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docx
10页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007年7月24日下午6点左右,杜女士与爱人在电影城观看电影的时候,接听的声音太大,影响了前排观众的观看,双方发生口角,对方叫来数名手持木棒的人,冲进电影城殴打杜女士的爱人事件发生后,近90%的网民不同情被打的杜女士一方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多数网民不同情被打的一方呢?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含义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活动和生活,它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活动场所日益增多和完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社区,来到单位,来到公共场所,就介入了社会公共生活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交往对象从熟人世界扩展到陌生人世界,社会对规则的要求更加迫切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从生活必须到休闲娱乐,从学习到健身,活动方式和内容不断翻新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赴欧洲旅游游客190万人均每次支付1408美元居世界之首。
前几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上电梯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这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可见秩序意识、规则意识是如此的重要我们要避免以上行为的发生,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遵守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生活互相渗透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如网上购物缺乏诚信,盗版光盘泛滥对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将北欧小国芬兰排在第一,这是芬兰第三次名列第一。
作为一个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的小国,其竞争力超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公共环境、高效的公共机构和完善的公共秩序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哪些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是个人收入的高低吗?我们细细想一想,仅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生活地区的治安状况,我们所处社会的安定秩序都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大家离开住宅总是担心被盗窃,被抢劫,这样的生活质量能说是高的吗?如果大家出门坐车总是遇到争抢坐位,吵架,说话文明等等行为,我们的心情能愉快吗?所以说,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和谐,收入的高低,还取决于公共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公共场所秩序的好坏因此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主观幸福感几个方面的综合生活质量不仅要求物质生活而且要有精神生活生活在一个公共设施完备的都市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感觉愉快,舒适的工作环境、美丽的休闲场所、安全的治安管理、好的社会风气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自从911事件后,美国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没有了安全感,过节时常常接到警报,地铁中也有广告:如果发现可疑物品请拨打报警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程度它包括两个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相互扶持,缺一不可公共生活更能体现人们的道德风尚,更能体现精神文明的程度,所以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哪些?道德、法律、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2、道德和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中的目标和作用A.目标: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B.作用: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社会秩序C、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共秩序的特点(1)、道德强调自律,调节范围十分广泛许伟在贵阳出差发现一个残疾乞丐,手部伤势严重,心生同情,在打救助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在天涯网上发帖求助,最后在网友支持下组织捐款,感动了很多网友,随着乞丐病情的好转,许多网友感到欣慰,与其说是为乞丐所打动,不如说是为许伟的义举所感动,并感慨现在人情的冷漠,许多网友自省,觉得抱怨不如从自身做起许伟就是一种自律行为,因为同情心使他勇于承担起救助的责任2)、法律强调他律,调节范围具有有限性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调节特点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公共生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生活应当文明,公共生活应当有序,公共生活应当诚信,公共生活应当健康等等,这就凸显了公共生活中道德的重要性大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如何遵守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含义及其特点1、社会公德含义: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社会公德的作用: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3、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继承性、广泛性、简明性(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你会哪些文明用语?(2)助人为乐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所以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是每个人拥有爱心的表现大学生应该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3)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和爱护;爱护好公物,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爱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5)遵纪守法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外国人的社会公德——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抛杂物、随地吐痰,禁止在地铁里吃东西中国人的社会公德?讨论:如何提高国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水平?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是传播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4)、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样”;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念、舆论、习惯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样”;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戒、预防、制裁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法律是最有权威的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具有普通约束力,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强制的方式使人们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119条。
1 、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治安管理处罚原则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2)处罚适当(相当)原则3)处罚公开、公正原则4)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人格尊严的原则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四种: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例如:酒鬼闹事将受罚可被约束至酒醒、足球流氓12个月不能看比赛、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千元以下罚款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结伙斗殴的;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等,分别给予警方、罚款、拘留等处罚。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弩、匕首的,以及其他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等,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注册登记,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被取缔后仍进行活动的等,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的处罚《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2)遵守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一致)原则3)依法管理(和平进行)原则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负责人: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3)正在被劳动教养的4)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由其负责人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的公安机关亲自递交书面申请,不是由负责人亲自递交书面申请的,主管公安机关不予受理。
负责人应同时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并如实填写申请登记表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许可: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煽动民族分裂的;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限制性要求1)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3)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的责任和权力应派出人民警察维持秩序,保证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可以临时变通执行交通规则的有关规定;遇有不可预料的情况,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改变游行队伍的行进路线;可以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