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经济学第10章-转移支付课件.ppt
4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公共经济学,第,10,章 转移支付,第10章 转移支付,10.1 收入再分配,10.2 社会保障,10.3 财政补贴,10.1 收入再分配,收入,收入是指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获得货币报酬的总和,。
包括:一是被行使了消费权利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是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春村价值变化的代数和功能分配是以企业为中心进行的国民收入微观层次的,初次分配;,分配,功能分配,:,也称要素分配,是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规模分配,:,又称个人或家庭分配,它从个人与家庭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观察收入再分配,是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规模分配是由政府为中心进行的国民收入宏观层次再分配三大分配主体:政府(规模分配)、工会、雇主(功能分配),1、功利主义观点,功利主义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考察是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开始的基本观点是: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否定收入的平等化W为社会效用,U为个人效用即:社会福利=各个人效用之和,结论: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是无数个个人各自效用的总和在激励机制作用下,个别人的效用应该服从社会的效用10.1.2,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库兹涅茨曲线,图10-1倒U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低水平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
4、倒U形理论,观点: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基尼系数或收入分配,时间,O,图,10-1,库兹涅茨曲线,表,10-1,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收入变动资料,年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收入份额(,%,),最贫穷的,40%,最富裕的,20%,最富裕的,5%,最贫穷的,85%,最富裕的,5%,最贫穷的,40%,中间的,40%,最富裕的,20%,1880,-,-,-,41-43,46,15,28.5,56.5,1910-1913,-,-,-,-,43,14.5,31,54.5,1929,13.5,55,31,46,33,-,-,-,1938,-,-,-,-,31,-,-,-,1947-1950,18,44,20,55,24,-,-,-,资料来源:Kuznets,“Economics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5,No.1.March,1955,p.18.,“,先恶化,后改善”?,早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储蓄和积累为少数富人所占有;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长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城市为主要舞台,更加剧贫富分化。
后期:(1)政府的干预政府通过税收、救济等帮助穷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收入不平等2)人口变动由于富裕阶层的出生率长期低于贫困人口,因此造成原有富人的绝对数下降,不断有收入较低的人进人富裕阶层3)技术进步新兴产业不断出现,衰退行业的财产和收入比重在总收入中逐渐减少这三种因素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向发生逆转,由上升转为下降,形成了倒U形现象10.1.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特点,自觉性,选民、政党和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制衡使政府不能不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自觉地调节和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广泛性,由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全社会广泛地强制地执行的因此,不仅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介入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初次分配阶段,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宏观性,政府不仅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利益以及代表本阶级利益,而且要维护全社会的公众利益,并通过财税政策使之反映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中去10,10.2 社会保障,含义:,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人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其中又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为核心。
社会保障,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它是确保社会公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2)它是确保社会安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3)它是确保市场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10.2.2,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它,是为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提供的强制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除了来自受保人或其就业的单位交纳的保险费外,政府一般还给予一定的资助;而商业保险则完全依靠收取保费筹集保险基金受保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的权利与交纳保险费的义务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并不像商业保险那样遵从对等的原则实施的形式不同:社会保险是强制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而商业保险则一般为自愿保险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包括灾难救济、孤寡病残救济、贫困救济等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环节其特点是:,(1)资金全部由政府从一般财政收入中筹集,受保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
2)受保人享受保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 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家庭提供资助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补贴和福利事业的总称主要由公共卫生设施、居民住房、社会津贴和物价补贴等构成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别环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福利、一般社会福利和特殊社会福利特殊社会福利,也称民政福利,主要是指民政部门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等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预算拨款如社会福利院、福利厂、盲聋哑学校等10.2.3 福利支出对人们工作愿望的影响和负所得税理论,1、福利支出对人们工作愿望的影响,(1)发放福利性救济本身易使穷人产生依赖和懒惰情绪2)许多国家把福利救济额作为被救济者收入水平的一个函数,随着被救济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所得到的福利救济额就会相应下降这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做法,是与福利政策本身的基本目标相符的,但这会影响人们工作和增加收入的愿望,尤其是人们收入刚刚高于贫困线而得不到福利救济时,其作用更加明显2、负所得税理论,负所得税理论:,以实行单一现金补助为基础,并且与个人所得税制结合成一体,按照这种税制,对个人收入超过一定档次以上的部分,仍然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对于收入低于一定档次的,可以得到所得税补助。
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在这一方案中,收入,3000,美元以下者得到补助,达到,3000,美元以上者不给予补助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政府给予的补贴),个人可支配收入,0,1500-0=1500,1500,1000,1500-,(,100050%,),=1000,2000,1500,1500-,(,150050%,),=750,2250,2000,1500-,(,200050%,),=500,2500,3000,1500-,(,300050%,),=0,3000,表,10-2,弗里德曼设计的负所得税方案(美元),在图,10-2,中,,C,为中介点,个人收入在,C(5000,美元,),以上者按一定税率纳税若所得额为,F,,则应纳税,DE,若所得为,H,,可得负所得税补助,BG,,使净收入额增加到,I,同时,在实行负所得税的情况下,福利性转移支出基本上就是由斜线部分(三角形,ACO,)所组成的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正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负所得税,图,10-2,负所得税设想简图,O,C,A,D,F,3000,美元,E,H,5000美元 总所得额,税后可支配所得额,B,G,I,450,3、负所得税对福利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好处:,(1)使社会福利制度在管理上更为直观、方便和有效,改变现金和物品救济并存、申请手续复杂的问题。
既强化了福利制度的管理,又达到了福利支出的目的2)采用单一现金补助形式,使领取福利性救济的人按照自己的消费偏好和愿望购买食品有利于消除由物品救济方式所带来的对人们消费偏好的限制3)负所得税是现行所得税的延伸,使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与国家税收政策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缺点:,(1)政治风险增加2)负所得税可能会扩大社会福利制度对人们的工作愿望和积极性的不利影响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投融资功能发行财政特种定向债券,所筹资金用于基础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2,)平衡供求功能社会保障可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经济衰退时由于人们收入的减少政府就要多补贴,经济繁荣时由于人们收入增加政府就可以少补贴3,)收入再分配功能对市场经济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进行再分配,包括“垂直性再分配”和“水平性再分配”前者从高收入向低收入转移;后者从劳动向非劳动、健康向伤残转移4,)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功能职工和每个企业都交保险费,职工退休不靠企业,靠保险公司发保险费,有利于资源合理流动10.2.5 社会保障支出公平与效率的衡量,社会保障有两大类:一是缴款基准制(,on Contribution Base,),二是受益基准制(,on Benefit Base,)。
缴款基准制是根据资金来源和数量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它强调效率和市场原则,相对弱化了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再分配功能受益基准制是根据受益人的状况来提供相就的社会保障它强调公平和社会伦理,具有较强的再分配功能,但也易引起社会保障的“大锅饭”,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总之,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政策的评价基准,(,1,),目标的效率性指所采取的收人分配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它由垂直效率和水平效率两个概念构成例如地方政府建造的经济适用房是为低收入者提供的但实际入住的居民中大约有,10%,的人在入住后收入增加,已经不是低收入者了此时此项政策的垂直效率为,0.9,,也就是说垂直效率越接近于,1,越好2,)资源配置的中立性指政府拟采取的政策既能达到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