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docx

4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22000701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1.09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第一节概述根据第二章的论述,由降雨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为 了进行定量阐述,将这一过程概化为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实际上,在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产流和汇流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这里提到的所 谓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并不是时间顺序含义上的前后两个阶段,仅仅是对流域 径流形成过程的概化,以便根据产流和汇流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 进行计算产流阶段是指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过程降雨扣除这些损失 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 净雨量的计算 称为产流计算由流域降雨量推求径流量,必须具备流域产流方案产流方案是 对流域降雨径流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 可以是数学方程也可以是图表形式 产流 方案的制定需充分利用实测的流域降雨、蒸发和径流资料,根据流域的产流模式, 分析建立流域降雨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汇流阶段是指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 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 流量的过程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称为汇流计算 流域汇流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净雨经地面或地下汇入河网的过程称为坡面汇流; 进入河网的水流自上游向下游运动,经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过程称为河网汇流。

      由净雨 推求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必须具备流域汇流方案流域汇流方案是根据流域净雨 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应根据流域雨量、流量及下垫面特征等资料条件及 计算要求制定就径流的来源而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由地面径流、 壤中流、浅层 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组成的,这四类径流的汇流特性是有差别的在常规的 汇流计算中,为了计算简便,常将径流概化为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水源 地面径流和壤中流在坡面汇流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换, 且相对于河网汇流,坡面汇流 速度较快,几乎是直接进入河网,故可以合并考虑,称为直接径流,但在很多情 况仍称为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合称为地下径流,其特点是坡 面汇流速度较慢,常持续数十天乃至数年之久目前,在一些描述降雨径流的流 域水文模型中,为了更确切地反映流域径流形成的过程, 采用了三水源或四水源 进行模拟计算第二节流域降雨径流要素的计算、流域降雨量(一)流域平均雨量计算实测雨量只代表雨量站所在地的点雨量,分析流域降雨径流关系需要考虑全 流域平均雨量一个流域一般会有若干个雨量站,由各站的点雨量可以推求流域 平均降雨量,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和等雨量线法三种。

      算术平均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且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时, 可根据各 站同时段观测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4-1)式中 P ――流域某时段平均降雨量,mm;Pi ――流域内第i个雨量站同时段降雨量,mm;n――流域内雨量站点数垂直平分法:也称为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流域 这一 方法假定流域内各处的雨量可由与之距离最近站点的雨量代表,如图 4-1所示 具体做法是先用直线连接相邻雨量站,构成n - 2个三角形(最好是锐角三角形), 再作每个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 将流域划分成n个多边形,每一多边形内均 含有一个雨量站,按多边形面积为权重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4-2)式中fi ――第i个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km2;F 流域面积,km2等雨量线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密时,可根据各站同时段雨量绘制等雨 量线(见图4-2),然后推算流域平均降雨量m f jP 卡 (4-3)2 F式中fj ――相邻两条等雨量线间的面积,km2 ;Rj——相应面积fi上的平均雨深,一般采用相邻两条等雨量线的平均值,mm;m――分块面积数图4-1垂直平分法图4-2等雨量线法(二)雨量过程线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降雨强度过程线, 通常 以时段平均雨强为纵坐标,降雨时程为横坐标的柱状图表示,如图 4-3。

      如果以 时段雨量为纵坐标,则称为雨量过程线,也称为雨量直方图累积雨量过程线:自降雨开始起至各时刻降雨量的累积值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线,称为累积雨量过程线,如图 4-4 o0 1 2 3 4 S & T 9 10 11 12 13图4-3雨量过程线0 1 2 3 <1 5 6 7 8 9 10 11 12 15t(h)图4-4累积雨量过程线由降雨强度过程线转换成累积雨量的公式为:(4-4)jPj 八 ik :t;k=1式中 Pj 至第j时段末的累计雨量,mm;ik 第k时段的降雨强度,mm/h;△ t――时段长度,h反之,根据累积雨量推求时段降雨强度的公式为:(4-5)二、径流量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除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以外,往往还包括前期降雨径流 中尚未退完的水量,在计算本次径流时,应把这部分水量从流量过程线中分割出 去此外,由于不同水源成分的水流运动规律是不相同的, 需对流量过程线中的不同水源进行划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一) 流量过程线的分割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称为退水曲线,不同次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的分 割常采用退水曲线取多次实测洪水过程的退水部分, 绘在透明纸上,然后沿时 间轴平移,使它们的尾部重合,形成一簇退水线,作光滑的下包线,就是流域地 下水退水曲线,如图4-5。

      有了退水曲线,就可以将各次降雨所形成流量过程线 分割,如图4-6,得出对应于本次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图4-5流域退水曲线流域地下径流退水过程比较稳定且时间较长, 地下水退水曲线可以用下式来描述:_t /kQ(t)二 Q(O)e g ( 4-6)式中 Q (t) —— t时刻地下水流量;Q (0)――初始地下水流量;kg ――地下水退水参数,可利用地下水退水曲线来率定(二) 径流量计算实测流量过程线割去非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后, 可以得出本次降雨形成的流 量过程线据此,推求出相应的径流深:(4-7)式中 R 径流深,mm;住――时段长度,h;m3/s;Q ――第i时段末的流量值, F 流域面积,km2三) 水源的划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流和地下径流简便的划分方法是斜 线分割法,从流量起涨点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之间连一直线,直线以上部分 为地面径流,直线以下部分为地下径 流,如图4-7所示地面径流终止点 可以用流域退水曲线来确定,使退水 曲线的尾部与流量过程线退水段尾 部重合,分离点即为地面径流终止 点为了避免人为分析误差,地面径 流终止点也可用经验公式确定例如, 某区域的经验公式为:0 2N = 0.84F (4-8)式中 N――洪峰出现时刻至地面径流终止点的日数;2F 流域面积,km。

      三、土壤含水量(一)流域土壤含水量的计算降雨开始时,流域内包气带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一 个重要因素,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大则产生的径流量大,反之则小流域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根据流域前期降雨、 蒸发及径流过程,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递推公式推求:Wt+i = Wt + Pt - E t- Rt ( 4-9)式中 Wc 第t时段初始时刻土壤含水量,mm;Pt 第t时段降雨量,mm;Et 第t时段蒸发量,mm;Rt 第t时段产流量,mm流域土壤含水量的上限称为流域蓄水容量 Wm,由于雨量、蒸发量及流量的 观测与计算误差,采用公式4-9的计算出的流域土壤含水量有可能大于 Wm或小 于0的情况,这是不合理的,因此还需附加一个限制条件:0 WM/Vm采用公式4-9需确定合适的起始时刻及相应土壤含水量可以选择前期流域 出现大暴雨的次日作为起始日,相应的土壤含水量为 Wm;或选择流域长时间干旱期作为起始日,相应的土壤含水量取为0或较小值; 也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如 15〜30天)作为起始日,假定一个土壤含水量(如取 Wn值的一半)作为初值, 经过较长时间计算后,误差会减小到允许的程度。

      流域蒸发量流域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象要素及土壤湿度,这可以用流域蒸发能力 和土壤含水量来表征流域蒸发能力是在当日气象条件下流域蒸发量的上限, 一 般无法通过观测途径直接获得,可以根据当日水面蒸发观测值通过折算间接获 得:(4-10)Em = B E式中 Em——流域蒸发能力;Eo——水面蒸发观测值;B――折算系数我国水利部门常用的流域蒸发量计算模式有三种1. 一层蒸发模式:假定流域蒸发量与流域土壤含水量成正比(4-11)(4-⑵E EmW WmE = Em wWm一层蒸发模式比较简单,但没有考虑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情况 当包气带土 壤含水量较小,而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大时,按一层蒸发模式得出计算值偏小,例 如,久旱后降了一场小雨,其雨量仅补充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就是这种情况2. 二层蒸发模式:将流域蓄水容量 Wm分为上层WUm和下层WLm,相应的土 壤含水量分别WU和WL假定降雨量先补充上层土壤含水量, 当上层土壤含水量 达WUm后再补充下层土壤含水量;蒸发则先消耗上层土壤含水量,蒸发完了再消 耗下层的土壤含水量,且上层蒸发 EU按流域蒸发能力蒸发,下层蒸发EL与下层 土壤含水量成正比,即:EmWUWU 一 EmWU :: Em(4-13)(4-14)EL WL(Em-EU) WLm流域蒸发量为上下二层蒸发量之和:E=EU + EL (4-15)二层蒸发模式仍存在一个问题,即久旱以后由于下层土壤含水量很小, 计算 出的蒸发量很小,流域土壤含水量难以达到凋萎含水量,不太符合实际情况3. 三层蒸发模式:在二层蒸发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下层最小蒸发系 数C,上层蒸发仍按公式4-13计算,下层蒸发按下式计算:当WL无(Em-EU )时WL(Em —EU )WLmEL 二C(Em -EU)WLWLmWLWLm-C::C(4-16)当 WL Wm时取Pa = Wm在式4-18中,K是与流域蒸发量有关的土壤含水量日消退系数。

      如果采用 采用一层蒸发模式,对于无雨日:Pa,t^Pa,-E^(^Wm)Pa,t (4-19)对照无雨日时的公式4-18,即卩Pa,t+1 = KPa,t,可知:K=1—B (4-20)Wm如果在某一时间段,Em取一平均值,则在该时间段的 K为常数第三节蓄满产流计算一、蓄满产流模式在湿润地区,由于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较高,包气带较薄,包气带下部含水 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汛期,包气带的缺水量很容易为一次降雨所充满 因此,当流域发生大雨后,土壤含水量可以达到流域蓄水容量, 降雨损失等于流 域蓄水容量减去初始土壤含水量,降雨量扣除损失量即为径流量这种产流方式 称为蓄满产流,方程式表达如下:R=P- (Wm-Wb) (4-21)但是,式4-21只适用于包气带各点蓄水容量相同的流域,或用于雨后全流 域蓄满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下,流域内各处包气带厚度和性质不同, 蓄水容量是有差别的因此,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当全流域未蓄满之前,流域部分面积包气 带的缺水量已经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