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生平介绍及经典语录.pdf
6页品读人物——毕淑敏◇ 寥寥几言,述之概况毕淑敏,女, 1952 年 10 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 17 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 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1980 年( 28 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 1991 年( 39 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 年( 35 岁)开始共发表作品200 余万字 1989(37 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 余次 , 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 的代表作, 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 ,处女作《昆仑殇》( 《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 《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洒洒几面,那些过往1969 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 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 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 我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 天格外地蓝, 阳光格外地暖, 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 仿佛要把这蓝天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光照着, 觉不出暖和 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 名女兵 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 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
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 年,直到1980 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 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 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编辑本段发展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 1986 年,她 34 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 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丈夫芦书坤骑着自行车送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
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 可以夸张, 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 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 细腻言语,众人衷肠迄今为止, 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 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
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 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 ,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 年 1 月发行, 2 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 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 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 、 《血玲珑》 也好,中篇《昆仑殇》、 《生生不已》 、 《预约死亡》 也好, 短篇《紫色人形》 、《一厘米》、 《女人之约》也好,毋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
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 我更喜欢, 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 《素面朝天》、 《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 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 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 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 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 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 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 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
◇只言片语,历久弥香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毕淑敏《幸福盲》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毕淑敏《提醒幸福》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毕淑敏《教养的证据》幸福是个哑巴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毕淑敏《爱怕什么》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淑女必书女孝, 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 , 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 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 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一旦断裂 , 永无连接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是的, 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我很重要》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 “,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 “ ——毕淑敏《芒果女人》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 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 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毕淑敏《爱怕什么》岁月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经历,是藏在心灵树洞里的故事。
然而它也会轻易地从你的生活姿态里流露出来,并获得回应只要你不再自卑,万物为之静好编辑本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原文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 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 污脏的衣着 ,, 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 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 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