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2015年泰州市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4页1泰州市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2015.2(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中 华 经 典 诗 词 是 个 qǐ 丽 多 彩 的 世 界 这 里 , 有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的xián 雅文静 ,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 lín 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能陶 yě 我们的情操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该书以《子夜》为题是别有深意的B.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 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 “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 法品味人生的乐趣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B.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不可思议C.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无可否认,鲁迅先生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D.同学们还有四个多月就要分离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① ,来者犹可追 ②上有所好, ③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蕴含着人生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 , 5.名著阅读6 分)(1)英国的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 来划分阵营,这实际上是 (现实寓意) 3 分)(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B. 《阿长与》中,长妈妈 给“我”买到了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长妈妈管《山海经》叫“山海经”。
C.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D.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2014 年 12 月 13 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记的网名,在国家公祭网和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实验初中也开设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 分)(2)导语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出来 (2 分)(3)对这次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初三了,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参加活动,对此,你该如何来劝说他们呢?(4 分)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第 7 题6 分)残霞夕照西湖 ① 好花坞 ② 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 ③ 凉生,莲芰 ④ 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即菱7.(1)词中说“西湖好” ,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 的( )(2 分)A.繁花飘落 B.波平岸静 C.月色清幽 D.莲香宜人(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2 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 ① 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 ② 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③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 ④ 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 ③戮:杀④赞:辅佐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社稷之器 ( ) ②亮数外出 ( ) ③臣若不幸 ( ) ④后事宜以付琬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 (《鱼我所欲也》) C.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先 主 尝 因 游 观 奄 至 广 都2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2 分)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分)译文: 11.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2 分)(三)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完成 12—14 题10 分)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 3 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 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 3 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 7 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 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 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幺呢?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 1 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 1 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 1 分钟才觉得这才是 1 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 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⑦第 三 , 可 以 用 “相 对 论 ”来 解 释 , 一 个 5 岁 的 儿 童 会 感 觉 过 去 的 一 年 很 长 很 长 , 这 是 因 为过 去 的 一 年 占 他 生 命 总 过 程 的 20%; 一 个 20 岁 的 青 年 , 过 去 的 一 年 只 是 他 生 命 总 过 程 的 5% ;而 对 一 个 50 岁 的 中 年 人 , 过 去 的 一 年 仅 仅 是 他 生 命 总 过 程 的 2%。
人 越 老 , 几 个 月 甚 至 几 年 的 光明 在 其 整 个 人 生 当 中 所 占 的 比 重 就 越 小 , 同 漫 漫 人 生 相 比 , 就 会 觉 得 这 些 微 不 足 道 的 时 间 过 起 来很 快 12.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 分)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 分)(1)体会第⑤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的准确性3 分)(2)请指出第⑦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 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四)阅读罗建军的《读书与境遇》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
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 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③逆 境 中 读 书 , 可 贵 的 是 坚 持 不 懈 逆 境 人 人 都 可 能 遇 到 , 一 些 人 在 逆 境 中 消 沉 , 另 一 些 人 却以 此 为 机 遇 , 砥 砺 磨 炼 , 最 终 “鱼 化 为 龙 ” 逆 境 中 读 书 , 因 为 外 界 的 压 力 , 也 因 为 内 心 的 苦 闷 , 常常 会 获 得 不 一 般 的 感 受 , 甚 至 得 到 对 人 生 世 理 豁 然 开 朗 的 认 识 。
古 今 中 外 , 在 逆 境 中 坚 持 读 书 学 习而 成 就 伟 业 的 不 乏 其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