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备考之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3).docx
11页高考化学备考之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 (3)一、铜及其化合物1. 化合物 A 是一种化肥,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物质间的有关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其中 C 为无色气体, B 为无色液体, D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到E 的反应条件为通电, I 为一种常见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的水化物与I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填空)(3)B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铜与I 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生成1mo1的还原产物,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N A答案】NH4HCO3 或 (NH4)2CO3HNO3> H2CO32H2 O2H2↑ +O2↑3Cu+8H+ +2NO3-=3Cu2+ +2NO↑ +4H2ONO3【解析】【分析】化合物 A 是一种化肥,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其中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 是碳酸氢铵或碳酸铵,C 为无色气体, B 为无色液体, D 为C 是二氧化碳, B 是水, D 是氨气, B到 E 的反应条件为通电, E 是氢气, F 是氧气, F 和 D 反应生成 G,G 是一氧化氮, H 为二氧化氮, I 为一种常见强酸,是硝酸。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A 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 C 是二氧化碳, B 是水, D 是氨气, E 是氢气, F是氧气, G 是一氧化氮, H 为二氧化氮, I 为硝酸1)A 是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化学式为NH4HCO3 或(NH4)2CO3;(2)C 的水化物为碳酸,I 为硝酸, N 的非金属性强于 C,故酸性: HNO3> H2CO3;(3)B 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E 和 F,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 2H O通电2H ↑ +O ↑;222(4)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 3Cu2++2NO↑ +4H O,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5 降低到 +2,是氧化剂,得到的一氧化氮是还原2产物,生成 2molNO 转移 6mol 电子,故生成 1mo1 的 NO,转移 3mol 电子,数目为 3NA2.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 Al2(SO4 )3、较多的 Cu2+和少量的 Na+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铝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试剂 X、 Y、 Z 均过量 )1)试剂 X 为 _______,加入试剂 X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试剂 Z 为___________。
2)操作②为 ____________(填实验分离方法 )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 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操作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5)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铝 2Al+3Cu2+3+氨水24 32424 3242=2Al +3Cu过滤 Al (SO )、 H SOAl (SO )、H SOSO【解析】【分析】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 4 32+和少量的 Na+,由流程可知加入X 为(SO )、较多的 Cu金属铝,用于置换出铜,溶液1含有 Al24 324Al 和 Cu 的(SO ) 、 Na SO,不溶性物质为过量的混合物,向不溶性物质中加入试剂Y 用于溶解 Al,反应产生Al24 3,而 Cu 不能发生反(SO )应,则为稀 H2 424 324,由于3SO ,溶液 2含有 Al (SO ) 、过量 H SOAl(OH) 是两性物质,能够与过量的强碱 NaOH 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向①②混合后加入氨水,可生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分解生成Al2O3,电解熔融的Al2O3可生成 A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是过滤,不溶性物质为 Cu、 Al 混合物,操作②是过滤,试剂 Y 是H2SO4,溶液 1 含有 Al2 (SO4)3、 Na2SO4,溶液 2 含有 Al2(SO4)3、过量 H2SO4,试剂 Z 是氨水,操作③是过滤,操作④加热分解 Al(OH)3,操作⑤是电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 X 为 Al,可用于除去溶液中的 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Cu2+=2Al3++3Cu;试剂 Z 为氨水;(2)操作①②③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 Al2(SO4 )3、 H2 SO4;(4)操作④是加热 Al(OH)3,Al(OH)3 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OH)32Al2O3+3H2O;(5)金属Cu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 SO2、 H2 O,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 (浓 )CuSO4+SO2↑ +2H2O,所以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2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把握分离流程中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设计意图,把握物质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
3. 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实设计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 1)气体 X 的化学式是 ___ 2)检验滤液 D 是否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为 ___3)若要从滤液 D 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___、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___(填序号)A.蒸发皿 B.石棉网 C.烧杯 D.玻璃棒( 4)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___ 5)试剂 Y 应该是一种 ___(填 “氧化剂 ”或“还原剂 ”),它不可能是 ___A. H2O2 B. H2S C. O2D.铁单质(6)浓硝酸可以溶解铜,也可以溶解上述合金若固体未完全溶解,则滤液D 中 Fe 元素3+2+将以 ___(填 “Fe”或 “ Fe”)离子形式存在答案】 CO2取少量滤液 D,滴加 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Fe3+蒸发 B Al(OH) 3+3H+=Al3++3H 2O氧化剂2+BD Fe【解析】【分析】Al 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NaAlO2, Cu 和 Fe 与 NaOH 溶液不反应,所以滤液A 中含有 NaAlO24,滤渣 B 是 Cu 和 Fe, B 和稀硫酸混合, Fe 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FeSO, Cu 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滤渣E是Cu D中含有FeSOY 是,4, Cu 和稀硫酸、试剂Y 生成硫酸铜,强氧化剂,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为H2O2, NaAlO2 和 CO2 反应生成 Al(OH)3,所以 C 是Al(OH) , Al(OH)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 ,溶液 F 中含有 AlCl 。
据此分析解答3333【详解】( 1)通过以上分析知,气体 X 的化学式是 CO2 ,故答案为: CO2;( 2)铁离子和 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所以检验滤液 D 是否含有 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 D,滴加 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 Fe3+,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 D,滴加 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Fe3+;( 3)若要从滤液 D 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用蒸发皿蒸发、用玻璃棒搅拌,在过滤中用玻璃棒引流、用烧杯盛放溶液,所以没有用到的仪器有石棉网,故选 B,故答案为:蒸发; B;(4)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 Al(OH)3+3H+=Al3++3H2O;(5)试剂 Y 应该是一种氧化剂,能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所以它不可能是 H2S 或 Fe,故选BD,故答案为:氧化剂; BD;(6)浓硝酸可以溶解铜,也可以溶解上述合金,若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溶液中没有铁离子,则滤液 D 中 Fe 元素将以 Fe2+离子形式存在,故答案为: Fe2+。
4. 为探究黑色固体 X(仅含两种元素 )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1) X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