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自媒体使用现状及其引导机制研究.docx
11页大学生网络自媒体使用现状及其引导机制研究 官仲章(温州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浙江 温州 325035)Summary:网络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由于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传统校园媒体的弱化、自媒体舆论场的失序,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自媒体的过程中出现信息能力不足、依赖症、泛娱乐化倾向等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冲击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应从教育、环境、阵地三个维度,构建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网络文明建设、媒体阵地建设为支撑的三维机制,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媒体,增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Keys:大学生;网络自媒体;问卷调查;引导机制C913 :A :1002-2589(2015)13-0148-03:2015-03-20基金项目:“自媒体对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3Z62),2013年5月作者简介:官仲章(1978-),男,浙江奉化人,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自媒体是基于Web2.0平台开发的,能为网民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等多种个人新闻应用的独立空间,这些应用可以从事面向多数人的、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活动[1]。
微博等微媒体和人人网、空间等社交网站是网络自媒体在当下被广泛应用的主要表现形态大学生对网络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形成了新的网络虚拟生活方式,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积极影响和冲击,也给高校传统的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很好的机遇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浙江省四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问卷调查样本的获得按照多段抽样方法被试的构成为男生37%,女生63%;大一学生29.4%,大二学生29%,大三学生22.8%,大四学生18.8%;理工科学生67.5%,文科学生32.5%这一结构比较好地反映了浙江省高校的本科学生结构,有较高的代表性二、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分析1.网络自媒体是信息主渠道,传统媒体被边缘化调查显示,在最常用的媒体中,81%的大学生选择网络自媒体,只有17.6%的大学生选择报纸和门户网站另外,在回答“除了在网络自媒体中获取信息之外,您还会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吗?”一问时,3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63.5%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3.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以上数据说明,网络自媒体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参与信息制作、分享与传播的主要媒介,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正逐渐削弱。
在各种网络自媒体中,空间是大学生使用人数最多(占85.2%)的网络自媒体,其他依次是(78.5%)、新浪微博(53.4%)、人人网(37.4%)、腾讯微博(20.4%)空间同时也是使用频率最高(占53%)的网络自媒体,其次是占22.3%2.智能被广泛使用,“低头族”现象不容忽视随着智能的发展,以及网络自媒体在移动终端的开发应用,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使用网络自媒体调查显示,85.6%的大学生通常通过使用网络自媒体,通过电脑使用的只占22.8%,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调查还显示,47.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自媒体2小时以上,其中3小时以上的占26.5%;68.8%的大学生会在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频繁登录网络自媒体,32.8%的大学生在各种会议、活动场合频繁登录网络自媒体说明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自媒体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校园“低头族”现象对大学生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我们发现,46.6%的大学生认为经常使用自媒体会“影响学习”,47.6%的大学生认为会“减少与现实中的人的交流”,27.1%的大学生认为会“降低参加课余活动的兴趣”3.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但又缺乏相应的信息能力。
调查显示,在各类信息中,63.7%的微博用户、47.7%的用户、47.1%的空间和人人网用户选择关注社会热点,是除“同学、朋友信息”之外关注最多的信息调查同时显示,对于非官方网络自媒体账号所发布的有关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校园信息的真实性,30%的大学生表示“总会怀疑”,61.7%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怀疑”,8.3%的大学生表示“从不怀疑”或“没考虑过真实性的问题”而当怀疑其真实性时,只有24.9%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多方了解核实”,高达75.1%的大学生表示“继续关注,并不深究”(49.4%)或“无所谓真假”(25.7%)对于非官方网络自媒体账号所发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64.8%的大学生表示不会转发,表示会转发的则有35.2%另外,在网络自媒体上发布或转发信息时,76.2%的大学生表示会“慎重考虑”或“部分考虑”其传播价值或传播影响,而23.8%的大学生则表示“稍加考虑”或“从不考虑”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但又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与处理能力,低俗化、广源头和难监管的网络自媒体信息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我们发现,31.5%的大学生认为经常使用自媒体“使人思想浅表化、平面化、碎片化”,48.7%的大学生认为“信息纷繁复杂,使人迷惑”。
4.大学生热衷娱乐搞笑,呈现一定的泛娱乐化倾向调查显示,在回答“您在网络自媒体上主要发布什么信息(含原创和转发)”一问时,有43.6%的微博用户、37.3%的用户、43.9%的空间和人人网用户选择“娱乐搞笑”信息,是除个人生活信息之外发布最多的信息在各类信息中,54.2%的微博用户、43.7%的用户、43%的空间和人人网用户选择“娱乐搞笑”信息,是除“同学、朋友信息”和“社会热点”之外关注最多的信息可见一些娱乐搞笑类信息更能博得大学生的眼球,娱乐八卦话题不仅满足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也使他们产生愉悦心情而网络自媒体中来势汹汹的泛娱乐化现象,在满足大学生“快乐原则”心理需要的同时,也使他们被娱乐文化“绑架”,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错位,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渐趋弱化,“最终沦为娱乐大潮中一击就倒的‘靶子’”[2]5.朋辈群体备受关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在关注对象中,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是同学和朋友,其中在微博中占70.8%,在中占67.3%,在空间和人人网中则占90.6%在各类信息中,59.5%的微博用户、72.1%的用户、76.6%的空间和人人网用户选择关注“同学、朋友信息”,是被大学生关注最多的信息。
在回答“哪类关注对象对您影响最大”一问时,82%的空间和人人网用户、38%的用户、23.9%的微博用户选择“同学朋友”,可见朋辈群体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关注对象网络自媒体中的朋辈群体以共同的网络语言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基础,通过感染和暗示使大学生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情感婚恋、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具有调控、导向作用三、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影响因素1.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3]从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存在的问题来看,大学生对自媒体网络信息的理解、辨别、处理能力还有不少亟须提高的方面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素养认知不足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自媒体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自媒体信息,对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观念相对淡漠由于主观上[来自wwW.lW]不重视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再加上理论基础不扎实、人生阅历不丰富,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大学生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自媒体信息,其思想认知、价值判断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出现混乱。
另一方面,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自2004年我国首次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来,部分高校以选修课或必修课形式推出了大量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更多的高校还未开设这一课程即使是已经开设课程的高校,也存在教育目标不够具体、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教育方法固于传统等问题,“仍处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启蒙与实验阶段’”[4]另外,由于师资队伍比较缺乏,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程教学效果较差,也影响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效2.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5]当今,泛娱乐化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传播内容娱乐化,网络自媒体中的大众传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为迎合大众娱乐需求,乐此不疲地报道现实环境中的娱乐八卦新闻,甚至某些政治题材的新闻也被娱乐化;二是“意见领袖”娱乐化,比如在新浪微博中,陈坤、姚晨、张小娴、赵薇、林心如、谢娜、文章、何炅、林志颖等娱乐明星或名人基本上占据关注度的前十名;三是应用插件娱乐化,几乎所有的网络自媒体平台都植入了网络游戏插件,如空间的“农场”、平台的“全民飞机大战”、人人网的“暗黑战神”等等,平台目前上线的游戏更是达到25款之多。
自媒体时代的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其过度娱乐甚至娱乐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等问题,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通过娱乐包装在自媒体上大肆传播,必然给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3.传统校园媒体的弱化传统校园媒体议题设置单一、缺乏个性化,传播方式单向、缺少互动,言论环境受限,传播时效较差,而网络自媒体在这些方面比传统校园媒体更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调查显示,在舆论环境上,67.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比传统校园媒体言论环境更宽松自由;在传播内容上,47.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比传统校园媒体更能反映大家关心的话题,35.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内容更容易吸引人;在传播方式上,40.6%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自媒体中让自己更有新闻在场感和参与感;在传播时效上,49.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能使自己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由此可见,在网络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校园媒体的权威性、话语权被逐步消解,对于校园主流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彰显功能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传统校园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削弱,使大学生易受自媒体中各种思想舆论的影响。
4.自媒体舆论场的失序网络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交互性强等特征,其传播往往具有随意性由于“把关人”的缺失以及现有法律对网络自媒体监管的滞后,网络自媒体传播的随意性问题甚至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易将网络自媒体舆论场带入失序状态,主要表现在:真伪杂陈的各种信息因自媒体传播迅速的特点使舆论难以控制,某一舆论一旦被放大后,便极易形成舆论热点;代表某些利益群体的自媒体用户有目的地营造舆论,引导社会舆论发展趋势,进而影响社会公共事件;由于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参与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某些自[来自wwW.lw5u.CoM]媒体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道德失范、传谣信谣、非理性表达等一些传播行为等等[6]网络自媒体舆论场的失序,不仅不利于自媒体的传播,而且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信息迷惑并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四、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三维机制构建鉴于网络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应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教育、环境、阵地三个维度,构建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网络文明建设、媒体阵地建设为支撑的三维机制,进一步增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自媒体为自身成长成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