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理论考题范围课稿精编.docx
15页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理论考题范围课稿 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理论部分考核范围 一.救护新概念的相关内容 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现代救护的特点和现场救护的原则4、12 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医学上的“救命的黄金时刻”是抢救危重伤病员最重要的时刻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原则:1、首先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的判断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4、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等措施5、充分利用课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三“生命链”和救命的“黄金时间”12 “生命链”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序列即: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生命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得越及时、充分,效果就越好在发病的现场如家庭、马路、工作场所及其他医院外的种种环境中,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并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 四.伤情分类163 A、重视伤病员扥类及伤票的填写 B、伤病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 C、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五.如何拨打急救10 A、你(报告人)的号码与姓名,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 B、伤病员所在的准确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C、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D、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 E、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六.成人、儿童和婴儿气道异物梗塞的现场救护51 (一)成人救治法 一、自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伤员,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并且当时又无他人在场相助,不能说话报告情况之下,所采用的自救方法操作方法:1、自己的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腹部脐上两横指处2、另一手紧握住此拳,双手同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五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3、还可以将上腹部压在坚硬物上,如桌边、椅背和栏杆处,连续向上向内冲击5次 4、重复操作若干次,直到异物排出。
二、互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或完全气道梗阻伤员伤员意识清醒,可用立位腹部冲击法,遇到意识不清者,采用仰卧式腹部冲击法救治同时呼叫EMS1)立式腹部冲击法(用于意识清醒的伤病员)操作步骤:1、救护员站在伤病员的背后,双臂环绕伤病员的腰部,令伤员弯腰,头部前倾2、一手握空心拳拳眼顶住伤病员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3、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4、伤病员应配合救护员,低头张口,以便异物排出2)仰卧位腹部冲击法(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1、将伤病员置于仰卧位,救护员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2、一只手的掌根置于伤病员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 不要触及剑突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3、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的冲击伤病员的腹部,连续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4、检查口腔,如异物被冲出,迅速用手将异物取出5、检查呼吸心跳,如无,立即CPR(心肺复苏) (三)互救胸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伤病员,如肥胖者等1)立式胸部冲击法操作法(用于意识清醒的伤病员)1、救护员站在伤病员的背后,两臂从伤病员腋下环绕其胸部2、一手握空心拳,将拳眼置于伤病员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3、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连续冲击5次 4、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2)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操作方法(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1、救护员将伤病员置于仰卧位,并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2、胸部冲击部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3、两手的掌根重叠,快速有节奏冲击5次 4、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5、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心肺复苏) (二)儿童救治法 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者采用立式腹部冲击,意识不清者采用仰卧位腹部冲击腹部冲击法操作方法:1、操作方法与成人相同2、检查口腔,如有异物排出,迅速用手取出异物3、若阻塞物未能排出,重复操作1-3次 4、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心肺复苏) (三)婴儿救治法 背部叩击法 背部叩击法操作方法:1、救护员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2、用另一只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3、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4、用手掌根向内、向 上叩击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4次5、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6、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下方水平4-6次7、检查口腔,如有异物排出,迅速用手取出异物8、若阻塞物未能排出,重复进行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七.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19 项目 分类 成人儿童(1~8岁)婴儿(1岁以内) 判断意识呼喊、轻拍呼喊、轻拍拍击足底 检查脉搏颈动脉肱动脉 胸外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胸部正中紧贴乳头 连线下方水平 方式双手掌根重叠单手掌根或、双手掌 根重叠 中指和无名指 深度至少为5厘米至少为胸阔前后径的 1/3(大约5厘米) 至少为胸阔前后径 的1/3(大约4厘米)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至少为100次/分钟至少为100次/分钟 开放气道头部后仰呈90度角头部后仰呈60度角头部后仰呈30度角 吹气方式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 量胸廓隆起胸廓隆起胸廓隆起 频率10~12次/分钟12~20次/分钟12~20次/分钟 按压与吹气 比例 30:2 30:2 30:2 八.救护外伤伤员时现场检查的顺序和救护程序70 现场检查的顺序1、检查伤病员意识 2.伤病员平卧位,救护员双腿跪与伤病员一侧,一般为右侧 3.检查呼吸.循环体征 4.检查伤口,观察伤口部位.大小.出血多少 5.检查头部,用手轻摸头颅,检查有否出血、骨折、肿胀;注意检查耳道、鼻孔有无血液或脑脊液流出,如有——颅底骨折。
6.检查脊柱及脊髓功能,令伤病员活动手指和足趾,如运动消失——瘫痪保持伤病员平卧位,用指腹从上到下按压颈部后正中,询问是否有病痛,如有——颈椎骨折;保持脊柱轴线位侧翻伤病员,用指腹从上到下沿后正中线按压,询问是否有疼痛,如有——椎骨骨折 7.检查胸部,询问疼痛部位,观察胸廓的呼吸运动、胸部形状救护员双手放在伤病员的胸部两侧,然后稍加用力挤压伤病员胸部,如有疼痛——肋骨骨折 8.检查腹部,观察有无伤口、有无内脏脱出及有无压痛 9.检查骨盆,询问疼痛部位,双手挤压伤病员的骨盆两侧,如有疼痛——骨折 10.检查四肢,询问疼痛部位,观察是否有肿胀、畸形,如有——骨折 救护程序:(1)了解致伤因素,如交通伤、突发事件,判断危险是否已解除2)及时呼救,拨打急救 (3)观察救护环境,选择就近、安全、平坦的救护场地 (4)按正确的搬运方法使伤病员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 (5)置伤病员于适当体位 (6)迅速判断伤情,首先判断意识、呼吸、心跳、脉搏是否正常,是否有大出血,然后依次判断头、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活动情况 九.常用的止血方法及适用范围75 止血方法:包扎止血(表浅伤口出血损伤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量少)、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指压止血(颞浅动脉压迫点,肱动脉压迫点,桡、尺动脉压迫点,股动脉压迫点,腘动脉压 迫点)、加垫屈肢止血(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者,用此法)、填塞止血(对于四肢较深较大的伤口或盲管伤、穿痛伤,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应紧急现场救治)、止血带止血(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十.包扎的注意事项及方法90 答:(1)伤口上加盖敷料,不要再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
(2)应用绷带包扎时,松紧要适度 (3)有绷带过紧的现象,如手、足的甲床发紫,绷带缠绕肢体远心端皮肤发紫,有麻木感或感觉消失,严重者手指、足趾不能活动时,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4)无手指、足趾末端损伤者,包扎时要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十一.骨折的表现、骨折固定的原则及方法100、98 答: 表现:(1)疼痛(2)肿胀(3)畸形(4)功能障碍(5)血管、神经损伤的检查 原则:(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开放性骨折现场不用冲洗,不要涂药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6)固定伤肢后,如有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危险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8)预防休克 方法:101 (1)置伤病员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3)先固定骨折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处(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失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运 十二.开放性气胸、肠外溢、异物扎入、肢体离断伤、骨盆骨折、颈椎骨折现场处理原则91 开放性气胸:⑴立即用保鲜膜、塑料布(袋)、纱布或清洁敷料压在伤口上。
⑵胶布将敷料固定⑶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打结⑷三角巾侧胸或全胸部包扎⑸伤病员取半卧位 肠外溢:⑴立即用保鲜膜或大块敷料覆盖伤口⑵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圈的大小以能将腹内脱出物换套为宜,将环形圈换套脱出物⑶然后用饭碗或茶缸将环形圈一并扣住⑷三角巾腹部包扎⑸伤病员平卧,双膝屈曲固定脊柱板或硬板担架搬运 异物扎入:⑴敷料上剪洞,套出异物,置于伤口上⑵用敷料卷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⑶用绷带或者三角巾包扎 肢体离断伤:(1)多数肢体离断伤组织碾挫较重,血管很快回缩,并形成血栓,出血并非喷射性这时,仅行残端加压包扎即可如果出血多,呈喷射性,先用指压止血法,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2)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用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3)用宽胶布从肢端开始向上拉紧粘贴,以加强加压 止血和防止敷料脱落⑷离断的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⑸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不能丢弃⑹离断的肢体要用布料包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袋有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骨盆骨折:⑴伤病员为仰卧位,两膝下放置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