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887250
  • 上传时间:2019-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8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对甲骨文做出贡献的几个人一、甲骨四堂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1、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

      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3、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

      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 4、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沫若曾评价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廉生,福山县(今福山区)古现村人其祖父王兆琛为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山西巡抚,著有《正俗备用字解》、《眄棠书屋文集》、《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其父王祖源,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官至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曾汇编《天壤阁丛书》,并有《渔洋山人秋柳诗笺》之作三、甲骨四老甲骨四老,指1949年以为甲骨学研究“继续发展时期”做出贡献的陈老名梦家、唐老名兰、于老名省吾、胡老名厚宣。

      他们老当益壮,不仅著述不辍,还大力培养接班人,使今天的甲骨研究代有传人,呈现一派兴旺发达景象陈老(梦家)不仅文字考释多有创见,而且他的《甲骨断代学》将甲骨文“分组”并修订了《断代例》的分期不确之处,从而使5期分法更为精密并有所前进1956年出版的他的总结性巨著《殷虚卜辞综述》,滋润了几代青年学者唐老(兰)考释文字的“偏旁分析法”和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殷虚文字记》等书,对2000千多年来“很少有理论性著作”的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来说,“是空前的,在今天仍很有用”的划时代著作于老的《甲骨文字释林》,共考释文字300多个而他主编的《甲骨文字释林》,总结了近百年来甲骨文字考释的成果,是文字深入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胡老在甲骨文的著录公布方面超过了前人,他为《甲骨文合集》的编篆和《释文·来源表》的完成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而他的《甲骨学商史论丛》,为“通盘全部的彻底整理”甲骨文材料研究商史树立了典范,被誉为甲骨学研究“金字塔式”的著作 李圣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