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元璋任职考历史学论文.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3728659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朱元璋任职考_历史学论文    提要: 本文辨析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在红军中的任职履历,探讨所任职官的性质、含义和历次升迁的背景其中,“九夫”之长乃牌头,“镇抚”乃“朱镇抚”来源,升“总管”在招降义军之后,“翼元帅”乃“左副”都元帅之兼任,“同佥”乃节制翼元帅之任,帐前都司隶属行省从而隶属“平章”,有“丞相”无“丞相同佥”,“吴国公”乃封爵而非高官,有“中书右丞相”之任,“吴王”登极前两月即以皇帝自居等等,或于史料记载和前人研究稍有补正    关键词: 元明 龙凤 朱元璋   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所部隶属龙凤政权从1352年任“九夫”之长,到1364年称吴王,朱元璋一直是红军的官员明初,官方尽量避讳曾隶属龙凤政权的事实,凡涉及朱元璋的官职名目,或含糊带过,或避而不谈私人撰述中虽屡有提及,往往粗率失真,后代传抄文字又多错讹官私记载不可据信,遂使朱元璋的任职状况颇多难解之处,影响到对史实的判断本文梳理朱元璋的任职“履历”,辨析元末红军的官制,或有助于阅读元明之际史料记载和深入理解明朝建国历程一 隶属郭子兴部红军时期( 1352 - 1354 )   至正十一年(1351),杜遵道、刘福通等以白莲教相号召,在淮北的颍州组织红军起事,各地纷纷响应。

      至正十二年(1352)初,郭子兴以红军名义在淮南的定远兴兵,占领濠州朱元璋于本年闰三月投入郭军,到至正十五年(1355)初,一直隶属郭子兴部下  (一)壬辰年(1352)四月:“九夫”之长   成书于洪武前期的《皇明本纪》载:“壬辰……闰 三月一日晨 旦,太祖抵濠城守者不察,缚而欲斩之,有人觉,报于首雄,良久得免,收入部伍几日,拔长九夫……既长九夫,王常召与论 [1]明末钱谦益引《皇明本纪》此段,则作“收入步伍几月,拔长九夫[2]朱元璋回忆说:“被收为步卒入伍几两月,除为亲兵,终岁如之[3]按,朱元璋投军遭到怀疑,险遭不测,不可能入伍几日即被提拔,所以当按朱元璋所言“几两月”和钱谦益引《本纪》“几月”为准九夫”之长,当即朱元璋所言由普通步兵所升的“亲兵”  “九夫”之长,究竟是红军中正式的职任,还是仅仅表示这位亲兵当时统辖的人数呢?红军起于乡野,只能模仿元制特别是地方官制来草创制度,而所行体制又多延续到明朝元朝军队以“十人为一牌,设牌头”,有“百户、牌子头”[4]之谓,“长九夫”,即以十人为一队,“九夫”之长正与牌头相符但对明朝军中最基层的编制单位小旗的规模,历来多有歧义明朝每一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辖十个百户所,共五千六百人,其中每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下辖两总旗,每总旗辖五小旗。

      有人认为一总旗带五十六人,一小旗带五、六人 [5],有人认为每卫五千六百人有正军五千,余丁六百,其中每百户所正军一百,余丁十二 [6],即一小旗由十名正军构成其实,五千六百人是由总旗、小旗和军构成的,“总旗统小旗五,小旗领军 十” [7],即每总旗五十六人,包括一名总旗、五名小旗和五十名军,每小旗十一人,包括一名小旗和十名军如此,“九夫”之长率领的十人队,虽合元制,却与理当被继承到明朝的小旗规模不一  明朝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是晚至洪武七年(1374)定制的虽然朱元璋此前就确立了上引“总旗统小旗五,小旗领军 十” 的原则,但建国前的体制并非如此至正二十四年( 1364),朱元璋“立部伍法……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满千者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8]关于“兵五千”,孟森认为意指“官长不在内”,合官长则为五千六百人 [9]按,若以五千六百人计,五千为军,六百为旗,当包括无军官身份的旗,而不包括真正的“官长”指挥使、千、百户而在上引条文中,指挥、千、百户与总旗、小旗并列,均包括在五千人之中,所以当时一小旗确应共十人,当为红军继承元制而定由此可知,朱元璋被授予的“九夫”之长,与元朝的牌头、后来红军中的小旗相当,一定是郭子兴部红军模仿元制而设的名目,应即名“牌头”。

      无论是牌头还是小旗,都不能算作军官,朱元璋含糊地自称“亲兵”,意当出此  (二)癸巳年(1353)十月:镇抚   《实录》载,癸巳年(1353)六月,朱元璋“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余人以还子兴喜,以上为镇抚[10]朱元璋自称将此七百人“献之于上官,授我为镇抚”[11],在经他人润色过的文章中又作“王就令将之”[12]朱元璋此后“恐七百人有所累,弃而不统,让他人统之”[13],说明他确实以镇抚身份统率自己募集的数百名部众了  朱元璋说“春,元将贾鲁死,城围解予归乡里[14]他人润色的回忆录也说“夏,上还故里”[15],时间与《实录》相符但《皇明本纪》载朱元璋归乡在十月 [16]按,贾鲁实死于五月中 [17],已当夏末,解围、还乡、募兵皆需一定时间,六月即授镇抚,恐未必然且《实录》于癸巳年(1353)事记录十分简略,而且将第二年事系于次年,甲午年(1354)遂付之阙如,所记时间不可信,应以更加详尽的《皇明本纪》为准  元朝中央诸卫下设镇抚所,诸路管军万户府下设镇抚司,郭子兴部的镇抚,必仿当地诸路万户府之制而来万户府下设镇抚司和诸千户所,“镇抚司,镇抚二员……上万户府正五品,中万户府从五品,俱金牌,下万户府正六品,银牌。

      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四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五品,金牌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六品,银牌[18]中万户府的镇抚为从五品,与中千户所的副千户和下千户数的千户相当,镇抚略低于千户明朝千户正五品,镇抚从五品,与副千户相当,当继承元朝和红军的制度而来可见,朱元璋所任镇抚,是红军中较千户稍低的官职  元朝和明朝的镇抚均为处理军中司法事务的官员,并不统兵,朱元璋任镇抚,却统率兵众盖濠州红军重视官职的级别高低,并不十分在乎职任如何,如武将花云至正十四年(1354)“得卒三百,以功授管勾[19]而元朝的管勾是收发或保管案牍的低级文官 [20]朱元璋所任镇抚,应当是按照他的统兵数目授予的  濠州红军本无严格官制,元帅、万户比比皆是,镇抚一官实在低微洪武初年,元朝遗民权衡著《庚申外史》,文中提到明朝称“国朝”,提到明军称“大兵”,在记录至正二十六年小明王韩林儿去世的事情时,居然说:“先是,小明王驻兵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冒雨而出,居于滁州。

      至是,朱镇抚具舟楫,迎归建康[21]权衡必然不敢随便揶揄朱元璋,“朱镇抚”之名,当是朱元璋的敌人将其初任职官作为略带轻蔑的惯称,而广为流传开来的  (三)甲午年(1354)五月:总管   现存永乐时期成书的《纪事录》载:“甲午至正十四年五月,升上为总督,克全椒县六月,招安城口张寨,克泗州、盱眙是时,郭元帅之兵虽据定远县,前有义丁城口张寨不能进,后有元军不能退……上请往……曰:‘郭元帅部下朱总管,有密报’……张即具本寨军马钱粮数目,随上至……其精锐者从元帅攻河州新塘,克三汊河、汤泉保住达鲁花赤营,克徐仓官寨[22]钱谦益所引《纪事录》此段,“总督”作“总管”[23]遍览有关元末红军的记载,不见他处有总督之职,且又载朱元璋自称“总管”,显然总督系总管之讹  元朝诸路设总管府和万户府,两者在地位、职能方面的关系,略与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关系相当总管府分上下两等,总管各为正、从三品,万户府分上中下三等,万户各为正、从、从三品 [24],总管地位略高于万户濠州红军中有总管府之设,如毛麒随朱元璋“取滁州,擢公行军总管府经历[25]红军之中设总管、万户,总管高于万户而仅次于元帅,如汤和于“从攻大洪山寨,得兵八百,升长万夫。

      复从攻滁州,杀其守帅,以功多,授管军总管[26]显然,总管一职乃仿元朝诸路总管府总管而来,在红军心目中已经是高级官职  癸巳年(1353)十月升镇抚以后,朱元璋并无大功,何以能在次年五月由镇抚越过千户、万户,遽升总管,超过资格、战功均在其上的汤和等人呢?虽然其他史料均无朱元璋升总管的记载,但《纪事录》于此事当不至捏造或讹传,唯所载时间顺序和具体情节,尚容推敲  朱元璋回忆说,甲午年(1354)夏,他扶病说降一枝元朝义兵,“得其精兵三千[27]又回忆说,“南游定远忽有义旅来归者三千,练率之六月,取横涧山,破义兵营,得军二万余[28]此“六月”值得关注《皇明本纪》载朱元璋“取壮士三千人七日后,帅此三千东破元将老张知院营,黎明入袭之,老张弃军夜遁,汉军尽为我有,精壮二万练未及旬,率而南入滁阳[29]此“七日后”值得关注  《纪事录》未载招降义兵和攻破老张两件大事,却独载招安张寨一事,与全书不厌其烦的习惯相悖老张”和“张寨”均以张为姓,似乎是一处但是,《实录》载三千义兵是“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30],与张寨亦相似老张是元军,而张寨是义兵,城口张寨与横涧山地望不符,而招安张寨的情节与《本纪》乃至《实录》载招降义兵如出一辙,所以,招安张寨和招降义兵,才是记载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

      钱谦益系招降义兵于六月,当即出此  但是,朱元璋特别提到“六月,取横涧山”即破老张,则招降义兵当在上个月老张军规模庞大,非朱元璋独立可攻,必然是濠州红军全军出动,战后全军实力大增濠州红军 六月十九日 克盱眙,二十日克泗州两大据点 [31],必在破老张得二万精兵之后郭子兴与朱元璋分兵,自己去盱眙,朱元璋南下滁州 [32],也必然在攻破老张之后所以,攻破老张必在 六月十九日 之前横涧山在濠州西南,离盱眙二、三百里 [33],算上“练未及旬”的安抚、整编时间和长途行军时间,攻破老张必然早在六月上旬了《本纪》特别提到,破老张在招降义兵“七日”后,则招降义兵似在五、六月之际  钱谦益不顾朱元璋“六月”之说,将《实录》日期失载之“后七日,率之而东,夜袭元知院老张于横涧山”[34],系于《纪事录》载 七月初二日 “克张堡、驴牌骆二寨” [35]条下这样重大的谬误,当因盲目信任《纪事录》所载时间,将招降义兵系于六月,不得已“推迟”了进攻老张的时间  既然攻破老张早至六月上旬,则其“七日”之前,很可能已在五月底换言之,朱元璋应该是在五月底立下招降三千义兵的大功之后,立即升为总管的只有将《纪事录》所载招降系于升总管之前,才可以解释朱元璋官职跃升之速。

      至于“朱总管有密报”云云,完全可能是作者俞本在回忆当年的耳闻时,将朱元璋此后荣升的官职名目,渲染想象为朱元璋的自称不过,各项史料记载龃龉过甚,事实真相难以辨清,如上引《纪事录》载 七月二日 所克“张堡、驴牌骆二寨”,无疑就是上引《实录》提到的被招降的三千义兵所在的“张家堡……驴牌寨”,而《纪事录》系于招安张寨和攻克盱眙之后,无法判断是《纪事录》所载时间有误,还是《实录》所据地名有误,只能存疑但招降义兵应比《纪事录》的记载和钱谦益的判断为早,由此推断朱元璋是在招降三千义兵、立下奇功后方得超升总管,当近事实 二 隶属龙凤政权时期( 1355 - 1360 )   至正十五年(1355)初,郭子兴去世,余部投奔新建立的龙凤政权,朱元璋成为郭子兴余部主要将领之一此后这支军队南渡长江,攻克集庆路,开设江南行省,到至正十九年(1359)底,已经占领浙东,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势力对抗,隐然一方霸主此间,朱元璋攫取了对全军的领导权,但所部尊奉龙凤政权号令,本人一直接受龙凤政权官职  (一)乙未年(1355)四月:左副元帅   朱元璋南下滁州,又攻克和州,羽翼渐丰,遭到郭子兴的猜忌乙未年(1355)初,郭子兴去世,部下归属未定,而龙凤政权恰于此时崛起于北方:“未几,颍汝倡乱者杜遵道、刘福通立韩 林儿为 君,都于亳,召乱雄是其门弟子者从之……召谕造言门弟子孰先后之列?今乱之功孰魁?况孙德崖以滁阳(按:郭子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