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四章,,,,信息大论).docx
21页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四章,,,,信息大论) 信息大论是宏观物理学的“信息论”单是从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有些另类,而在另类的题目下更有其另类的内容将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支撑起一个新的理论平台大论信息,试图为信息科学理论释疑解惑,在不为大家普遍接受之初,被看作另类亦属自然但愿大家能静下心来,暂且跟着我的思路往前走一走,一个春光明媚的新世界或许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1.信息是哲学层次上的抽象 信息论的主要创始人,美国数学家克芬特·仙农在探讨信号、消息和信息的相互关系时指出: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表达层;消息是信息的数学表达层;信息则是更高层次哲学上的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更高表达层次这是一个特别精辟的论述惋惜,现在我们许多人在许多状况下都把消息和信息混淆在一起包括仙农先生本人给信息一词下的定义:“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消退量”,也并不是从哲学层次上提出来的混淆信息和消息的背后是我们对哲学和数学的认知出现了差错我们要找出这些差错,还要对整个事务发生的来龙去脉详加分析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伦这三个亲密相关又自成体系的理论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三、五年内同时出现?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唯恐还得从一一百零一零一年前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起先谈起。
A.哲学一百零一年沧桑 我在上一章“时间和空间”中讲到:现代哲学始终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上没有多大的进展,表现出了明显的衰落造成这一状况的缘由是:自从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先后问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相识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而哲学家的步伐却始终跟不上来辩证法只能解读“牛顿三定律”层次的东西,而科学家们急须要有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来解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科学家在从事自己所在专业的探讨过程中,渐渐触及到一个新的哲学体系——系统视察法这是一个超出辩证法而又不脱离辩证法的思想体系,就像相对论既超出又不脱离牛顿三定律一样由于大家所处的详细专业不同,每一个人都仅仅接触到这个思想体系的一部份,于是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纷纷出笼这三个科学理论事实上就是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哲学思想体系的表述惋惜的是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始终没有人能把三者融会贯穿地结合起来,提炼出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宇宙观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了二、三一百零一年的发展,现代科学已经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思维方式上它以微观分析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拒绝承认宏观综合思维的主导作用;在思想方法上它仅仅相识到冲突双方的辩证关系,对冲突双方生存的共同基础相识不足,对多头冲突共同作用缺乏相识;在宇宙观上它固守“牛顿三定律——广义相对论”的宇宙观,对量子力学的宇宙观视而不见。
只把量子力学当作奴隶来运用,而拒绝承认它的宇宙观,真可谓是天大的冤枉在这样一个具有明显缺陷的思想体系主导下,我们的科学家即便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已经相识到了更高层次的思想方法,也是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应用,不能从宇宙观的高度把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建立起来 如此说来,目前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都还是一种处在原生状态的哲学它们刚刚从社会实践中走出来,还须要有一个锤炼和升华的过程,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哲学思想体系一个全新的思想方法背后必定有一个全新的宇宙观尽管目前人们在强大的思维惯性作用下仅仅把新的思想方法当作工具在广泛运用,而拒绝承认它的宇宙观,但是它入主哲学殿堂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当唯物辩证法升级为系统视察法的时候,唯物主义宇宙观也自然会提升为一个系统性的宇宙观总之,哲学在20世纪发生了一场跨越式的发展,许多哲学家被抛弃在了19世纪,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它们原委属于哪一个学科?为什么我们不能讲“信息学、限制学和系统学”?我们为什么仍旧称克芬特·仙农和诺伯特·维纳是数学家,莫非他们在信息论和限制论方面的贡献比不上在数学方面的贡献吗?我心头多年的怀疑终于是有了一个说法。
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到了给信息论正名的时候了信息论就是20世纪最宏大的哲学论著;它的作者就是20世纪最宏大的哲学家我们不这样给他们定位,我们就不行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信息”;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哲学 我在前面“第三章时间和空间”中曾经说:“20世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现在看来也须要稍作修正应当说: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的几位创始人真真正正是20世纪的哲学家虽然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触及到的是一个高层次的哲学体系,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新的哲学体系的发觉者和实践者这也正显示出哲学的奥妙所在从历史上看,真真正正坐在那里大篇大篇地写哲学专著的人,往往并不肯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联想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在当今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岂不正好是哲学理应所处的位置吗?20世纪衰落的并不是哲学,而是我们这些职业的哲学人历史给我们哲学家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茅塞顿开之后还真有点让人惭愧难当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敬重的哲学家们,让我们把19世纪的一些哲学命题权当是珍贵的文物暂且搁置起来吧,什么物质和精神呀,唯物和唯心呀,都暂且不要考虑,赶快投身到建设新的哲学体系的雄伟工程中来吧!现在,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已经渗透到了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全部的科学领域,我们再将它们贯穿起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那还不把整个人类社会都折腾到天堂上去? B.哲学源于实践 我们从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的产生到它们向全社会各个探讨领域全面渗透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从实践中产生又返过来指导实践的过程。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相识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新的层次里面产生了新的相识方法;新的相识方法背后隐藏一个新的宇宙观所以,要想在新的世纪里面当一位新的哲学家,首先必需仔细理解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特殊是要学会系统地理解它们的时空观,然后再学习在这两个基础理论之上已经形成的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最终才有资格绽开你的哲学思维哲学源于实践,你不进入到这样的物质层次就不行能产生相应的哲学思索 当我们学习了信息论、限制论和系统论再去学习中国哲学的时候,我们会发觉它们两者之间竟然能特别简单地沟通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把上面的道理返过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原来它们的思维都深化到了同一个物质层次现代人是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把思维引入到这个物质层次里面来的,那么中国古代哲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思维深化到这个层次里面来的呢?没有别的方法,只有练功“入静”,让大脑进入“庄子”所说的那种“坐忘”状态,从而感受到一个更深化的物质世界练功就是中国古代哲人特别重要的一种实践活动 探讨哲学须要有很深化的社会实践体验一个现代的哲学家,你假如想探讨中国哲学就必需要学会“入静”你感受不到意境中的那个物质世界,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哲学的精髓所在。
同样,你要是想当一个21世纪的哲学家,就必需跟随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入到一个更深化的物质世界,特殊是要弄清晰它们的时空观这是最基本的入门条件,你假如作不到这一点就只能停留在19世纪,做一个19世纪西方哲学的守护神因为19世纪以前的西方哲学对客观世界的相识只局限在四维时空的显物质世界 C.信息和意识 “信息”事实上就是哲学家通常所说的“意识”,是更高理论层次上的意识信息较意识有着更广泛、更深化、更充溢、更详细、更好用的内涵从意识到信息,标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相识深化到一个新的物质层次,也是哲学在20世纪发生的一次跳动式的发展 20世纪初,广义相对论把一个由时空张力广泛联系的宇宙介绍给我们;量子力学把一个不确定的混沌宇宙介绍给我们;而在此之前,人们只有一个由万有引力广泛联系的宇宙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相识由此深化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与外界的交换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困难人与人之间的意识沟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换形式原来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语言来干脆进行意识沟通的,语言是意识的表现形式;语言是现实的意识的出现,使电信号也成了意识的表现形式和现实的意识到了信息论我们就把电信号改称为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现实的信息,意识就是这样很简洁地转称为信息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哲学体系。
现在人们往往不能非常清楚地界定信号、消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要把这三者的关系略微理顺一下就很简单明白:信息就是原来的哲学体系中的意识原来我们把语言看作是现实的意识、把一本书看作是固化的意识;现在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信息在物理层次上的表达、把一本书看作是储存起来的信息 信息一点也不否定原来的意识,只是在原来意识一词的含义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新的内容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入的一个方面就是上面刚讲过的,原来的哲学仅仅把语言看成是意识的表现形式和现实的意识,而信息论则把信号看成是“意识”的物理表现形式,把消息看成是“意识”的数学表现形式很明显是依据时代发展的须要把意识的表达形式更进一步细化了 另一方面加入的内容就不太简单理解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相识不断深化,“物质”一词的内涵不断向“意识”方向扩展,到了暗物质、暗能量,物质和意识事实上已经完全合二为一了按说依照辩证法并不应当难以理解,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呀!可是我们的哲学家就是拒绝承认历史要发展,科学要前进,“信息”一词也就应运而生了它不仅保留了“意识”一词原来的内涵:“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它更告知我们:“在物质世界的肯定深度,意识就是物质”。
也就是说,信息一词不仅包涵了主观的意识还增加了客观的意识信息论要探讨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的问题,这在原来的哲学体系中是拒绝探讨这个问题的 总之,信息就是系统化、层次化、客观化的意识在这里一下子还讲不明白,到下面“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一节再作详谈 D.信息和消息 信息和消息的关系特别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哲学和数学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想起了中国哲学一句名言:“道可道,特别道”就是说:用语言可以表达清晰的道理,都不是自然界最根本的、永恒不变的道理我们给“信息”一词下了几十上一百零一个定义,没有一个非常妥贴让人满足的就是因为“信息”与中国哲学的“道”进入了大致相同的哲学层次用语言都不行能完全表达清晰它的内涵 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晰的“道理”比“道”低一个层次,但是当我们所要相识的客观事物本身就处在物质世界比较浅显的层次的时候,“道理”和“道”就完全一样了,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把道理看作是“道”同样,信息和消息的也是这样信息一词具有较深层次的哲学内涵,是不行能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晰的用语言能够完全说明清晰的应当是消息但是,当信息所在的系统处在客观世界比较浅显的层次时,信息和消息是完全等同的,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把信息和消息混淆在一起也不为错。
只是我们必需清晰二者在什么状况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通称;在什么状况下二者是迥然不同的不能相互通称 信息是哲学层次上的抽象如何抽象才是哲学层次上的抽象呢?我对克芬特·仙农先生的论述是这样理解的:对客观事物的物理特征进行抽象,包括三维大小尺度、颜色、温度、频率、速度、强度等等,可以获得信息的最低级表达层次---信号;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可以获得信息的较低级表达层次—-消息;哲学层次上的抽象在以前的哲学中主要是指运用辩证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抽象,而到了信息论这里已经上升为运用系统视察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多时空的系统的抽象了学习过系统论的人都知道,系统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洞察力,让我们能相识到其他方法视察不到的一些客观现象,而信息一词的内涵恰恰就包括了这样一些新的内容 消息是信息的数学表达层,或者说是语言表达层由于四维时空的“数理屏障”作用,消息只能存在于四维时空之内,而信息一词是不受时空屏障制约的在四维时空之外只有客观信息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