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宜春市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13页宜春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恓(xī)惶 湖畔(pàn) 怏怏不乐(yàng) 久假(jiè)不归 B.散漫(sàn) 机械(xiè) 彤(tóng)云密布 薄(bó)利多销C.仍(rěng)然 癖好(pǐ) 数(shǔ)典忘祖 锱(zī)铢必较D.阜(fù)盛 挞(tà)伐 令人咋(zé)舌 曲(qǔ)终人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倾泻 耳根清净 磕碰 蜂拥而至 B.广博 雍荣华贵 稂莠 成群结队C.简练 急流勇退 就序 哀鸿遍野D.煤炭 寻章择句 洽谈 贸然行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远处,不知何方人氏在弹奏《二泉映月》,琴声在寂静的黑暗中飘飞旋绕,不绝如缕,我沉浸在这神奇的旋律中,犹如徜徉于山林,漫步于海滩。
B.被称为国学“偏才”的孙见坤,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消息一出,各路媒体口诛笔伐,演绎成2010年夏天高招最富有争议的公共事件C.对于这部电视剧,编剧刘晓萍和导演张新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平常的生活中两人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D.生活让高晓声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丰厚的报偿,二十余年与农民的相濡以沫,成就其复出以后很快进入一个创作上的井喷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B. 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C.能否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的建议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D.中国汽车和自主品牌将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将由原来自行车社会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中国自主品牌也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5.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走进松山湖,就是走进梦幻。
①再多再华丽的词藻也不过是浮云,在蓝天下呼吸到的空气才是真实的②那不仅是一片景观,也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可以让人们超越现实、无止境地追求美的梦③梦是无声的,松山湖亦无言④走进松山湖深处,湖水是凝然不动的一缸浓酒,与原始的植物一起,芳香扑鼻⑤林中不知名的鸟,长吟声粘稠,是酒醉的呢喃⑥轻柔的风迷醉地吹着,醉了湖边的树木,朦胧地摇曳,又软软地垂下A.③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⑥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从认识论角度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就人生价值来说,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当鱼(生命)和熊掌(道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正因为如此,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不恰当的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则是最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6. 下列关于儒家文化“开放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中国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上B. 正是由于“开放性”,儒家文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C. 儒学所强调的参与感不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结果,而注重实践过程本身D. 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和努力工作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推动力。
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就是指个人要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B.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但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C.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思想在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中得到最为全面深刻的反映D.天人分合的模式在中国文化中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中国哲学便有了合一与有分的统一这样的特点8. 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每一个体对其社会国家的开放,也就是参与到社会国家之中,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B. 人的精神需求被突出地强调,使舍身取义成了人们自觉的选择,它所塑造出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国文化传统绵延不绝C.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错误的原因是其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D.儒、道两家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都认识到人与自然有差别,应该进行合理的调节,其思想基础也是一致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
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林议曰:“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
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节选自《三国志•崔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 对:回答B.若以边塞不修斩卿 修:美好C.案周官考课 案:查考D. 及汉之季 季:末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①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①犹以不事上司 ②君子不以言举人D.①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崔林“秉忠履正”的一组是 ( )①问长史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 ②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③特为国家生北顾忧 ④林恐所遣或非真的 ⑤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 ⑥乃移书敦煌喻指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林被任命为邬县县令时,因家贫无车马,就一个人步行到官府上任,由于政绩显著,被太祖提拔为冀州主簿,后官至御史中丞。
B.崔林在担任幽州刺史之职时,因秉公执法而触怒了皇上所亲信看重的吴中郎将,被贬为河间郡太守,人们都替崔林鸣不平C.当时龟兹王派儿子到朝廷,朝廷赏赐龟兹王很多礼物,其他藩属国王看到有利可图,也都派儿子来想得到赏赐崔林认为这是无益之事,劳民伤财,且会被夷狄讥笑D.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想以此考查官员政绩,崔林认为《周官》一书中考查官吏政绩的条文很完备,但到周康王以后就衰落了,说明考查政绩的方法完全在于执行的人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定冀州,召除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