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梁山村庄与姓氏.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2335400
  • 上传时间:2024-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转载]梁山村庄与姓氏   梁山村庄与姓氏 ●陈克启 庞广雷 梁山县村庄发展历史悠久,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历经几千年自然变迁与朝代更替,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原生到派生,从荒芜到繁华,至今960平方公里的县域内人口众多,村庄稠密,自然村已达700余个根据《梁山县地名志》和农村某些家族的族谱、碑文记载,结合农村有关建村的故事传说,我们对697个村庄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归纳出如下特点一、梁山一代村庄设立较早,但明代此前见诸记载的很少梁山历史上位于济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平原低丘,适于人类居住,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人类在此渔猎稼穑,定居繁衍,小安山镇境内的青堌堆遗迹、大路口乡境内的贾堌堆遗迹都留有人类居住的遗迹西周时期,小安山东3公里处,曾建有须句故城,乃须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故城周边便有村庄分布春秋时期,梁山属良邑,《水经注》云:梁山,“春秋之良县也,有寿聚”邑为都市,聚为村落,《说文》曰:“聚,会也聚,今曰村、曰镇、北方曰集皆是秦汉时期,境域内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遍及境域各地,梁山脚下的汉墓群以及韩岗韩垓一带出土的汉墓就是例证。

      梁山还是山东汉画像石出土的集中地之一,后集、茶庄、小安山以及旧属银山地区,均曾有大量汉画像石出土,这些汉画像石多反映汉代时期梁山居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艺术价值三国到魏晋时期,近年灾害和战乱,导致全国人口大减,幸存者大量南逃,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移,北方浮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梁山境域内村庄凋敝,十去八九隋唐至宋元时期,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梁山一带尽成泽国,人为鱼鳖,加上战火兵燹频仍,村庄数量锐减截至明朝建立的1368年,梁山境内村庄见诸记载的,仅有:唐朝3个——黑虎庙镇的尚那里村,拳铺镇的蔡林村,赵堌堆乡的赵堌堆村宋代10个——拳铺镇的拳铺村、牛楼村、玉皇阁村、东王庄村、西王庄村、柳店村,水泊街道的茶庄村、后集村,黑虎庙镇的寻那里村,寿张集镇的临湖集村元代9个——韩岗镇的玉皇庙村,寿张集镇的寿张集村,小路口镇的王那里村,小安山镇的前青固堆村、后青固堆村,杨营镇的刘普桥村,拳铺镇的前李保营村、后李保营村,馆驿镇的范桥村二、明代是县域内村庄发展的高峰时期,晋民东迁做出了重要奉献,呈现出三次建村高潮有明一代凡276年,梁山境域共建村602个,占全县697个村庄的86.37%。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面制定奖励耕荒政策,一方面决策“晋民东迁”,以实山东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承了这一政策史载明洪武、永乐年间,曾先后六次规模性迁移晋民到鲁、豫、皖、苏等地,部分晋民奉诏迁来梁山,以家族为单位居住下来,逐渐发展成村庄纵观明朝二百近年,梁山村庄发展呈现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为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的56年内,共建村376个,占明朝建村总量602个的62.46%,占全县697个村庄的53.95%第二次高潮是在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内共建村103个第三次高潮是在明万历年间至明末,71年内共建村104个三次高潮中,从山西洪洞移民迁来建村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山西以外移民迁来建村的数量则呈上升趋势第一次高潮的376个村中,从洪洞迁来建村的有210个,占55.85%第二次高潮的103个村中,从洪洞迁来建村的有19个,仅占18.44%第三次高潮的104村个,从洪洞迁来建村的有17个,仅占16.34%这一方面阐明,明朝晋民东迁政策越来越弱化,东迁移民数量越来越少,一方面阐明梁山与邻近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移民纷纷迁来梁山建村居住,村庄发展呈现大繁华、大融合的局面。

      三、清代是县域内村庄发展的定型时期,村庄发展速度放慢,派生村庄增多,逐渐形成目前的村庄布局从清初到清末的268年里,梁山境域新建村庄共71个,且大部分为派生村庄所谓派生村是指年代较近、从邻近地区迁来或由原生村庄分支派生出来的村庄以既有资料看,此时期内从山西迁来建村的几乎没有,以小路口镇为例:清初,王石楼村,王氏祖由今黑虎庙河西迁此建村陈庄村,陈氏祖由河北陈塘迁此建村顺治年间(1644——1645年),南董村,董氏祖由今赵固堆董花园迁此建村孙那里村,孙氏祖由寿张迁此建村岳庄村,岳氏祖由河北东管路迁此建村陈集村,陈氏祖由今汶上陈村迁此建村康熙年间,小路口村,李氏祖由附近李楼村迁此建村嘉庆年间,阎那里村,阎氏祖由阳谷县阎集迁此建村清末,前吕村,吕氏祖由今梁山镇吕垭口迁此建村据《梁山县志》记载,梁山县境内程姓较早,另一方面是杨姓、唐姓、赵姓、商姓宋朝时,增长了栾、阮、寻、于、权、牛、孙、王等姓元朝时,又增添了李、玄、邵、白、荣、孟、戴、刘、郭、范、崔等姓明朝时,大量晋民迁入,姓氏增长百余目前姓氏有:A-2姓:安、艾B-11姓:白、柏、包、宝、鲍、毕、邦、边、卞、布、卜C-20姓:车、茌、蔡、曹、程、陈、柴、楚、褚、崔、谌、慈、常、初、丛、迟、藏、晁、迟、楮D-13姓:戴、代、党、丁、刁、邓、杜、段、董、窦、岱、端木、狄E-(无姓)F-9姓:范、樊、方、房、酆、冯、付、傅、凡G-20姓:高、葛、耿、顾、宫、龚、关、古、谷、郭、国、果、巩、管、郜、杲、公冶、甘、盖、刚H-15姓:化、华、户、火、何、贺、侯、胡、郝、黄、韩、霍、滑、扈、惠I-(无姓)J-13姓:景、井、江、姜、纪、金、季、姬、贾、焦、蒋、靳、鞠、冀K-5姓:孔、柯、康、阚、寇L-25姓:龙、兰、刘、吕、李、林、罗、连、柳、骆、栾、梁、鲁、路、卢、鹿、陆、雷、蔺、喇、蓝、郎、龙、娄、落M-15姓:马、门、毛、孟、宓、苗、梅、穆、牟、满、蒙、么、明、莫、母N-5姓:牛、南、倪、聂、宁O-1姓:欧阳P-10姓:普、平、庞、彭、裴、潘、泮、濮、浦、蒲Q-13姓:齐、祁、戚、亓、权、曲、屈、邱、钱、秦、渠、仇、乔R-6姓:任、芮、荣、饶、阮、茹S-22姓:史、司、申、孙、石、时、师、司马、宋、沈、苏、沙、尚、邵、桑、商、盛、舒、韶、单、佀、山T-11姓:田、仝、佟、同、唐、汤、陶、屠、谭、滕、涂U-(无姓)V-(无姓)W-12姓:万、王、韦、文、伟、魏、吴、汪、武、温、卫、邬X-22姓:习、玄、寻、肖、辛、许、徐、邢、轩、信、夏、奚、薛、谢、解、熊、郗、析、项、修、胥、续Y-24姓:于、鱼、尤、叶、岳、杨、闫、严、姚、颜、彦、尹、殷、伊、蔚、袁、仪、阎、鄢、尧、阴、由、游、苑Z-22姓:子、左、朱、庄、邹、周、赵、郑、战、仲、钟、祝、张、甄、曾、臧、翟、詹、展、者、湛、智 附:明代至1949年前建村状况明初建村的有30个——韩垓镇:五里堡村。

      黑虎庙镇:东郭村、杨桥村寿张集镇:郭楼村、杨楼村大路口乡:张文一村拳铺镇:拳西、拳东、拳北、拳南村、郭堂村、刘官屯村、鲁庙村、崔庄村、王楼村、孔楼村、南王庄村馆驿镇:东靳口村、西靳口村、曹园村小路口镇:东雷庄村杨营镇:姚庄村韩岗镇:东袁口村、南袁口村、北袁口村水泊街道:张坊村、郭庙村、刘集村梁山街道:叶庄村、土囤村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的有226个——赵固堆乡(11个):董花园村,王和楼村,孙孝溪村,房那里村,井雷村,东潭村,西潭村,马湾村,雷黄村,赵落图村,范那里村韩垓镇(6个):马店村,桑庄村,靳楼村,红庙村,高店村,碱场村黑虎庙镇(21个):黑虎庙村,河西村,西小吴,赵水坑村,沙沃村,刘老家村,西阎庄村,东阎庄村,毛庄村,师庄村,程那里村,吴楼村,包那里村,吕那里村,田垓村,王换徐村,邱堂村,马店村,姚垓村,丁那里村,马庄村寿张集(9个):唐坊村,道沟村,倪王庄村,西孙庄村,井桥村,陶庙村,蒋集村,东孙庄村,东张庄村大路口乡(19个):大乔村,吕那里村,祁辛庄村,东戚村,王朝刚村,西冯村,东冯村,贾固堆村,刘举楼村,沙沃李村,油坊村,清堂李村,东姜村,袁那里村,徐桥村,西杨村,西戚村,双庙村,东许村。

      马营乡(17个):赵坝村,杨营村,芦里村,曹庙村,辛兴屯村,杨屯村,倪楼村,南穆屯村,王楼村,吴垓村,宋庄村,胡坑村,东李庄村,张飞垓村,薛屯村,柯庄村,北穆屯村拳铺镇(42个):李乡村,前杨楼村,古路沟村,刘庄村,东王庄村,蔡庄村,韩楼村,后杨楼村,前仝店村,后仝店村,吴庄村,崔庄村,西王庄村,东杨集村,李官楼村,汪海屯村,方庄村,方东村,方西村,谢街村,褚庄村,琉璃井村,万花张庄村,齐楼村,路楼村,东徐集村,东吴大庙村,西吴大庙村,袁庄村,堂子李村,东马庄村,西马庄村,耿乡村,刘庄村,张楼村,安庄村,后杨楼村,李庄村,申庄村,二郎庙村,西官路村,东官路村馆驿镇(17个):馆驿村,东田店村,东红庙村,西红庙村,武庄村,潘庄村,菜园村,东尚庄村,王思口村,乔庄村,李庄村,王庄村,大营村,西北楼村,高庄村,南尚庄村,侯集村小安山镇(13个):宋庄村,鹅鸭厂村,四柳树村,高楼村,魏庄村,南张庄村,黄河崖村,郑那里,殷那里,董庄村,郭庄村,冯庄村,谭庄村小路口镇(10个):后门王村,邓那里村,梁庙村,路那里村,白庙村,菜园村,谷陈庄村,马那里村,蔡李庄村,张庄村杨营镇(19个):野猪淖村,前李庄村,张水坑村,侯寺村,高楼村,高垓村,高庄村,高大庙村,蔡庄村,柏庄村,洼王村,张楼村,碌碡庙村,庄垓村,东李庄村,胡台庙村,靳庄村,艾庄村,周楼村开发区(4个):西张庄村,丁庄,大侯村,孙庄村。

      韩岗镇(18个):郑楼村,张坊村,杨窑村,中孙庄村,东草庙村,西草庙村,韩庄村,赵楼村,北刘庙村,管庄村,韩岗村,辛庄村,孟庄村,焦庄村,刘庄村,时庄村,范庄村,王府庄村梁山街道(14个):程垓村,吕垭口居委会,任庄村,樊庄村,孔坊村,鱼王庄村,李庄村,臧庄村,前孙庄村,姜庄村,林庄,许河头村,洼王村,邓庄村水泊街道(6个):馍台村,马振扬村,孟庄村,石头园村,杏花村,郑垓村明建文年间(1399—14)建村的有5个——寿张集镇:安楼村杨营镇:馆里村拳铺镇:西水坑涯村,东水坑涯村梁山街道:陈楼村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的有115个——赵固堆乡(2个):郭蔡村,艾那里村韩垓镇(24个):前王楼村,后王楼村,佟楼村,郑庄村,蔡垓村,董庄村,西马垓村,赵庄村,张庄村,李堂村,侯庄村,乔李庄村,西徐村,李垓村,开河北村,开河西村,开河南村,开河东村,小屯村,刘口村,油坊村,前王庄村,后王庄村,孙龙赵黑虎庙镇(2个):许庄村,西高庄村寿张集镇(1个):徐楼村大路口乡(1个):李那里村拳铺镇(23个):徐庄村,盛庄村,南杜庄村,黄庄村,宋庄村,甄庄村,杨街村,张庄村,戴庄村,申垓村,西徐集村,刘楼村,郭楼村,李垓村,关乡村,侯庄,汤垓村,郭庄村,孙庄村,潘庄村,高庙村,南王楼村,信楼村。

      馆驿镇(21个):轩庄村,西郝庄村,东丁庄村,东郝庄村,王仲口村,李村村,徐楼村,辛庄村,师庄村,西丁庄村,毕庄村,邓庄村,张桥村,亓庄村,西王庄村,大刘庄村,袁河村,西刘庄村,唐楼村,贾庄村,西侯庄村小安山镇(8个):西唐庄村,阎集村,东唐庄村,周庄村,阎楼村,大吴村,张官屯村,李官屯村小路口镇(8个):戴那里村,张桥村,侯坊村,孙楼村,红庙村,尹那里村,王蜂楼村,王尧村杨营镇(4个):荣庄村,西李庄村,东丁庄村,董楼村开发区(1个):师庄村韩岗镇(10个):刘庙村,李坊村,何庄村,蔺庄村,许寺村,季庙村,齐岗村,司垓村,郑庄村,韩堂村梁山街道(7个):马庄居委会,前码头村,曾庄村,中王庄村,夏庄村,庄楼村,高垓村水泊街道(3个):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