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印染教案.doc
4页《民间印染》 教案课题:民间印染课时:1课时主讲人:黄三艳教学目标:① 了解民间印染工艺的特点,并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 制作能力② 通过民间印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印染的历史、 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印染作品, 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 感受印染产生的奇妙的肌理 效果,引发他们对民间印染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掌握点染、浸染“花布”的印染方法,并且会运用于创作 教学难点:扎染的制作技巧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索法、实验法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师:印染“花布”数块、印染“花布”的图片相关资料、相关的电教设备、课堂演示 用品学生:棉布、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一、 直观导入 通过印染实物和图片的欣赏, 使学生对民间印染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新课内容(一)简述民间印染的历史民间印染花布既是物质产品, 又是精神产品;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 也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它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含有某种吉祥意义,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民间风俗和人民的审美情趣我国印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印染的种类繁多,色彩艳美, 而且科学技术水平也很高, 印染色料牢固不褪色。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出土的汉代织物, 色泽仍然艳丽明亮,表明两千多年我国已有相当完善的浸染、 套染和媒染技术并很早就传到国外,对世界的染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外把这种染织技术称为“中国术” 我国民间印染工艺,归纳起来主要有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夹染四种据考证,我西 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汉代已经掌握了蜡染工艺,古称“阑干斑布”或“阑干细布” 到了唐代,扎染、夹染与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已经成熟, 并随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印染技术逐渐传到中原内地以至全国各地, 并且还流传到亚洲各国 今天我就重点向大家介绍我们西南地区 比较常见的两种印染技艺:扎染和蜡染二)讲述“扎染”1解释“扎染”,是先将布搓拢或成团或成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古人称“绞缬” 束,折叠成各种纹样然后用线紧密缝扎,用清水浸泡后再入染料侵染的印染方法云南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在中国约有 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图1缝绞法图一、捆扎法绞缬印花绢2、讲解扎染的工艺过程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 作扎染的工艺过程: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 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 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的技术关键 是绞扎和染色技艺⑴ 绞扎手法:图3包扎法图4大理妇女在扎布绞扎,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 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 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 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纹的方法大致分为: A、缝绞法 B、捆扎法 C、包扎法A、缝绞法是以针、线,在面料上按事先绘制、刷印的图案线 稿或特定部位,进行缝制、抽紧,从而起到防染作用的 扎结方法缝绞可分为平缝、卷缝和钉缝B、捆扎法捆扎是以线、绳等捆绑、缠绕面料特定部位或整体, 从而起到防染作用的扎结方法C、包扎法包扎是把硬币、木块、果核、种子、小石子、玻璃棒、硬塑料管等硬物或绳索、稻草、 塑料纸、布团等软物,用面料将其紧密包裹并缠绕扎牢,从而起到防染作用的扎结方法2)染色侵染法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 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 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 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 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 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 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 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染色注意事项:A、 清水浸泡这样可以使清水能渗透到扎结紧密处若不浸泡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染液会渗进扎结处,二是未扎结的地方会产生染色不均的问题, 因此用任何一种染料染色均首先要浸泡面料B、 染色、氧化反复进行C、 漂洗、晾干通风阴凉处晾干,最好不要晒太阳三)讲述“蜡染”1解释蜡染:蜡染(batik),古称“蜡缬”,又称“点蜡幔”,属于防染印花之一它是用蜡刀蘸熔蜡 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 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 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流行, 它已成为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民间艺术。
2、讲解蜡染的工艺过程工具和材料准备:布 料:自织白色土布,也有采用机织布、绵 绸等染 料:主要是蓝靛,天然植物染料图5画蜡前的准备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 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不溶于水, 加温后融化1) 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 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 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2) 点蜡:图6占八、、 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用铜刀蘸蜡作画 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画 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只用指甲在白布上 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 案3) 浸染图7浸染把画好的蜡片布料放在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 六天有些“蜡封”放进染缸时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 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4) 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再进行漂洗后, 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三、教学总结印染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工艺创造, 它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 层次丰富的色晕效果,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 就。
印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它 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 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 纯洁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这节课主要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国西南常见两种印 染技艺:扎染和蜡染,下节课我们再学习其他两种印染技 法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余用扎染的方法制作一块长 30厘米,宽30厘米的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