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同步讲义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解析).doc
12页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默写诗歌2.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感;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知识点01 四首诗歌知识解析即学即练1】(一)、了解四首诗歌内容及体裁?1.《秋词》唐刘禹锡的这首七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开阔胸襟和高尚的情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2.《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王晏媄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此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4.《潼关》谭嗣同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二)、作者及作品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3.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4.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知识点02 赏析四首诗歌内容及情感即学即练2】(一)、《秋词》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示例: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说说你对《秋词》这首诗中 “鹤”的意象的理解?参考示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作者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三)赏析《秋词》“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参考示例: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四)说说《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有怎样的心境,全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示例: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等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五)《夜雨寄北》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参考示例: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 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六)请简要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示例: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
全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表达作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和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七)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参考示例: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八)《潼关》一诗中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示例: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九)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句参考示例: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远大抱负知识点03 赏析诗歌的语言资料助读】:诗歌的炼字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学即练3】(一)、谈谈诗歌《秋词》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参考示例:“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二)简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有何妙处?这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参考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营造氛围: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三)《夜雨寄北》中“期”字在诗中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参考示例:“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四)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的“僵”“孤”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有何作用?参考示例:“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五)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尚”字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示例:尚,是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一方面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能力拓展考点:(一)、谈谈诗歌鉴赏的题型知识点详解】:1.分析诗歌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2.诗歌句子赏析:此题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此诗正处于作者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3.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比较评价题型: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考法:(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示例: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体贴入微,情深意切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