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pdf
5页《民族文学研究》叨勃仑纳兰性德的尚南情乡含青洪泉内容提要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生长在北方,却非常喜欢江南风光,友善江南文人,崇尚南方文化,流东出深深的尚南情结这足由于江南的地理、物产、风光和文化的吸引,清初社会弥漫的 尚南风尚的影响,也和纳 兰性德的阴柔气质相关关 键词纳兰性德南方文化阴柔气质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中文 系被誉为“清朝李后主”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北方人,家住北京城北郊,离城约十里左右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是朝廷重臣,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出生于北京,岁人太学读书,刀 岁考中进士,康熙皇帝授以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直到岁去世,除了康熙皇帝南巡,他随驾启从到过江南一次外,其余时间都在北方度过然而,在纳兰性德的诗词文中,却处处流露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对江南文人的友好,对江南习俗的亲近,对江南文化的崇尚,表现出深深的尚南情结在纳兰性德的《通志堂集 》中,有很多赞美江南风光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他赞美江南的山色风光,其《题赵松雪画鹊华秋色卷 》云“历下亭边两拳石,不似江南好山色。
更无枫橘点清秋,惟见萧萧白杨 白历下亭在山东济南大明湖西诗说历下亭边的景色萧条、冷清,比不上秋天红枫金橘装点的“江南好山色”其《满江红》云“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词写边塞秋风的排空卷地,却拿江南春光与之对比,说江南春好,只是妒花天气才会有这样的风雨其《院溪沙》云“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一水浓阴如餐画,数峰无恙又晴晖词写江南五月风景,用色彩杂饰的图画即餐画来比喻江南山水,可见江南山水在他眼中多么美丽对江南名城,纳兰性德也尽情赞美他赞美金陵“胜绝江南望,依然图画中①他称颂会稽“会稽东南美,停渊环峙岳绣嶂郁盘纤,金峰耸堑削’,②在离开扬州、润州之时,他深深感到“最是销魂难别处,扬州风月润州山’,③而且此后一直对江南风流地的扬州念念不忘,在《平山堂 》诗中他还深情地写到“竹西歌吹忆扬州”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康熙二十三年仗抖九月至十一月末,纳 兰性德息从圣驾第一次来到江南,经过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后写的十首《梦江南》词这组词都以“江南好”发端,对江南的城市、山水、名胜尽情赞美,流露出对江南深深的喜爱之情他赞美江南古城“江南好,建业旧长安其一“江南好,城胭尚磋峨。
其二“江南好,佳丽数维扬其七“江南好,铁瓮古南徐其八更赞美江南秀丽的山水风光江南好,怀故意谁传燕子矶头红攀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其三江南好,虎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国谁在木兰船其四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洽其六其十总写“江南好”,是对前九首盛赞之词的总评,特别指出“江南好,何处异京华”,是在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 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说江南风光美好,气候宜人,没有北方那令人生厌的风沙值得注意的是纳兰性德描写江南的词,虽然写到几代王朝都城的金陵时,多少有些兴亡之感、凄凉之叹,但却一点没有思家的情感、思 乡的情绪总的来说,他见到江南景色,心情是愉悦畅快的,笔调是轻快古典文学研究明丽的,表现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正如黄天骥先生所说“本来,纳兰性德对跟随皇帝东奔西跑的生活,没有多少兴趣的唯独到江南那趟,却是例外 ”“他一到江南,心情舒畅,如鱼得水这一阶段所写 的词,格调 也比较轻快④然而与息从圣驾巡幸江南相反,纳兰性德随驾巡幸北方边地时,绝少乐观开怀他的边塞词,总是表现出一种长期奔波、抛家别妻的厌倦情绪,流露出悲凉凄苦的情感他一望见北方边地,便“黯然消 魂,无言徘徊。
⑤一到达北方边塞,就感到“榆塞重来冰雪里,冷人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茄乱动,并人愁怀 抱定知今夕,庚郎瘦损多少⑥蔡篙云《 柯亭词论 》说纳兰性德“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的确,他的边塞词所写之景,大多萧条、冷落、荒凉,读来使人凄苦、悲枪如“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 旧关城⑦“古戍饥鸟集,荒城野雄飞⑧“再向断烟衰草,认醉碑题字⑨这种悲凄愁苦情感的产生与北方的地理环境有关相对南方而言,北方之地贫痔荒凉,物产贫乏,气候寒冷,容易使人产生凄凉悲苦的情绪但是,北方边地辽 阔的平原,苍茫的群山,浩瀚的沙漠、无边的森林,也能够让人产生阳刚、崇高之美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显现出辽阔、雄伟的壮美然而,纳兰性德在北方所写的词,却少有雄伟壮美之作,少有见到雄奇壮美山川的兴奋,也见不到对北方城市和山水风光的赞美纳兰性德雇从圣驾到江南时还给友人顾贞观写了封信,信中说他见到江南美景“徘徊慨慕而不能 自己”及夫楚树连云,吴船泊岸牙墙锦缆,觉鱼鸟之亲人 清宪碧油,喜风花之媚 客梁溪 几曲,无异鉴湖虎辜一拳,依稀灵袖千章嘉树,户户平泉一领绿羡,行行西塞品名泉于萧寺,听鸟语于花溪昔人所云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者,向于图操见之,今以耳目亲见之类。
且其土壤之美,风俗之醉,季札遗风,人 多择让,言僵故里,士尽风流稻蟹览妒,颇堪悦口诸茶野酿,实足梢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出纳兰性德对江南的灵山秀水、溪流船帆、淳美风俗、可口美味以及风流文 士多么的欣羡,紧接着他还表露了归隐江南的心愿倘异日者,脱展宦途,拂衣委巷,渔庄蟹舍,足我生 涯药臼茶档,梢 兹岁月,奉桥作客,石及 称农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由于特别喜爱江南风光,纳兰性德家中还按照江南风光设计修建有禄水亭深水亭幽选地偏,稻香荷气扑尊前他的友人观赏绿水亭后,都赞其有如“江南风景”陈维料《 贺新郎·禄水亭观荷》 赞美“分明一幅江南景,恰是凤城深处朱彝尊“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泳水亭”,写了《台城路》词称赞绿水亭“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喜建园林亭台,这是江南民俗纳兰家修建禄水亭,是对江南习俗的崇 尚,因为北人一般“不喜治第,而多畜产”纳兰性德不只喜爱江南风光,而且喜欢交往江南文人,又特别是江南籍的著名文人他的老师徐乾学说’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 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 陈维影,慈溪姜震 英,尤所契厚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清初诗人、画家。
康熙十二年他多岁时与年仅岁的纳兰性德相识,便结为知己尽管年龄悬殊,但他们的交情却不一般,严绳孙还曾在纳兰性德家中住过一段时间,这从严写有《 移寓成容若进士斋中作 》可知纳兰性德也写有《送荪友》、庙江仙寄严荪友》等诗词多首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早年任秘书院典籍,善填词,曾为纳兰父亲明珠的家庭教师,所以纳兰性德和他的交谊最深顾贞观曾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顾贞观给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的江苏昊江文人吴兆赛写了两首《金缕曲 》,纳兰性德看后,非常感动,也动情地写了著名的《金缕曲赠梁汾》,还鼎力相助将昊兆鸯从宁古塔营救回来,成为三百年来传诵不绝的佳话秦松龄,字留仙,号对岩,江苏无锡人,顺治 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官至检讨他在挽纳兰性德的诗中回忆说“夜阑怕犯金吾禁,风度同君对榻眠可见,他们情谊的深厚陈维裕,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曾任翰林院检讨,工诗及骄文,尤长于词,风格近于辛稼轩,为阳羡词派的领袖尽管陈维影年长纳兰性德岁,但二人交谊甚厚,为忘年交陈维裕是纳兰性德家 中的座上客,禄水亭也是他经常流连的地方,二人相互唱和的诗词很多姜衰英,字西溟,浙江慈溪人。
文名颇高,然捐介狂放,岁才考中进士纳兰性德十八九就与之相识,且交情很好姜雇英为纳兰 写的祭文说“虽以余之狂,终日叫号慢侮于其侧,”而他却“不予以予怪,盖知予之失志不偶而嫉时愤俗特甚也,然时亦以规予,予辄愧之此外,与严绳孙、姜震英号为’‘江南三布衣”的清初著名文学家朱彝尊也与纳兰性德交情很好朱彝尊字锡世,号竹咤,浙江秀水人,浙西词派的领袖,词学姜古典文学研究夔和张炎纳兰性德与之有年的交情纳兰性德去世后,朱彝尊写了一篇祭文和六首挽诗哀悼他纳兰性德与江南文人交往,与江南文人友善,应该说是出于志趣相投,出于共同的文学爱好,出于对南方文化的喜爱与学习,不一定有其他什么 目的然而有人认为纳兰性德所结交的朋友,多数是江南地区的知识分子,这和康熙皇帝有意拉拢江南汉族地主 阶段的政策相一致,因此,怀疑他是康熙皇帝政治棋盘上 的一只棋子笔者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猜测,因为这与纳兰性德的性情相悖纳兰性德是真性情之人,他“至性固结,无事不真”,徐乾学也说他“客来上渴,非其愿交,屏不肯一规面,尤不喜接软熟人纳兰性德还特别喜爱南方文化,特别重视向南方文化学习他喜爱五代时西蜀花间词派 的词,他对梁佩兰说“仆少知抄机,即爱《花间 》 致语。
’心以至他奉使占梭龙 时,也带着暇花间集 》,其笼梭龙与经岩叔夜话》云“谁持 花间集 》,一灯毡帐里”然而他更喜欢南唐后主李煌的词他说“花 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 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 水迷离之致由喜爱而受其影响,他的小令也具有李后主的韵致,陈维裕就说“《饮水词》,衰感顽艳,得南 唐二主之遗周之琦也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他也喜欢南朝的诗歌,写有《效齐梁乐府十首 》,其中的《折杨柳》、《梅花落》、《巫山高 》 等都属南方乐曲在他的禄水亭杂知》中,还有很多学习江南地名的记载,也表明了他对江南文化的关注和喜爱如卷一“虎丘山,在吴县西北九里,唐避讳曰武丘先名海涌山,高一百三 十尺,周二百十丈⋯⋯《吴越春秋 》阖阁葬此三日,金精为白虎踞其上,因名虎丘此外,还有关于“吴会”、“三吴”、“姑苏”等江南地名来由的记载纳兰性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尚南情结呢形成纳兰性德尚南情结的原 因很多,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跟江南的地理、物产、风景有关江南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并且物产丰富,盛产稻米鱼虾,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所以,江南之地,历来为人们流连向往东晋南渡以后,北方士人多聚居会稽一带,迥异于北方的南方山水,令他们耳目一新。
且看《 世说新语·言语 》的记载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 》所引《 会稽郡志》 也云会稽境特 多名山水,峰愕隆峻,吐纳 云雾,松括枫柏,摧干疏条潭壑镜沏,清流泻注王子 美见之曰“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王子敬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苏州刺史离去后,对江南风光魂牵梦绕,写下了有 名的《 忆江南 》‘旧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末诗人韦 庄去过江南后也极为留恋,在菩萨蛮》 词中写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在词的创作中,《 望江南》、《梦江南》、《忆江南 》的词牌被文人广泛传写,也说明了江南对人们的吸引和人们对江南的向往,生长在北方的纳兰性德,从书籍阅读和人们的谈论中,早就知道江南的美好,早就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情,一来到江南,置身其间,便异常高兴,禁不住地歌颂、赞美第二,跟人们地域互补的心理有关南北的地理、风景、物产、习俗互异,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吸 引,而一般的人,大都有一种地域互补 的心理,也就是说北方的人想到南方欣赏青山绿水的清幽秀美,而南方的人却想去北方领略草原雪山的辽阔壮美。
传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咏钱塘杭州的《望海潮》 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①而中原人岑参一到西北边地,见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冰雪、“平沙莽莽黄人天”的沙漠、“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奇景,大为新奇,异常兴奋,写下了许多雄奇瑰丽的边塞诗篇纳兰性德也当是如此,见惯了家乡的山川河流,看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