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跳高技术发展慨述.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6955653
  • 上传时间:2018-01-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77.5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跳高技术发展慨述( 一 ) 跳高技术及成绩进展跳高比赛最早出现于 1864 年的英国,第 l 届和第 9 届奥运会男女跳高先后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据记载,最早的跳高纪录是英国运动员用跨越式创造的, 当时成绩是 1. 67 米 1867 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用这种跳法跳过 1. 89 米 1895 年美国运动员斯维尼改用剪式跳过 1. 97 米以后又出现了滚式跳法 1912 年美国运动员霍列因首次突破两米大关, 被国际田联确认为第一个正式的跳高世界纪录 1923 年又有运动员尝试一种腹对横杆过杆的新跳法, 即俯卧式 1935 年美国运动员约翰逊和阿尔布烈顿用这种跳法跳过了 2. 07 米此后, 俯卧式跳法逐渐地取得了优势 1956 年美国运动员杜马斯和苏联运动员斯捷潘诺夫先后创造了 2.15 米和 2. 16 米新的跳高世界纪录一种传统的跳高方法不断地被新的跳高方法所取代,是跳高技术发展前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俯卧式与它之前的各种跳法相比,跳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杆方式,提高高度的利用率实现的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跳高技术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表现在主导思想上,重视了对人体极限运动能力的开发,训练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力量训练体系。

      在技术上,则有意识地加快了助跑的速度和采用直腿摆动的起跳技术,从而使起跳的功率得以加大,起跳以后人体腾起的高度有了提高 1961--1963 年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采用直腿摆动的俯卧式跳高技术, 把纪录从 2. 23 米提高到 2. 28 米1968 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 并以 2. 24 米夺得墨西哥奥运会金牌, 又一次展开了两种跳高技术的激烈竞争 70 年代两种跳法的运动员都曾打破过世界纪录进入 80 年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完全取得了优势,这不仅是由于跳高世界纪录均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所保持,更主要的是通过研究表明,背越式跳高的这种技术结构,提供了从速度上进一步挖掘人体极限运动能力的可能性目前男女跳高世界纪录已经达到了 2. 45 米和 2. 09 米,是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和保加利亚运动员科斯塔迪诺娃分别在 1993 年和 1987 年创造的 二 ) 我国跳高项目的发展我国跳高运动开展于 20 世纪初,但在旧中国发展得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跳高运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旧中国男女跳高纪录分别为 1. 87 米和 1. 40 米,至 1954 年全部被刷新,1956 年全国纪录分别达到了 1.95 米和 1. 66 米。

      1957 年我国优秀女运动员郑凤荣脱颖而出,以 1. 77 米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世界纪录,她的这一跳,震动了世界田坛1958 年以后, 由于我国在发展俯卧式跳高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跳高运动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0 年史鸿范和康驹培先后跳过 2. 08 米和 2. 09 米,列当年世界的第 14 和第 11 名 1970 年倪志钦以 2. 29 米的成绩,打破了布鲁梅尔保持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女子最好成绩也达到了 1. 81 米70 年代,我国跳高项目的发展一度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 70 年代后期很快得到了恢复这时世界跳高已进入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阶段,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他18 岁那年飞身越过 2. 30 米,打破了保持 11 年之久的亚洲纪录继而在 1983年和 1984 年,又分别以 2. 37 米、 2. 38 米和 2. 39 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一度使我国的跳高项目达到了世界的顶峰 1989 年优秀女运动员金玲也以1. 97 米的成绩刷新了全国和亚洲纪录目前我国运动员仍保持男女跳高的亚洲纪录。

      二、跳高技术( 一 ) 背越式跳高技术背越式是 60 年代后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跳高技术由于它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性用力的潜在能力,所以取代了其他传统的跳高方法,成为现代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具有快速的技术特征,且能与力量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技术动作表现出很高的效率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坑四个部分组成的 ( 图 5— 2— 1) 1.助跑快速助跑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之一为了利用助跑的速度提高起跳的效果,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距离较长,且采用更接近于普通跑的跑法运动员的助跑大多采用 8--12 步,全程呈抛物线曲线,或者是一条直线接抛物线曲线这种助跑路线的优点是便于加速和使速度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最后3--5 步在曲率逐渐加大的曲线上跑进, 使身体的内倾逐步地加大, 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垂直部位时达到最大内倾研究表明,运动员由内倾姿势进入起跳,有利于提高垂直向上的起跳效果和使身体自然地转向背对横杆此外,由于内倾状态下身体重心自然地下降,膝关节的弯曲程度相对较小,这有利于在同等工作距离的条件下缩短起跳的时间可见,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是形成背向越杆的需要,也是产生高效率起跳的前提和保证。

      助跑的最后一步,约与横杆成 30 度角 ( 图 5— 2— 2)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跑的途中跑,但要求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略有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抬腿积极自然,动作连贯,两臂配合大幅度地摆动在弧线上跑进时,身体逐步地向内倾斜,加大外侧臂和腿的摆动幅度,头、躯干和腿的支撑点应在力的作用线上助跑的整个过程,加速节奏明显,尤其是最后几步应积极跑进,加大每一步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和速度为了使助跑快速、连贯地过渡到起跳,要求最后第二步保持继续跑进的姿势,动作结构无明显的变化 摆动腿着地以后, 身体重心迅速地移至支撑垂直部位,并依靠摆动腿的 “牢固” 支撑, 保持身体的内倾姿势 此后摆动腿有力地蹬伸,直至脚扒地蹬离地面,推动髋部和躯干大幅度地快速前移这瞬间膝关节约成150--160 度角,蹬伸幅度达到 50--60 度摆动腿的这一主动动作,对加快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和迅速踏上起跳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起跳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在起跳脚踏向起跳点时,要求保持身体的内倾姿势向前送髋和前移躯干,并使起跳腿一侧的髋超越摆动腿同侧髋,同时控制肩轴几乎与横杆垂直,形成肩轴与髋轴的扭紧状态然后,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着地。

      着地时起跳脚外侧跟部接触地面, 接着通过脚的外侧滚动至全脚掌,脚尖朝向弧线的切线方向随着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迅速地完成缓冲和蹬伸动作蹬伸动作依次由髋、膝、踝顺序用力,躯干和三个关节充分伸展,运动员顺势向上跳起为了加快起跳的速度,在起跳过程中,腿臂的协调配合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运动员采用屈腿或折叠式的摆腿方法,即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以后,以髋发力加速前摆大腿,同时小腿随着惯性自然地向上折叠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已靠近起跳腿,膝关节的弯曲接近最大程度然后大小腿的角度有所展开, 摆动腿沿着助跑弧线的延续方向加速上摆, 直至减速制动,这时大小腿约成 90--120 度角整个摆腿过程随着膝关节角度的变化,摆动半径随之改变,使摆动的加速和减速节奏十分明显,从而对起跳产生积极的动作效应摆臂的方法有双臂摆动和单臂摆动两种前者有助于加大摆动的力量,后者有助于缩短起跳时间但无论采用何种摆动方法,都要求快速、充分,与摆动腿的摆动协调配合3 .过杆与落坑过杆是最终决定跳跃成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过杆技术应利用人体旋转,以及根据人体与横杆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旋转速度的变化,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顺利地越过横杆。

      当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起跳以后,身体应保持住较伸展的姿势向上腾起,同时在摆动腿和同侧臂的带动下,围绕身体纵轴旋转,使身体转向背对横杆这时采取较伸展的姿势,可以减慢围绕身体矢状轴和额状轴的旋转速度,防止上体过早地倾向横杆,有助于以摆动腿同侧臂和肩为先导超越横杆当头和肩越过横杆以后,及时地仰头、倒肩和展体,并利用身体重心向上的速度,收腿挺髋,形成身体的背弓姿势这时两腿屈膝稍后收,两臂置于体侧, 这样可以缩短半径, 加快围绕身体额状轴的旋转 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时,则应做相反的补偿,即含胸收腹,控制上体继续下旋,同时以髋部发力,带动大腿和小腿加速向后上方甩腿,使整个身体脱离横杆整个过杆动作是沿着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顺势、依次和快速地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多余的动作,特别是过大的挺腹和收腹,引起髋部的位置急剧的上升或下落,都会给过杆造成困难此外,还应根据助跑的快慢和起跳以后相对于横杆位移的速度,确定适宜的背弓程度通常背弓越大,完成过杆动作的时间越长落坑技术比较简单,在向后上方甩腿之后,保持着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落,最后以上背部或背部落于海绵坑落坑后做好缓冲,防止受伤跨越式虽是一种较原始的跳高方法 ( 图 5— 2— 3) ,但它技术简单,易于掌握,且对场地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因此宜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练习手段,在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和运动员改进助跑起跳技术时采用跨越式跳高从侧面沿直线助跑,摆动腿一侧靠近横杆,约成 30--40 度角助跑 6--8 步,随着技术的掌握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助跑步数可以适当增加助跑可采用自然跑进的方法,节奏逐步加快,起跳前不要求明显地下降身体重心,最后一步依靠摆动腿积极有力的蹬摆,顺势地完成起跳动作向上腾起时上体应保持正直姿势,两臂充分上摆当摆动腿摆过横杆时,做内旋下压动作,同时起跳腿稍向外旋,并迅速向上抬起此时除两腿做一下一上的补偿之外,起跳腿同侧臂向下、向后摆动,带动上体适度前倾并稍向横杆方向侧倒和扭转,帮助起跳腿和同侧髋部摆脱横杆完成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于沙坑三、跳高教学在跳高教学中宜采用技术动作较为完整的练习手段,以保证跳高技术的完整性教学步骤则可以从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开始,然后按照技术动作的过程向前、向后延伸,直至完成完整技术的教学任务 一 ) 背越式跳高教学步骤与方法1 .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概念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配合运用技术录像或图片,讲述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概念。

      2 .学习起跳技术(1) 教学方法:①原地起跳模仿练习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积极蹬地,以髋带腿,大小腿折叠,屈腿向上摆动,同时两臂由后向前、向上摆起,最后成起跳的结束姿势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起跳动作过程②原地起跳练习动作过程同前但要求学生借助于腿臂摆动的力量,配合起跳腿的蹬伸,向上跳起,体会起跳过程的正确用力③上一步起跳练习摆动腿在前,当起跳脚向前踏向起跳点时,摆动腿积极地蹬离地面,借助于身体前移的速度,完成起跳动作④连续上步起跳在行进中做连续的上步起跳练习连续的次数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多可少,但以不破坏技术动作为原则2) 注意事项:①在教学时,可分别讲解摆臂和摆腿,以及腿臂摆动配合起跳的动作要领但练习时起跳动作却是完整的,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完整的起跳技术②上述练习均可在半径 5--8 米的圆弧上进行,使学生一开始就建立起身体内倾状态下起跳的技术概念,以帮助形成正确的起跳动作结构③对初学者,不宜过分强调起跳前降低身体重心,仅要求在自然用力的情况下完成起跳动作但对完成起跳的动作速度,则应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便形成快速起跳的动作节奏3 .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1) 教学方法:①在弧线上做 2--4 步助跑起跳练习。

      由沿直线的练习改为沿弧线进行练习,体会身体由内倾状态下转入起跳的动作过程和本体感觉助跑步数增加至2— 4 步,加快起跳的速度②在半径为 5— 8 米的圆圈上做连续的 2— 4 步助跑起跳练习逐步缩小弧线助跑的半径,加大练习的难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内倾起跳技术③6 --8 步助跑起跳上海绵坑练习大致确定一条助跑曲线,让学生沿着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