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复习资料.doc
5页名词解释湖畔诗派:1922 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 ,汪静之《惠的风》 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清新、自然、纯情、率真,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诗歌创作的基石他们的作品主要写爱情,通过对人的正常情感的大胆告白与肯定,揭破封建礼教的虚伪,展示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是真正的现代情诗,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三美”主张: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有关新诗格律化倾向的主张,具体是指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绘画美:以富丽的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景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建筑美: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队立体美感音乐美:借住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京派:20 世纪 30 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以骆驼草》 《大公报文艺副刊》 《水星》 《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即“京派” ,也称“北方作家群” ,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均为代表人物。
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尝试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的自我实践《尝试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如《孔丘》 、 《威权》等 《尝试集》中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的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在诗歌艺术发展上, 《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它一方面吸取借鉴了中国古典音韵理论和外国诗歌形式中有用的东西,一方面又是对旧诗声韵格律体系的大胆否定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 1921 年发表《美文》 ,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五四文学革命:于 1917 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鲁迅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史为中国文学发展将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需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佳绩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新感觉派: 20 世纪 30 年代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都市主义小说”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主义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具代表性的三个) 、叶灵凤、徐霞村、杜衡等人新月诗派:新月诗派是指形成于 1920 年代中期、活跃至 1930 年代初期的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一个新诗流派他们以系统的理论主张和鲜明的诗风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积极提倡并实践现代格律诗,亦被称为新格律诗派简答题、、如何理解鲁迅的国民性思想?国民性,即民族性,一个名族在一定条件下所具备的某些共同思想,精神状态,鲁迅所说的国民性思想,始终是从爱国主义出发的,指出国民性的弱点,却从未丧失民族自信心,相反的,却与他的反封建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想紧密相连。
对一些有较多时代隔膜的文学作品怎样阅读才能深入理解?1、建立于作品反映对象的时代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知识结构 2、关照读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3、利用历史和审美的方法去阅读作品 4、专业读法与非专业读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1、新旧雅俗的完美统一 2、多姿多彩精妙的比喻,如月亮,镜子,墙 3、流动自如的古今味道 4、传统与现实的交织和统一、、《女神》的艺术特色1、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富于自由、灵活、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鲁迅现实题材中有哪几类知识分子形象?1、封建教育制度下的牺牲者,如孔乙己,陈士成 2、封建制度及其文化的推行者,如赵老太爷,四铭 3、受过新思潮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如子君,涓生,狂人、、《子夜》的艺术成就1、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不同场合、不同角度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细致的心理描写;个性化的语言 2、宏伟谨严的结构艺术(展开)、、为什么说茅盾的《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是社会分析小说?1、充满鲜明的理性色彩 2、作者常常从一个命题出发,以科学的观念方法对所描写的社会生活做了精细的社会分析,揭示社会生活,主题深刻概括京派小说的艺术特点。
1、多写乡土中国与平民现实的题材,沈从文、萧乾、废名他们出于对文学的政治性和商业性的不满,有意识地表现乡村和民间生活,以抵抗文学的堕落2、具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倾向,热衷于以自己童年和乡土生活题材,在怀旧的情绪中去品味生活、挖掘诗意,形成了独特的“牧歌田园诗”风格3、小说具有浓重的额艺术性追求,在文体上,大多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不以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努力地创造出形式上的“文章之美”,使抒情小说从此成为了一个传统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中都市与湘西两大题材的主要区别A.都市题材是他以“乡下人”的身份对现实的直面,重点是道德批判,他总是用讥讽的口吻去调侃城市里的各色人等,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高等人”所患的“阉寺病”,想爱而不敢爱,甚至连说都不敢说,如《八骏图》 、 《绅士的太太》等 B.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乡村的缅怀,重点是理想化的歌颂, 《柏子》 、 《边城》等湘西题材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洋溢着一种蛮野之气和赞美之情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①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②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
③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 《呐喊》 《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2、伤感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伤感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着乡愁,自述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3、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鲁迅的《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就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5、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的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遭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这不只反映在创造社“身边小说”一类作家、作品上,在多数作家与各种文体上都有所体现;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如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探索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局面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第一种答案:⑴在快速的节奏中描写现代都市生活⑵极力捕捉新奇的感觉, 把人物的主管感受投射到对象中去⑶对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
第二种答案:1、艺术表现上,引进了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新感觉派“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并把主题感觉投诸客体,使感觉外化,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有时,还进行感觉的复合,因此“通感”现象在新感觉派小说里每每出现新感觉派还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来结构作品2、人物刻画上,新感觉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吸纳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在该派小说作者中,对人的“精神内涵”的开掘以施蛰存最为深入论述题一、京派为什么与京味无关,与乡土文学有关? A.京派作家多是南方人,在创作上不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上也不以北京人的京味口语为特点 B.从文学源流上看,京派与 20 年代的“乡土文学”却有着重要的血缘联系;他们虽然都生活在城市里,但他们的创作内容却很少与北京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以儿时的家乡生活为题材和背景C.京派小说的“鼻祖”废名(冯文炳),原本就是“乡土文学”的新秀,主要写家乡湖北黄梅的生活;而京派小说的主将沈从文,则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凌叔华和萧乾的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但北京就是他们的家乡二、区分海派与海派文学A.“海派”一词最初是指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期活跃于上海的一种绘画创作风尚或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
B.而文学上的海派则是指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种具有明显商业性,同时也重视艺术创新的现代都市文学既包括新文学作家所排斥的“鸳鸯蝴蝶派”,也包括张资平、叶灵风、邵洵美等走言情路线的新文学作家,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四十年代以上海都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张爱玲、苏青等上海作家,以及无名氏、徐訏等浪漫派小说家(每一流派说出一位作家即可)C.历史上,海派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在“京海之争”后,因沈从文等人对海派的定义而背上“道德上与文化上”的恶名三、张爱玲小说中的雅与俗雅:古典小说的根底,最为鲜明的表现又在于她作品中的“《红楼梦》风”, 《金锁记》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而她的《花凋》则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 ”,不仅作品的名字《花凋》直接来源于《红楼梦》中的《葬花词》 ,而且作品的主人公郑川嫦也被她直言不讳地称作“现代林黛玉”在她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就有许多人物和细节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响:“她(睨儿)穿着一件雪青紧身袄子,翠蓝窄脚裤,两手抄在白地平金马甲里面,还是《红楼梦》时代的丫环的打扮俗:市井色彩,在对张爱玲有影响的现代作家中,既有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又有新文学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老舍,而这些作家的创作都是以“通俗化”为主要特征的。
举例略四、论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小说中开始也在鲁迅小说中成熟1)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揭开了中国现代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序幕 (2) 《呐喊》 《彷徨》两部小说集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3)鲁迅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4)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5)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部分选择填空1、 关于鲁迅: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 ;精神胜利法-阿q 精神特征 2、激流三部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