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6页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感受散文诗语言风格的异同 2.了解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比较阅读,感受散文诗语言风格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朗读是倾听自己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和理解通过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灿烂的金色花开,嗅到了淡淡的花香,感受到孩子与母亲之间温馨的亲情;通过朗读,我们仿佛看到那繁密的雨点跌落在荷叶上,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专意守护着亭亭的袅娜的红莲,感受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朗读法和比较法来感受这两首散文诗独特的语言之美 PPT出示: 朗读不仅要做到准确、流畅,还要声情并茂——“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 【设计意图】上课的初始环节,温习回顾第1课时的内容,并明确提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明确朗读的要求,除了做到准确、流畅,还要有感情,让学生有目标方向意识 二、美读,感受语言风格之异 1.内容感知: PPT:你能试着说说: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写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内容和主题方面来说。
明确:《金色花》通过想象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和母亲嬉戏的三个场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写作者由眼前之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佑护,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明确:主题表达的共同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板书:同——主题 2.那么,从语言风格上说,它们带给你的感觉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篇? 明确:同:语言清新雅致不一样的地方,第一篇更灵动活泼,第二篇则更含蓄 板书:异——语言风格 3.PPT:你从哪些地方能读出来这种特点?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读给你的同桌或其他小组成员听,并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先读你喜欢的句子,然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在单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 (1)读一读开头: PPT: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明确:《金色花》的开头充满童真和童趣,“只是”体现孩子的贪玩、淘气;“笑嘻嘻地"给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脑海当中浮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摇摆”、“跳舞"体现孩子的活泼可爱。
读的时候要处理好加点词的停顿和重音,读出欢快和儿童的天真可爱 《荷叶·母亲》语言则朴素平实,直陈往事,娓娓道来读的时候语气要舒缓,用讲故事、追忆往事的口吻来读 在理解基础上,指导学生再读感受 我们再来比较一处(请同学来朗读) (2)比较这两个场景的描写: PPT: ①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②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提示:第②段话中的画线词语可以换一种说法吗? 明确:《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而《荷叶·母亲》则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徊、攲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3)读一读结尾: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金色花》的语言清新、灵动、活泼,充满童趣 孩子变成了金色花,一天里陪伴母亲,为母亲遮阳,孩子的内心充满喜悦,当他再次变回孩子的时候,也知道用无私回报母爱,他故意和妈妈打趣,尽显调皮,但却让人感受到母子之间的亲密和谐 而《荷叶·母亲》的结尾则含蓄蕴藉,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放进去,读出童真童趣,读出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两首散文诗的语言风格的不同,同时阅读,比较具体的语言语境,针对具体语句,继续给学生朗读指导,把握句意和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过渡:这两首散文诗在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但它们其实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清新雅致 板书:同——语言风格(清新) 三、小组讨论,体会两首散文诗的“清新雅致” 1.“这两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什么叫做语言的“清新雅致”? PPT出示: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散步》的景色描写很清新,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明确:不能一般来说,语言清新多体现在对景色的描绘上,活泼、灵动、优美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们就会说这是一首清新的小诗叙述也可以清新雅致 2.小组讨论:如果我们对这两首散文诗的句子作如下改动,大家看行不行?试着阐述理由 PPT: ①“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我的好孩子?" ②我要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③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明确:①组中如果我们把“坏”换成“好",就显得母亲的情绪没有那么激动,体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怜爱,而用“坏”更能表现母亲到处寻觅孩子的焦急的心理,由此更见母亲对孩子的疼爱这样的表达充满灵动和诗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不能更换。
②组中巧用副词修饰,“悄悄"写出孩子的情态,不声不响,显出他的专注和用心不仅如此,前文中用到的“笑嘻嘻地”“暗暗地"都使散文诗的语言清新、活泼 ③组中第一句的表达更雅致,多用雅词;第二句则只是常规表达, “愈”“攲斜"多用于书面,而“越”“倾斜"则多用于口语,表达缺乏一定的新意 PPT: 小结: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可修辞,可形容; 句子要写雅致,用词需有雅趣需准确,需典雅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探究,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赏析散文诗的语言,感受其语言的清新雅致 最后,我们再来从写法上进行一点思考 四、比较,了解写法 1.思考:为什么写对母亲的爱,不直接写,而要通过金色花、莲花来表达? 明确:不直接写,可以使散文诗的表达更“文学”,更富有诗意通过花寄托感情,是因为这两种花各自的寓意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子之爱 荷叶象征母亲的厚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所以,“我”的“情",是寄托在“物”中的,这个“物",就是金色花,就是荷叶,红莲,它们本身就具有象征意味比如,中国人喜欢用竹子来写一个人的坚韧不拔、正直、有气节,表达对一个人顽强意志的赞美这就是借物抒情 2.比较写法 在写法上,这两首散文诗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将母爱诗化,情感化但不同的是,《荷叶·母亲》写的是由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联想,所以它是借景抒情而《金色花》则是虚拟的,想象的这也是这两首散文诗的又一不同之处 板书:同——写法(象征) 异——写法(想象 联想) 散文诗本质上是诗,却以散文的形式呈现诗歌其质,散文其形”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散文诗,整体风格上是有关联的,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泰戈尔的作品对冰心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 PPT:“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齐读另外两首散文诗片段,来感受这种统一的风格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当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____________ ——泰戈尔《榕树》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____________ ——冰心《笑》 【设计意图】继续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散文诗的特点,即“散文其形,诗化其质”理解这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对作品的感受欣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试着写一段清新雅致的文字绘景、记叙均可,字数不限 2.朗读泰戈尔的《榕树》和冰心的《笑》给你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分析小结的写清新句的方法,小试牛刀,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继续练习朗读,通过朗读来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