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夏夜风光的古诗》.doc
4页李煜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夏夜风光的古诗》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李煜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李煜 原文: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 1、兼:同有,还有 2、帘帏(w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3、飒飒(s):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4、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5、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6、频:时常,频繁 7、欹(qī)枕:通彀,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8、平:指内心平静 9、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10、漫:枉然,徒然。
11、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12、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13、稳:平稳,稳当宜,应当 14、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翻译: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 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 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 壶中水已漏尽, 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 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 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 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昨夜风兼雨,不从日而偏从夜写起,是写作者悲怀愁思的夜不能寐,风兼雨与飒飒秋声相对应,是渲染环境、气氛在这种凄凉寒苦的景色中,作者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之所以说昨夜,当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触在其中罢这里虽然客观的写景,但主人公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彷徨、郁闷的心情却已隐然可见接下来二句就是直写了。
李煜在《喜迁莺晓月坠》中曾有无语枕频欹之句,与此句烛残漏断频欹枕用意相同,但所思不同以前是怀想佳人,君存情爱在先,如今却是是国破家亡成阶下之囚,境遇不同,感触自是相异,于是看烛残、听漏断,虽然仍是无语,但却已是起坐不能平了不能平的不是身体,而是心境,这一次是连梦都没有了上片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沉而又挚切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遇,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那种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迷迷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者指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处境的危险困苦不言自明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批评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
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写夏夜风光的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