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九鼎外国语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九鼎外国语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参考答案:D2.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冲叭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碑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参考答案:A本题属于程度式选择题,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B、C、D项的前部分都只表述了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某一个方面,表述不全面;故选A。
3. 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诗中描绘的现象反映了唐朝A.贵族阶层的奢侈腐化 B.娱乐方式的新变化 C.“草市”的繁华景象 D.城市商业有很大发展参考答案:D夜市出现在中唐时期,突破了以往的时间限制,因此,商业有很大发展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标志经济重心在南方参考答案:B5.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制中日地区间进行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C.拉拢亲日派,巩固亲日政权的统治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参考答案:D6. 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
剧中多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A.两次鸦片战争中 B.土地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解放战争时期参考答案:C 【解析】清末重臣曾国藩在家乡组建地方团练——湘军,对抗数十万太平军,终于打败了太平天国,从此湘军成为清军主力,因而出现“无湘不成军”的民谚7.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考查的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些修正案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保皇派复辟,确保共和制所以答案选C 8. 文学艺术不但是时代的产物,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时代1918年,鲁迅发表了一篇重要小说,塑造了一个“狂人”的形象,并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B、德拉克洛瓦的画作《自由引导人民》,宣告了新一轮浪漫主义的到来C、罗曼·罗兰的巨著《莫斯科日记》,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D、英国的甲壳虫乐队将摇滚乐进一步发扬,掀起了震惊美国的“披头士”浪潮参考答案:C9. 1824年,斯坦德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巨大的变化”主要是指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参考答案:A10.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 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抗日战争形势严峻,此举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故A排除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在此之前,故B排除计划经济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经济政策11.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味。
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夏曾佑的依据可能是( )A.中国有朝代的历史始于周朝 B.礼乐文明是儒家学说的渊源C.礼乐文明的地位高于儒家思想 D.周带来的国家认同与制度文化参考答案:D“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A、B、C三项都包含在D项之中,故应选D12. 读图5,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政府A.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B.管理经济的职能弱化C.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D.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参考答案: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 解析: 从材料中1978年政府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定价比重变化比较大,到2005年政府在各项商品销售中的定价比重逐渐缩小,说明政府对经济干预减少,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
13. 《希腊史》指出:“雅典公民拥有相当丰富的行政和司法公务的经验,那是古代和现代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相比的更有甚者,这个通过抽签、公职的轮换和取消了财产资格(除个别行政官职而外)的经验,已普及于公民社会的所有阶级这表明当时的雅典A.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B.贵族和平民的对立已消除C.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D.所有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参考答案:A材料“雅典公民拥有相当丰富的行政和司法公务的经验,那是古代和现代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相比的”“通过抽签、公职的轮换和取消了财产资格(除个别行政官职而外)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造成了雅典公民拥有丰富的行政和司法公务经验,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对立已取消”;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经验,没有体现出参政的态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故CD项错误14.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项,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15.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人员流通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参考答案:C16.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参考答案:A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包括()①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解放思想③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④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18.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 D.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B19.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
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B.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D.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是从解决社会矛盾的角度出发的,即是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土地政策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土地公有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耕者有其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均不适合抗战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