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和发展的规律及核心.doc
9页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核心本章有两节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重点是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三. 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四.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五.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展开: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1. 联系及其客观性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2. 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事物相联系第二,一个事物内部的要素也不孤立存在,同周围要素相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环节3. 联系的复杂多样性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1. 联系、运动、变化、发展2.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②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任何事物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方法论意义。
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1. 质、量、度质是使事物成为其自身,又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维持自己质的量上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2.量变、质变的相互关系①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不是质变,但能引起质变质变不是量变,质变后可以引起新的量变②关系:二者的含义和特点的不同是对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者的统一表现为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两个错误:第一,激变论(左倾、冒险、盲动)第二,庸俗进化论(右倾、保守、改良)③意义:是青年学生把革命目标和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循序渐进的精神结合起来的哲学依据3.量变、质变的复杂性①量变、质变形式多样量变形式多样质变形式多样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阶段性、局部性)②量变、质变互相渗透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特征)四.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 肯定、否定及其互相关系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表现在:对立:二者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相互排斥统一 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2.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事物的否定都是自我的否定否定是联系环节①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自我否定有两个特点 否定是发展环节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辩证否定观是扬弃事物的否定是外力的否定②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内容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消灭 要么全肯定,要么全否定,否定是抛弃③学习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 第一,对任何事物都要持科学态度 第二,对古代文化要采取批判的继承 第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要批判地吸取3. 否定之否定规律①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即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②特点:在一个周期里完成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意义:第一,理论意义:是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思想武器第二,实践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指导意义,既要充满必胜的信念,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4.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①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历史的进步方向,有远大的前途,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新事物与旧事物相比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新事物往往否定旧事物过时、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合理的因素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不可战胜五.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 规律及其特点含义: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本质性、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客观性规律作为客观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2. 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两种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1)含义:必然性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可这样出现也可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2)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源于事物发展的根本性矛盾 根源不同偶然性源于事物发展的非根本性矛盾 对立 必然性居支配地位、偶然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地位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作用不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统一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约于必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3)批判: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会导致两个错误: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4)意义:第一,掌握客观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第二,善于分析各种偶然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中这一原理要求立足必然性又不忽视偶然性3. 本质和现象及其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1)含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有其真象和假象之分2)关系: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利用感官可以感知,本质是内在的,靠抽象思维把握;对立 现象是个别、片面的,本质是一般共同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 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统一 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3)意义:对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意义4. 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对立表现:第一,用联系的(全面)还是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承认内部矛盾还是否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5.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①唯物辩证法的构成: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四. 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五.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矛盾观展开: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1)辩证矛盾是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具体表现 矛盾双方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互相贯通 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3)矛盾斗争是反映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的趋势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重属性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统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批判:要么在绝对同一中思维 形而上学 要么在绝对对立中思维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①同一性的作用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使各自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量变时: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②斗争性的作用质变时:旧的矛盾体破裂,新矛盾体产生。
2.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及意义① 含义: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要素的对立统一,是内因;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对立统一,是外因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第一位的原因②关系: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一,是我党制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③意义 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二,是反对“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武器三. 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矛盾体系中居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制约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 表现在:矛盾双方居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一面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非主要方面,非主要方面也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研究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方法论意义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和意义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是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互区别: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个侧面各有特点,是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同普遍性相联系相互转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掌握唯物辩证法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第三,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