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doc
3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百度上一搜,有关这方面的 文章太多太多,然而似乎总是千篇一律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沉重,作 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提问对待这个问题 或许我思考的还没有百度上的深刻,但就这个问题,我想通过作为当 事人的我们,说一些自己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一直充斥在我 们的学习中,却游离在大多数人思想外的话题,忽然之间竟不知道该 如何开始论述当被问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我们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这 么回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 加以改造或剔除多么漂亮的回答啊,但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又有 几个呢?我不是说这样的回答不对,只是我们从初中乃至大学,谈到 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时无不这一套说辞,是否这样的冋答太过空洞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我想我对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 了解的。
我猜有的人可能连传统文化是什么都不清楚,然而他一样可 以答得这么优秀对于从小接受现代教育,一直被强调着耍继承和发 扬传统文化的我们,连传统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其的悲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随着历史 车轮的滚滚向前,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古老的民族不断地承受着各 种外来文化的猛烈撞击,然而,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优良传 统犹如一道道坚实的堤防,捍卫着华夏文明独特而永恒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古吋期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儒家,墨 家,老家,道家,法家,百家争鸣直到秦汉一统帝国,文化终于统 一!宏阔的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儒学独尊经学也兴起了 魏晋南北朝时乱世中的文化呈多元走向玄学兴起;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儒、玄、道、佛相与激荡但文化并没有湮灭,它继而走向了 隋唐的隆盛时代,展现了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两宋时内省、精致趋 向于市井文化的勃兴理学建构;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 之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游牧文化与 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臻至明清时期 中华文化的沉暮与开新,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早期启蒙思潮。
我们 的传统文化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可是,当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现代的 我们,不知是其不幸,还是这是历史对它的又一大考验文化热”已经持续了那么久,是的,不少研究者发表了诸多有 益见解,不仅涉及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更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 社会发展的前景等问题但对我们而言,真正有影响有作用的又有多 少?至少在我看来,是学者们争论他们的,我们生活我们的,似乎都 没有了关联还有,“现代新儒家”更是不遗余力地论证中国文化儒 家主流论,“孔子”如今也享誉全球了,外国人倒是知道中华文化了, 可是我们呢?作为传承的主人公我们乂知道了些什么?在近些年的 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 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 纪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相对立的,有人会说,现在是21 世纪了,那些传统文化有什么用?那么旧,不流行,不开放,不好懂 是的,传统文化是比较旧,不像流行歌曲、时尚服装那么时髦,有些 是比较难懂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可都是我们祖先经过多少代传承 下来的啊?历史像大浪一样,淘出了真金那些不合时代潮流的早已 灰飞烟灭,剩下的就是精华真的不知道我们是怎么了,对待传统文 化这一深刻的话题上,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走的似乎都是极端的 路。
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文化,首先 应该让作为主人公的我们参与进来,了解它、理解它才能继承和发扬 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请从根本出发,溯其源头决不能让灿烂的 中华文明消逝在我们手里!(以上仅我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