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ppt
71页天津方言与城市性格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讲座的六个小题n第一、关于天津方言岛n第二、天津话的母方言来自皖北平原n第三,天津方言的语音特点n第四、天津方言的文化特质n第五、天津方言的幽默情怀n第六、天津城市文化在方言中的体现一、关于天津方言岛n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接近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语音方面,其次在词汇方面,而语法与普通话基 本相同n 其特点是:四个声调中阴平声的调值低降, 齿音字较多n 下列阴平声调的词语,天津话读音与普通话 读音的差异十分明显,例如:n 天津、标兵、沙发、西医、高招、灰堆、n 飞机、抽烟、西沽、抓瞎、三鲜、清真、n 阴天、胳膊 等天津市辖区内分为六个方言片n (1)北部地区:蓟宝宁话片(蓟县、宝坻、宁 河),与唐山话接近n (2)南部地区:沧州话片,如津南区小站镇、 大港区的大部分地区n (3)市区西北部:武清话片,如杨村、双街、 双口,与北京话接近n (4)市区西南部地区:静海方言区,如西青杨 柳青、津咸水沽,说静海话n (5)红桥区北部和北辰区:北辰话片,如西沽 、丁字沽、北仓、宜兴埠、西堤头等。
是武清话 与天津话之间的过渡天津方言区的范围n(6)天津话片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南开、河北、河东、 河西、和平5个区,红桥区大部分街道;西青区中北斜和永红两个乡的东部,大寺乡 、王稳庄乡北部的3个村;津南区双港乡的大部分村,东丽区西北部的 部分村镇天津市的各类方言 从辖区地图由北往南:唐山话--北京话--天津话--静海话--沧州话天津话是被静海话和武清话 包围的方言岛n 天津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分支n 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 言区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区,这就 形成了一个“方言岛”n 所谓方言岛是语言学术语,就是由于历 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 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 的独立的方言孤岛承德话片就是一个方言岛n 承德距离北京200多公里,但居民却操 纯粹的北京话n 这是由于清康熙年间 兴建避暑山庄和外 八庙,首都的宫廷供奉人员和皇宫卫队的 大批官兵移住该地定居,以致压倒原住居 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 德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方言岛的成因n 方言岛的形成,有三个必要的 条件:n 第一,大规模集体迁徙;n 第二,聚居不散,形成相对独立 的语言社团;n 第三,外来的方言社团在当地社 会生活中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
天津方言岛来自何方?n 天津方言岛呈倒个等腰三角形,底边距 旧城北约l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22公里n 天津方言岛以北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 ,东北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接近静 海方言n 据专家考查推测,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 安徽北部的方言n 著名学者李世瑜先生调查考证:天津方 言的母方言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皖北平原 二、天津母方言来自皖北平原n 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 织形式来到天津一带屯垦官田燕王扫北”,安 徽宿州一带大批军士携眷来津,形成相对牢固的“ 语音社区” n 查询《明史》发现,明初天津卫驻军籍贯多 为江苏和安徽,以皖北地区居多当时规定:每 位将领可带百名原籍士兵携家属北上,人数约达 五万之多n 天津是座移民城市,当时土著人口尚少,驻 守卫城的安徽方言处优势地位,对天津话的产生 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两次赴安徽寻根调查n 去年和今年,笔者应邀参加天津市政协 文史委组织的“天津方言寻根调研组”先后 两次赴安徽调查,行程22天n 先后到安徽省宿州、固镇、灵璧、蚌埠 、凤阳、蒙城和合肥等地进行深入调查。
n 语音组和词汇文化组有分有合,先后举 行各种类型座谈会14次,问卷调查合作人 和发音人近40人天津话母方言产生的地域范围n 与天津方言相似的淮北方言,以固镇 、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域为中心n 其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 ,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泗灵”( 五河、泗县、灵璧)以西n 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就来自这个 地域范围明清两代皆属凤阳府辖区)调查结果证实了李世瑜的观点n 词汇调查汇总对比:固镇、宿州、蒙城与天津 方言词汇相近,而凤阳最远,合肥次之n 语音调查主要是该方言点音系和连读变调情况 ,以听音记音为主,辅以录音分析天津话来源 于当时军队里通用的 “南京官话”(南直隶辖区, 包括今江苏、安徽)n 经600年发展演变,今天的天津话在语音上与 固镇等地仍显示出较突出的相似性,是同步发展 的结果今晚报“天津方言岛寻根”系列报道n 今年8月今晚报派出“天津方言岛寻根”报 道小组,赴固镇、蚌埠、宿州、蒙城等皖 北平原多个城镇实地采访,以百姓视角记 录当地的乡音、乡情,探寻津皖两地在语 言、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历史渊源,为津 味文化寻根溯源。
n 他们的采访调查结果 印证了我们上述初 步结论,并补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例证冀、鲁、京、东北方言 对天津话也产生一定影响n 天津是南北漕运中心,北方贸易转运重 镇,商贾聚集、五方杂处明清两代,许 多苏皖及晋冀鲁豫地移民,或屯垦,或漕 运,或逃荒,或经商,或闲居,陆续迁至 天津n 盐业、金融、实业、商业,乃至政界、 军界、文化各色人物都在天津安家落户n 河北、山东、北京、东北等地的方言, 对天津话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天津话正逐渐向普通话靠拢n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文化教 育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广播影视 的传送,天津话中的一些古老词汇 已经消失,天津话的语音、声调已 在明显地向普通话靠拢,而那些方 言俚语中准确、生动、形象的部分 则会融入普通话之中三、天津方言的语音特点n 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上却 有明显差别,尤其表现在阴平声调上n 普通话阴平读音呈现高而平的调值:高平调; 而天津呈现出低而降的调值n 如“ 天、七、飞、边 ”等读音,天津话调值低 ,与普通话形成巨大反差n 如天津市历届领导人姓名:“ 黄火青、李耕涛 、张立昌、张高丽 ”等,用天津方言读,阴平声 调的字都是降调,特点十分突出。
天津话“齿音字”多n (1)普通话zh、ch、sh卷舌声母的字 ,天津话读成平舌声母的z、c、s,n “展览”的展zhan,天津话读为zan; n “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读为zao;n “生产”shengchan,天津话读为sengcan; n “上车”shangche,天津话读为sangce;n “事由”的“事”shi,天津话读为si;n “山脉”的“山”shan,天津话读为san 等天津话 人、肉、用、嚷 的 读音n (2)普通话带有r声母音节,天津话读成 零声母,把辅音r换成了元音īn “人”ren、“热”re、“肉”rou、“润”run等 字,天津话却分别读成yen、ye 、you、yun n “用、泳、勇” 等字,普通话读为yong, 而天津话却读为rong;n “让、嚷、壤 ” 等字,普通话读为rang, 而天津话却读为yang熬鱼、超额、海鸥 的 读音n (3)天津话习惯在a o e开口呼音节前加 声母 n如:n 把“安全”的“安” 读成nan ,n 把“超额”的“额” 读成ne ,n 把“熬鱼”的“熬” 读成nao,n 把“可爱”的“爱” 读成nai,n 还有“欧洲”“海鸥” 等。
天津卫三宗宝 鼓楼 炮台 铃铛阁gǎon 把“铃铛阁ge”读为“铃铛阁gǎo”,是受母方言( 安徽话)影响所致n 京剧唱词“同登麒麟阁”“共上凌烟阁”等的“阁” 都唱gǎo音汉代麒麟阁、唐代凌烟阁 是为表彰 功臣而建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n 在韵文中,从音律上看:“凌烟阁”的“阁”读为 仄声,如“功名未上凌烟阁 ,姓字先标聚义厅”; “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上句末尾 的“阁”应读仄声n 京剧是徽班进京后形成的,天津方言岛的母方 言是安徽淮北方言因此,天津方言将“铃铛阁” 的“阁”读为“铃铛阁gǎo”文昌阁、天尊阁、观音阁的 “阁” 字 却读ge音n 座落于天津市区内的“水阁、北阁、铃铛 阁、玉皇阁”等的“阁”读gǎo音;n 而位于市区之外的“阁”,如西青区杨柳 青的文昌阁、宁河县的天尊阁、蓟县独乐 寺的观音阁等,其“阁”字却一律读为“ge”音 ,与普通话读音一样n 这是因为杨柳青、宁河、蓟县都在天津 方言岛范围之外,当地居民所操方言与天 津方言不是一码事究竟应读 铃铛阁ge , 还是读 铃铛阁gǎo ?n 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n 首先是地名规范读音:作为路牌和指示 牌,应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普通话注音 ,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
n 另外,是地名的民间俗读:按照方言口 语读音,天津人读“铃铛阁gǎo”,就与河北 人读“乐亭làoting”、山东人读“乐陵làoling” 一样,是历史的约定俗成,完全允许天津话有相当多的“异读”字n 例如:“做”读成“揍”,n“洗衣服”的“洗”读成“凑(二声)”,n“棉花”读成“苗活”; “勤俭”读成“勤近 ”, “托生”读成“掏僧”, “螃蟹”读成“ 螃海”, “鼻涕”读成“鼻登”, “这是” 读成“介似”, “后响” 读成“后洒”, “ 恶心”读成“孬心”, “比划”读成“比乎” 等四、天津方言的文化特质n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建筑为历史自 传,地名是文化年轮,方言乃城市名片 唯其三者才是某一城市文化的独特内涵与 典型外现n 有人说天津城市文化分三类:城厢文化 、租界文化和码头文化n 其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天津城市文 化特征更侧重于码头文化,码头文化与天 津方言是相辅相成的 林希《九河下梢说码头》的方言描写 n 天津人讲精气神儿,天津人骂人是死蔫 蛆,全都是码头遗风n 天津人连吃饭都带着码头气派,天津人 吃煎饼果子,吃大饼卷牛肉,把这种吃法 叫吹喇叭,就是不能因为吃饭误了潮起潮 落的时间。
……九河下梢说码头n 既要相互适应,又恪守自己的生活方式 ,混个热闹,把钱挣到手是真格的天津 人讲最后目的,不注重过程,只要大面儿 上过得去,没有那么多规矩板眼 n 光在一个码头上混,天津人说是栖锅底 算不得是本事,要有本事跑码头,在各个 码头间跑来跑去,这,就是《日出》里胡 四说的那个名词 吃得开……老牛筋不行 ,老执鬼不行,先要有人缘儿,然后才会 有饭缘儿必须八面玲珑,天津人说要会 来事儿,如此,才能在天津这个大码头上 横趟研究地域方言,不能割裂城市文化n 研究某一城市的方言,不能忽视对其地 域文化的宏观研究和总体把握n 割裂了地域文化的滋养,孤立而刻板地 研究方言,其后果只能获取一些枯萎褪色 的植物标本n 这种做法不仅遏止了民俗语言蓬勃向上 的生机;而且对方言或民俗语言的性质、 生成、源流、传承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 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天津方言文化特质有四 n (一)俚俗n 如:“嘛”、“倍儿哏儿”、“不是省油的灯”、“不怕家里 着火,就怕掉臭沟”等n “山药豆子”,属于嘲弄或谩骂,指性情乖僻或倒霉上当 的人 “别搭理他,真是个山药豆子!” “今儿个我要是赢 不了他,我是山药!”“别人牵驴你拔橛,这不是豆子嘛! ”n “犯豆子”,指某人逆情背理的怪异言行:“别人都躲得 远远的,你倒往跟前凑,这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