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ins输液护理实践指南.docx
5页2011年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解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7次修订:1980年初步完成;1983年修订; 1990年再次修订;1998年第三次修订; 2000年第四次修订;2006年第四次修订; 2011年INS隆重推出了最新版,现就其更新及强调的内容做一解读一、增加了循证学等级1. 整合的标准;2. 血管通路穿刺点的准备和血管通路装置的置换;443. 血管通路穿刺点的护理和敷料的更换;634. 渗出和外渗66二、输液相关并发症-新标准中增加了以下内容1. 气体栓塞;2. 导管栓塞;3.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4. 中心血管通路易位三、循证分级与证据1. 实践标准的证据;2. 标准本身没有分级之分,只是支持的偱证证据的多少3. 期望实践标准适用于所有医疗护理机构 四、主要更新和强调的内容1. 无针输液接头2. 冲封管3.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导管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导管拔出、输液装置与敷料更换等)4. 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①.无针输液接头· 职业安全与医疗安全的理念;· 2011年CDC关于CRBSI指南更改和INS指南更改的共同焦点;· 指南更推荐结构简单的无针输液接头;· 26.3所有的附加装置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27.2连接在导管座或者通路装置上的无针输液接头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在以下情况下,护士应该更换无针接头· 无针接头由于任何原因从原输液装置上移除时;· 接头松脱;· 移除接头推注;· 从导管里抽取血液培养样本之前;· 无针接头中有血液或者残留物;· 无针输液接头被污染的时候;· 更换血管通路装置时 ②.冲封管实践标准· 何时冲管:· 每一次输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的一个步骤,应该冲洗导管;· 每一次输液后,应该冲洗导管,以便将输入的药物从导管腔内清除,防止不相容药物之间的接触· 首选单次使用的小剂量装&预冲式注射器· 最小剂量要求:管腔内容积的2倍;· PICC(4Pr)+延长装置容积*2=2.66ml;· 外周留置针容积(20G)*2=2.20ml.· 对于采血或者输液而言,可能需要更大的容量的冲洗液· 注射器选择标准· 建议使用10ml管径的注射器用于冲封管· 对于新生儿患者,由于其药物代谢和排泄的生理成熟度存在差异,所以冲洗液和/或封管液均不应含有防腐剂;· 成人和儿童患者每次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之后,都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美国药典)封管;· 外周导管:生理盐水· PICC,CVC:0-10u/ml肝素盐水· Port:100u/ml肝素盐水· 透析导管:1000u/ml肝素盐水· 当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容时,应该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封管。
· 对于术后患者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液应谨慎,建议从第4天到第14天,每2-3天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SASH或SAS冲管方法可以保证药物与肝素或其他药物不相容时也不会混合S=生理盐水 A=输注药物 S=生理盐水 H=肝素盐水(如果使用)】· A-C-L时冲封管的金标准:评估Assess:判断导管功能是否健全;冲洗Clear: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导管功能健全;封管Lock:正确的封管手法+适当的封管溶液+最后的Lock=正压、有效、安全的封管 ③.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护士不应该常规更换儿童患者的外周静脉短导管对于中长导管的保留时间尚无充足的偱证数据表明,一般情况建议不超过4周· 连续输注(脂质、血液或血制品除外)的输液装置的更换频率应该不超过96小时1次· 基本间歇式输液装置应该每24小时更换1次· 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应该每5-7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应该每2天更换1次④.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 静脉炎 · 渗出和外渗· 感染 · 空气栓塞· 导管栓塞 · 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位置不正确 参考文献: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2006)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