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语义特征分析法i(精品).doc
13页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我们在上一节3.5—3.6里说了,变换分析法很有用,但是变换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我们在上一节3.3小节里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歧义句式的实例,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分析把它分化为[A]、[B]两个句式:[A] 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表示存在,表静态][B] 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表示活动,表动态]现在有个问题: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呢?经仔细考察发现,歧义的产生原来跟句式中的动词有极大的关系请看[A]式变换的实例:(1)[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 [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下站着许多观众 ===> 许多观众站在台下 地上蹲着一只狗 ===> 那只狗蹲在地上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床前跪着一个人 ===> 那个人跪在床前 门口立着两个孩子 ===> 两个孩子立在门口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桌上放着几本书 ===> 几本书放在桌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 画挂在墙上 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 ===> 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 头上戴着礼帽 ===> 礼帽戴在头上 树上钉着广告牌 ===> 广告牌钉在树上 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 ===> 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上这些实例中的各个动词虽然具体意思各不相同,但是具有某种共同的语义内涵,那就是“使附着”。
我们一翻词典,果不其然,词典中对这些动词的注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请看: (2)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蹲: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立:同“站”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放:使处于一定的位置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 别:用别针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 戴: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 钉:用钉子、螺丝钉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 绣: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布等上面做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如果我们把出现在[A]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a”,那么“动词a”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 (3) 动词a:[+使附着]相应的,我们可以把出现在[B]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b”,“动词b”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动词b”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 (4) 动词b:[-使附着]这样我们可以把前面那个“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直接根据动词的不同,而加以分开,表示为: (5)[A] 名词[处所]+动词a+着+名词语 [B] 名词[处所]+动词b+着+名词语 上面我们用来分析、说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这个句法格式之所以会是一个歧义句式,之所以能分化为[A]、[B]两式的原因而采用的分析手段,就是语义特征分析法。
从上面这个实例中,大家不难发现,我们是通过分析该句法格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而这正是语义特征分析法精神之所在 4.2 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语义学中分析、描写词的语义特征,大致有以下三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譬如说,在有生命事物中,人类是一个语义类,为了说明同一个家族中不同人的不同辈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某些语义特征(“+”表示正面特征,“-”表示负面特征,下同)对家族中不同称谓的人细加分类:(1)母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父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哥哥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姐姐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弟弟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妹妹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舅妈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 舅父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火”和“光”同属一个语义类——可见自然现象,但语义上有区别,为了凸显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描写它们的语义特征:(2)火 [+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 光 [+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就容易说清楚了:为什么有“光的速度”的说法,而没有“*火的速度”的说法?为什么有“大火”、“小火”的说法,而没有“*大光”、“*小光”的说法?再如动词“喝”和“吃”,从某个角度看,属于一个语义类——饮食类,但语义上有差别,为了显示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描写其语义特征:(3)喝 [+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吃 [+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同样,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也就容易说清楚了:为什么可以说“喝水”、“喝汤”、“喝啤酒”,而不说“*吃水”、“*吃汤”、“*吃啤酒”(有些方言,如吴方言可以说)?反之,为什么可以说“吃饭”、“吃梨”、“吃面包”,却不能说“*喝饭”、“*喝梨”、“*喝面包”?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对词语进行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说明不同词语在词语搭配等一系列用法上的差异。
再一个目的是,在语义学里使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例如“看”和“看见”,好像意义差不多,实际上除了都是凭借眼睛这一点外,没有别的相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请看:(4)看 [+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 看见 [+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把“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为的是做两件事:一件事,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另一件事,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因此,语法研究中对“语义特征”这一概念的使用,其含义跟原先在语义学中的使用并不完全一样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因此,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这个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例如,我们从词汇的角度说,可以将粉笔、黑板、板擦等归为一类,标以“教具”的语义特征这样做,在词汇学里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在句法学里不一定有句法价值二是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例如动词“写”,离开具体句式,一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还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朱德熙先生(1979)在考察了“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这一句式之后,发现凡能在这一句法格式的“动词”位置上出现的动词都含有“给予”的语义特征;动词“写”跟名词“信”相关联时也可以进入这一句式,如“张三写给李四一封信”,所以“写”也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这就是说,“写”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是在考察了“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这一句式并确认了“写”可以进入这一句式之后才加以确定的可见,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语义特征”,它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语义特征的表示方式是,在所说明的词语之后加一个方括号,在方括号里用“+”、“-”号和扼要的、只一两个词语来表示所描写的词语具有的语义特征如上一小节对“动a”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的描写: (5)动词a:[+使附着]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研究中使用时间不长,对它还缺乏必要的理论上的阐说。
下面我们多举几个实例,以使大家从中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 4.3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这是朱德熙先生(1979)的一项研究成果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这一句法格式在第三节里我们已经简要地谈过这里我们作进一步说明为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为什么要在语法研究中采用语义特征分析,这里我们在谈“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法格式时将不避重复下面是按“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所造出来的句子,但请注意各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一定一样,要注意区别请看: (1) a.他送了一个给小王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m. 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这些句子,词类序列相同,如果用层次分析法来对它们进行分析,无论从层次构造或结构关系看,它们都一样。
请看: (2) a. 他 送了 一个 给小王b. 他 煮了 一点百合汤 给王大妈c. 他 偷了 一份情报 给希尔公司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