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pdf
12页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张西平提要? 本文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展开初步讨论, 作者认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 汉语作为外语研究的历史, 或者说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历史由于世界 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从而对其研究的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可以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其展开研究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提示我们应重视学科史的建设, 这一研究必将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世界汉语教育史?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引言王力先生在 汉语史稿 !中说: ∀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王力,1980 : 1) 他认为, 为了研究汉语史应该注意对汉语的亲属语言的研究, 例如, 对汉群中的各类语言的研究, 对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群的研究为研究汉语古代语音, 还应对日语、 朝鲜语、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展开研究但从根本上讲, 汉语史首先是和中国史、 汉族人的历史密不可分的, 因而, 汉语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中国史为背景、 以汉族人的语言认知活动为内容展开的到目前为止, 所有已出版的汉语史研究著作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点展开的。
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 但汉语的历史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即汉语作为外语研究的历史, 或者说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发生, 也在世界各地发生对于汉语这样的历史也应给予研究和重视, 本文对如何研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学习、 研究的历史做一简要的探讨, 以求教于各位方家∃122世界汉语教学 2008年第 1期 (总第 83期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兴起的标志是董明 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 ( 2002)和张西平 西方人早 期汉语学习调查! ( 2003)的相继出版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会议期间在澳门注册成立了∀ 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 并在澳门出版了首届会议的论文集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 究!, 这标志着这个学科的正式确立 2007年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召开了∀ 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第二回会议#, 会议主题为∀ 16- 19世纪的西方汉语学习 #, 并将在澳门注册的∀ 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 会#转移到日本大阪正式注册, 选举产生了新的学会领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西平教授当选为会长, 学会决定 2010年在罗马召开世界汉语教育史第三届国际研讨会, 这些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成熟。
一 ? 世界汉语教学史的研究对象世界汉语教育史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历史过程这一定义已经大略地确定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把汉语作为目的语进行学习和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鲁健骥先生最早明确提出这个问题, 他说: ∀有史有论, 是一个学科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近二十年来, 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说在 %论 白乐 桑的 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 1993)、 金基石的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 2004)都是最早进行这一研究的论文在世界汉语教育史首届国际研讨会上丁超的 罗马尼亚汉语教育的发展 !、 潘奇南的 二十世纪新越南成立后的汉语教育 !、 李明的 20世纪的瑞典汉语教育 !、 梁 志桦的 新西兰的中文教育历史及其教学模式 !、 董淑慧的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史概论!等论文 (详见李向玉等, 2005)都是近年来国别汉语教育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做好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历史学的所有研究都是建立在材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的, 这是它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区别近来这方面也有可喜的进 展, 汪维辉教授整理的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 2005)开启了国内国别汉语教育史文献整理工作, 在国外做得较好的是日本, 日本学者六角恒广 中国语教本集成! ( 1998)系统整理了日本各个时期的汉语学习教材,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这些学术进展说明, 如果推进国 别汉语教育史的研究, 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历史文献,对这些基础性的文献加以整理和翻译是展开研究的第一步除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外, 对各国重要的汉语研究者的著作和各个时期的汉语教材做个案的深入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24世界汉语教学 2008年第 1期 (总第 83期 )∗木哈白提+ 哈斯木 ( 2001)指出: ∀ 对少数民族来说, 汉语虽然不是外国语, 但它毕竟是一种非母语的外族语, 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母语的习惯, 同样也会对汉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甚至抗拒作用 #在理论上, 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中有两点较为重要: 一是注意在历史研究中展开对比语 言学的研究, 研究汉语与其他外国语言接触中的特点, 注意吸收对比语言学的成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各国的汉语教育的历史著作中总结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二是注意各国汉语政策和语言政策历史的研究, 发生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不仅可以从对比语言 的角度展开, 也应注意语言外的影响, 即别国的语言政策和汉语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语言政策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但在以往的汉语教学研究中较为忽视, 但一旦我们将汉语教育的历史研究扩展到国外, 语言政策问题就成为一个事关各国汉语教育成败的大事。
第五, 国外汉学史各国的汉学家在他们进入中国各个具体学科研究之前, 第一步就要学习汉语, 因此, 各国的汉学史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献关注海外 汉学史的研究, 从中提取有关汉语教学历史的材料是展开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 在历史上, 不少汉学家本身就是汉语教学的实践者或领导者, 他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汉语教学的著作和文献, 如法国的雷慕莎 ( AbelR? musa, t 1788) 1832)的 汉语启蒙 !既 是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材, 又是西方汉学史的重要著作实际上, 如果做海外汉学史研究,忽略了这一部分, 那也将是不完整的 (参见张西平, 2003 ; 姚小平, 2004 ; 许明龙, 2004等 )这样, 我们看到,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对象是包括对外汉语教育史和国内少数民族双语 教育史在内的世界各国汉语学习和展开汉语教育的历史我们倡导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就在于, 试图通过对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 探讨汉语在与世界各种语言接触中各国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汉语的认识和研究, 总结汉语作为目的语进行教育的特点、 规律和方法, 以为 今天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研究提供学术和历史的支撑。
二 ? 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方法通过以上我们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的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了单纯的应用语言学的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的扩大必然导致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因此, 在展开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时, 所采取的方法是多样的, 笔者认为在多样的研究方法中以下四点较为重要:第一, 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法 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只是对外汉语教育研究的一种历史延伸,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外语教学, 其方法的特点和独特性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外汉语教育史是世界汉语教育史的重要部分, 因而, 在展开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时, 对外汉语的语言习得 理论自然成为它的研究方法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法, 刘珣 ( 2001)讲得很清楚, 他说: ∀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 把语言的规律弄清楚, 它的任务就完成了语言教育学科 则不能到此为止, 它不是为研究语言而研究语言因此, 除了对汉语这一客体的研究外, 本学科还需要研究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 研究学习者汉语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以及学习者的生理、 认知、 感情等个体因素 ))) 这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这就是说, 在对外汉语教育 史的研究中要特别注意总结历史上的汉语习得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学习者的各种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125张西平: 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对比语言学研究成果可参见潘文国、 谭慧敏 ( 2006)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西方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 基本上是建立在西方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的, 这些西方语言学家大多对汉语没有研究, 因此, 这样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这点西方的语言学家也是承认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在我们把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应用于汉语教育史研究时, 要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在这方面, 对外汉语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 字本位的提出就是一个证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对于建立基于汉语本身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几千年中国本土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正是在研究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历史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真正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性规律, 并从这种历史的研究中提升出更普遍的规律和理论, 丰富一般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这就是说, 在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中, 一方面要善于使用当下语言习得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历史研究, 另一方面, 又不要局限于当下的那种以印欧语的语言习得为经验所总结出的一般的原理, 而是创造性的从世界汉语教育史的历史经验中丰富、 发展出真正从中 国语言文字特点出发的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是在与其他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变化与发展的王力先生早年明确作过论述, 这已经被中国语言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佛教传入中国后, 不仅对中国的宗教和思想产生了影响, 对中国的语言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参见王力, 1980)基督教自明末传入中国以后, 对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对语言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近代以来, 中国语言在语音、 语法、 词汇三个方面的变化都和基督教的传入有极大的关系从语音 来说, 现在我们的汉语拼音系统的基础就是传教士所确立的罗常培先生早年的论文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近年来杨福绵 ( 1995)对利玛窦、 罗明坚 葡华辞典 !的研究, 张卫东( 1998)对 语言自迩集!语音的研究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语法方面, 姚小平 ( 1999)最早对将马氏文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语法书的观点提出批评, 2003年在北京召开了 ∀ 西洋汉语史研究国际讨论会#, 并出版了万济国的 华语官话 !一书/实际上万济国也并不是第一个写出中国语法的传教士对法国入华传教士马若瑟 中国文法 !的研究已经开始 (李真,2003)词汇方面, 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汉学家马西尼所写的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 !( 1997)一书, 此书使我们对近代以来中国语言的形成历史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这方面日本关西大学的沈国威等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参见沈国威, 1994)这些都说明, 在我们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时, 其实已经进入了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领域这样一个事实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 无论是佛教的传入还是基督教的传入, 这些126世界汉语教学 2008年第 1期 (总第 83期 )−./英国社会语言学家 R. A. Hudson在 社会语言学!的中文序中说: ∀ 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实是, (书中 )一次也没提到中国, 这一方面反映出我本人的无知, 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没出现在我所读过的著作和 论文之中这一事实 #转引自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第 130页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大多局限在对 西儒耳目资 !的研究上, 实际上传教士所留下的大量语音文献 至今尚未被系统研究国外已经开始注意这一研究领域, 参见 Breitenbach ( 2004)外来者最初只是汉语的学习者, 他们汉语学习的历史材料显然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基 本内容; 另一方面, 他们的汉语学习反过来影响了汉语本身的发展研究这种语言接触对汉语的影响, 就使我们进入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范围对做中国语言学史的人来说,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