文学样式的 脛革、汉代文学的分期、汉赋在西汉与东汉m的发展状况、散文在汉代的发展、诗歌在汉 代的发展、《史记》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哲理内涵、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和叙事 手法【作家作品】李斯《谏逐客书》、《吕氏春秋》、贾谊《过秦论》、《淮南子》、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了虚赋》和《上林赋》、王褒《洞箫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两 都赋》、《吴越春秋》、王充《论衡》、张衡《归田赋》和《二京赋》、晁错《论贵粟疏》、刘向 《淮南子》、贾谊《巾屈原赋》、《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核心考案1>秦代的文学状况秦始皇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秦朝文化史统一文字给 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秦始皇实行的是焚书坑儒,使得秦代的文人不敢变 现才能,茯至是掩藏H己的才华,在秦代短短的时间内,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秦代宰相李斯, 和秦国的开国功勋吕不韦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此外,秦朝的碑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秦代碑文。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秦 代结束,秦代文学也随之tai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旬号2、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汉代文人具有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2)汉代文人普遍拥 有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怀有圣主贤臣的理想3)汉代文人在作品中抒发对于机遇和命 运的感慨4)汉代文学的道路是批判一一赞颂一一批判,批判和赞颂相更替5)文人 的地位比较尴尬,既有强烈的依附感乂有H己的独立性6)从西汉到东汉,文学趋势从 浪漫到现实7)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3、 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 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1) 汉代形成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倫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 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稈中,白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白身的文学素养到了东 汉时期,人们诵读辞赋的兴趣依然很浓,就连贵族妇女也主动参与,出现了像王逸《楚辞章 句》这样的专门著作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汉代解 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

      2) 以文才取士的用人制度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两汉 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Z所以能够脱颖而 出,主要并不是他们精通修行,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尽管以文才录士在两汉并不居于主导 地位,而仅是一种补充手段,但它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却起到了推动作用汉代不仅 朝廷、诸侯王,甚至有些身居要职的外戚都以文才取士3) 诸侯王养士的风气汉初以招致文士文明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湃、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兴,高祖王 兄了潯于吴,招致天下Z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了之徒兴于文、呆Z际《汉书•地 理志》)投奔吴王刘涓门下的文士有枚乘、邹阳、严忌,他们都擅长辞赋流传下来的《淮 南了》就是出自刘安的宾客之手《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赋82篇,淮南王群臣赋44 篇显然,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汉初儿位诸侯王 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 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4) 帝王的爱好与提侣西汉武、宣、元、成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他们出于木身的兴趣,大量招揽文士,许多人就是因为文才而得以在朝廷任职。

      因擅长文章 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呆,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 雄等有些人虽然不是靠文学创作才能而进入仕途,但是,他们成为朝廷命官ZVi,在天了 的倡导下也加入了辞赋创作的行列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 显宦都参与其中,由此形成了向天了进献辞赋的制度汉代诸侯王、天了和外戚对文人的招 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使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成名的一种手段,并借 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在很大稈度上得益于此5) 乐府、东观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以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乐府是西汉长期 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纟R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 名作家曾经为兀府写过诗赋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 职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件大 事6) 游宦风气为作家群体生成注入了活力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 动主要是在诸侯王Z间进行的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Z风稍衰。

      东汉中、后期,游宦乂 成为社会时尚白和、安Z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后汉书•王符列传》)有 些文人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成为侍从文人、幕僚文人而那些不能入仕的文人则 是大量的,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或滞留太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 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的重要部分4. 汉代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白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木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 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出现了像《七发》那样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的作品汉初政论受战 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磅礴,感情激切楚声诗歌广为传播,并且用于宫廷祭祀, 成为庙堂Zilll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的贾谊和枚乘,他们的辞赋和政论都有较高的成就第二时期: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 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 的传记文学名著《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完毕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定于一尊 因此,政论散文也由越世高谈转为木经立义,在风格上向深广宏富,醉厚典重方面发展乐 府的强化,使大量民歌被采集、记录下来,宫廷文人也竞相创作乐府诗。

      第三时期: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 涌现出杨雄、班尚等著名的辞赋作家班I古I的《汉书》在此期间问批,成为继《史记》Z示 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由于经学的I」益深入人心,文坛的模拟风气I」趋严重王充的 《论衡》却以其“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和当时陈陈相因的不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时期: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张衡集中 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开始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 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辞赋更加贴近现实,批判精神很强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古 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作家在诗文中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 现、思索和追求,诗文口趋整饬华美,预示着一个文学H觉时代的即将到来5、汉赋及其发展阶段(华东师大2006 ,浙大2000年考点)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Z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 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 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意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 入其中。

      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血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 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枚乘的《七发》标志看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 新体赋的最高成就两汉示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同的《两祁赋》、张衡的《二京 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I口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 的先河汉代以公元9〜25年(期间为王莽新朝及淮阳王刘玄时代)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两朝, 汉赋的发展,则分为三个阶段西汉一朝,经历了汉赋的兴起阶段和全盛阶段;东汉则为汉 赋的成熟阶段第一阶段:汉赋的兴起阶段时间在汉初至武帝即位Z间(前202〜前140)的六七十 年间陆贾、贾谊、枚乘这三个人物,是汉赋兴起阶段的代表作家贾谊创作的《M屈原赋》 和《鵬鸟赋》而这一阶段的殿军,便是吗《七发》的枚乘,我们把枚乘的去世授为汉赋兴 起阶段的结束与汉赋进入全盛时期的开端第二阶段:汉赋的全盛阶段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至成帝元延三年(前10)的 130年间扬雄的《长杨赋》作于公元前10年,是汉赋全盛阶段的殿军Z作司马相如是 这个时期的大匠,创作了《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巨作,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

      第三阶段:汉赋发展的成熟阶段(25〜218)这一阶段历经将近二百年,近于东汉一 朝的时间,赋体文学作家前赴示继,但没有再现赋体文学全盛时期的辉煌在这一阶段,汉 赋全盛时期的各种题材几乎部被梳理了一遍:抒情赋又出现了《北征》、《东征》;写物赋出 现了著名的《两京》、《两都》等赋;说理赋乂出现了《幽通》、《思玄》诸赋等等这些全盛 阶段创作的赋体文学品种,在东汉赋家手中显得更加圆融,并在体裁、词句使用、表达语式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综观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汉赋自始至终顽强保持了自己的几个基本特征,即长篇韵文 (中可换韵)、故设问答、广陈事理、夸张描写、华丽辞藻、排比连类等,因而篇幅虽有长 短之分,但一般说体制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汉赋的全盛阶段,长篇大幅特别多,它的余绪是 东汉的《两都》、《两京》6、西汉散文及其特点西汉散文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了百家Z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擲阖,多是议论文 代表作家有贾谊、刘安等首先,西汉散文是在先秦诸了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但是和先秦诸了的文章相比又 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先秦诸了在国家分裂和;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 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就成为先秦诸了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 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 问题,这使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了白由度,却显得严谨质实。

      其次,西汉散文带有浓厚的先秦遗风再从西汉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暂的秦王 朝,再加上统治者崇诡无为之治,所有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诡有先秦余绪,他们的散 文代表了西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在示世也有深远影响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古I和定儒家思 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看深广宏富、醉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木经立 义最示,以剖析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富有感染力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 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悴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 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7、《史记》的思想内容(武大2002年考点)从史学的和度说,是客观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的文明史;从文学的角度说,是形 象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第一,《史记》首先是隼路蓝缕地整理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黄帝到汉武帝时代 的历史内容涉及朝代兴替、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少数民族、域外 风情第二,客观再现了 “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