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源, 产权与农民收入问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18251709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源、产权与农民收入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责自负孙立刚(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100026)内容提要: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经连续4年下降,对此,政府部门和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但这些探讨仍未触及到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农户拥有资源特别是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的产权未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本文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资源 产权 农民收入一、引言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经连续4年下降1997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只有4.3%,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3.8%,而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2.1%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已经成为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工作的一个焦点针对农民收入增长迟缓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和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这些探讨主要从农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出发,研究各个部分的增减关系,明确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等。

      这些措施和建议对增加农民收入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这些探讨仍未触及到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户拥有资源特别是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的产权未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本文将对这一根本原因进行尝试性探讨,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二部分首先从理论上说明收入是经济行为主体拥有资源(生产要素)的回报,而收入为经济行为主体所有则要以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拥有确定、明晰并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产权为前提;第三部分则分析农户拥有的资源及其产权现状,说明农户对所拥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的产权是残缺的和未得到有效尊重和保护的,因而其产生的收入或潜在收入不能为农民所有;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二、资源和产权是产生收入的前提人类的经济活动无非是在人们选择的基础上资源相互交换的过程,这种过程达到均衡时便产生了一种资源的配置状态,进而表现出种种经济结果,如效率和公平而当人们一定时期以其所掌握的资源去交换一种特殊的资源—货币时,便形成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收入因此,收入可以这样定义:它是一定时期人们用资源交换得到的货币流,或这一时期人们交换得到的资源的货币价值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看,人们之间相互交换资源的这种过程其实是人们对于资源不同权利的交换过程,也即产权的交换。

      产权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德姆塞茨,1994)这种预期会大大减少交易时的交易成本正是产权的存在,决定了这种交换过程产生的收入的归属不同的产权安排,其收入的分配也不同如果资源的产权归一人所有,那么资源产生的收入也全部归其所有;而如果产权被分割为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分属不同的个人,则其产生的收入也将在这些不同个人之间进行分割,他们各自得到相应的份额关于资源的产权为什么被分割,巴泽尔(1997)给出的答案是:一项资源往往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完全由一个人占有往往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安排,所以一项资源的产权往往被分割给不同的个人产权不仅会被分割,而且产权常常是残缺的[1] 正如巴泽尔(1997)所指出的,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产权不可能完全界定,是不完整的因此,这里使用了“残缺”,是相对于“不完整”而言的1]造成产权残缺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是政府的管制因为政府拥有改变产权安排的权利如果资源的产权是残缺的,那么其获得的收入也不能为其拥有者占有,甚至其拥有者不能运用拥有的资源去从事为其赚取收入的活动这里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产权可以分为法律规定的产权和实际存在的产权。

      这二者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法律规定的产权在现实中往往不能得到实施,而只能成为写在纸上的产权同样,实际存在的产权有时并不能被法律所接受,而成为一种不公开的产权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实际存在的产权,而不能仅限于法律所规定的产权需要强调的第二点是,产权很重要的内涵是一种行为的权利,即产权拥有者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没有行为权利的产权仅仅是一种空洞的产权,是不能实现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个人拥有资源的多寡及其产权状况决定了其收入的高低但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资源的多寡并不妨碍经济增长以及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如诺思和托马斯(1999)所说的那样,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特别是能有效保护个人利益的产权制度[2] 笔者并不否认资源对于经济增长与收入提高的重要性笔者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资源而言,制度更为重要,良好的制度可以弥补资源的不足2]本文第三部分将沿用这一分析思路来分析农户拥有资源的产权状况,并指出,正是农户拥有资源的产权未得到有效尊重和保护的,造成了农民收入增长迟缓三、农户拥有资源的产权现状从农户拥有的资源看,可以将其分为土地、人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储蓄及手持现金四大类。

      这四大类资源也是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渠道从产权的性质看,农户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储蓄及手持现金的产权无疑是归农户所有的,但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产权则不尽然,而这两种资源对于农户来讲却有着其它资源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笔者将着重分析这两种重要资源的产权现状1、土地资源的产权现状“集体所有、分户经营”是对农村土地产权现状的概括也就是说,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农民则享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农民所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残缺的首先,农民所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与“成员权”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是这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你才享有这个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一旦你的成员资格丧失,你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随之丧失而且,随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增减变化,每个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要相应变化这种权利结构是土地承担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必然结果,它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农村的稳定但这种权利结构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对封闭性,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流转和有效配置;二是土地承包经营的权的不稳定性其次,农民所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产权,应该享有基本权利包括:(1)对土地进行耕种与否的自由选择权;(2)对作物的选择权;(3)对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的选择权。

      但是,当前农民所拥有的这些基本权利都是残缺的农民抛荒要受到惩罚,粮食定购任务限制了农民对作物的选择权,粮食只能销售给处于垄断地位的粮食部门,价格也只能是国家规定的“保护价”[3] 这还是在“保护价”可以落实的假定下常常见于报端的粮食收购部门拒收、限收农民粮食以及压级压价的行为更是对农民产权的侵犯3]这种种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减少了土地本应为农民创造的收入流2、人力资源的产权现状人力资源已经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撑因素以2000年为例,200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为70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3强,其增幅为11.2%,高出人均纯收入增幅近10个百分点[4] 数据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4]而人力资源的产权有其特殊性笔者同意周其仁教授关于“人力资本可以被理解为天然属于个人的资产”的诊断(周其仁,2000),但同时,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指出的,产权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权,如果没有行为权,则产权将是空洞的正如张维迎(2001)所指出的,将月亮的所有权给农村的一个老太太是没有意义的而行为权的存在与否关键在于产权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因此,人力资源产权的实现有赖于外部的约束条件。

      当个人被强迫从事自己不愿从事的劳动或其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时,“个人可以凭借其事实上的控制权‘关闭’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的通道,从而增加别人利用其人力资源的成本,降低人力资源的价值”(周其仁,2000)但当外部约束不利于个人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而个人又急迫要实现这种价值时,这种约束无疑会增加人力资源利用的成本而这正是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即农民想要实现其人力资源面临的外部约束提高了成本这种外部约束集中表现在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长期城乡分割体制而形成的农民与城市居民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这导致了人们观念上和行动上歧视农民,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的农民要实现其人力资源的价值,要面临巨大的成本,这阻碍了农民利用其人力资源获取收入,不利于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3、收入的产权现状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在完成规定的义务后,理所当然应当归农民自由支配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本应是保护产权特别是收入的产权,使经济主体有稳定的预期,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目前有些政府部门和农村的基层领导者却凭借手中的权力对农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农民所获得的收入产权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各种名目的乱集资、乱摊派和乱收费造成的农民负担问题不仅干扰了农民的预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更是减少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民拥有资源的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是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民产权的承认与保护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那么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摈弃所有束缚与歧视农民产权的制度,彻底有效的保护农民的产权可以说,保护农民的产权就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是保护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赋予农民真正的承包经营权;二是要改变目前的城乡分割体制,促进农民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三是要规范政府行为,保护农民收入的产权,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从事生产经营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 巴泽尔,1997:《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1999:《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德姆塞茨,1994:“关于产权的理论”,载于陈郁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孙立刚,1999:“外在性、反对成本和农民负担问题”,《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张维迎,2001:《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周其仁,2000:“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2000-200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2期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