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黄梅戏艺术水准的提高.docx
4页谈黄梅戏艺术水准的提高 谈黄梅戏艺术水准的提高 黄梅戏年轻美丽、富有朝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时代在飞速发展她的演出市场与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广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种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的演变作为艺术作品的黄梅戏也必须改革创新,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如此黄梅戏才能不断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1、腔调的丰富 早期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是一种民间小曲,是人们在田间劳作、佳节喜期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而当黄梅调与石牌的古老剧种青阳腔和徽调碰击时,她发展的契机便孕育而生经过融合吸收最终形成了具有安庆地方特色的黄梅戏 一直以来欣赏过黄梅戏的观众都会有一种同感,黄梅戏只有柔弱身躯缺少阳刚之力原因何在呢?1、黄梅戏男唱腔的音域太高,最高音几乎与京剧小生的嘎调齐平,有时也超过了西洋歌剧男高音的音高如此高的音区本身就超越了男演员自身的声带负荷,如遇武戏就更难以表现的完美相反,黄梅戏女演员唱腔音域太低,无法表现出淋漓尽致的唱腔风采,所以破除男女同音域是黄梅戏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2、黄梅戏由于‘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的局限,以善于排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戏见长,所以刚劲有力的唱段数量就相对偏少,要大胆地进行(行当唱腔)创作,像王少舫先生在黄梅戏《陈州怨》里创作的花脸行当的唱腔就十分突出。
通过(行当唱腔)的设定可以为今后黄梅戏排演重大历史题材的剧目创造了条件,令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富饱满生动3、为主角设定唱腔,根据演员的实力编写大段的唱腔对于黄梅戏声腔的突破也是一个人口,黄梅戏以主角写戏的特色造就了严风英、马兰、韩再芬等一个个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但必须明确为主角写戏而并非是为主角制写戏,我们提倡根据演员的艺术特长写戏,因为这样不仅能突出主角个性化的表演风格而且也将描写黄梅戏女性柔美魅力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但不赞同为一人写戏而破坏整个情节甚至于剧本的主体 2、运用电视媒介推广黄梅戏的知名度 电视讲究创造屏幕效果的可看性,通过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拍摄手法创造出屏幕画面的动感来吸引观众的视线同样舞台上的要求也是如此要敢于运用新的高科技手段大胆地在现代舞台上将灯光、音响、布景、舞美、服饰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立体式的包装加工要增强观众视觉欣赏的张力,加大眼球的点击率 电视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当今戏曲的演出场所也发生了由舞台转向屏幕的跨越,很多戏曲剧目被拍成戏曲电视连续剧,这样不仅扩大了戏曲的影响和受众面还开辟了戏曲发展的新型化道路黄梅戏要通过电视屏幕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戏曲、熟知戏曲。
电视戏曲的优势也许正在于电视强势传媒的地位和戏曲深厚艺术文化积淀的某种程度上的结合《家》、《春》、《秋》、《二月》等一大批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将戏曲以电视的形式进行传播无疑之间加大了全国观众乃至海内外观众对黄梅戏的重视与关注其实电视与舞台戏曲传播的形式结合是没有高低之分,只要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借鉴、交融的关系 除了戏曲电视剧的拍摄,开办戏曲综艺栏目也是另一条利用电视传媒的道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开播,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安庆电视台的《黄梅阁》、《黄梅之星》等节目总之从全国到地方这些节目的创办都为戏曲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央台是全方位关照,地方台突出乡土特色、地域风貌,戏曲有了自己的空中大舞台,电视为戏曲提供了一片再展英姿的新天地 似乎是荧屏离不开黄梅戏,黄梅戏也离不开荧屏这种与现代传媒的深度结合,当然有益于双方从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来说:第一,扩大了剧种、剧目、演员的影响和知名度;第二,扩大了艺术实践的机遇,并在相互交融中提高创作才能与艺术追求第三,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黄梅戏的知音、观众通过现代传媒维系和扩大着她的观众群,从那里获得鼓舞和希望,为她在新世纪的舞台复苏准备着条件。
3、剧目的革新 提起黄梅戏就不难想到《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这些经典传世的剧目黄梅戏在新世纪必须树立创作精品剧目的忧患意识要努力推出“高、精、尖、绝、名、优”的黄梅戏作品要创作出适合老、中、青三代观众都喜欢看的剧目,要思路开拓不仅要挖掘传统历史题材、创作新编历史题材、更要从民间收集题材来创作作品,以“演人民之所需、演人民之所想”为宗旨,创作人们需要的作品同时还要留意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们所喜好的意见搜集整理出来创作现实主义题材,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要 相反从观众学角度来看则要求“若要人迷戏、必须戏迷人”正是如此从事黄梅戏艺术创作的人员无时无刻不再思考着黄梅戏该如何推出精品剧目让观众满意向最近几年推出的《六尺巷》、《孔雀东南飞》、《为了奴隶的母亲》、《雷雨》等剧目都获得了戏剧大奖并得到了众多业内专业人事的充分肯定同样京剧、越剧、川剧等其它剧种在剧目的推新上也是层出不穷京剧《梅兰芳》、《曹操与杨修》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蝴蝶梦》、,川剧《金子》、《图兰朵》等不胜枚举因此黄梅戏必须树立紧迫意识,要时刻走在前列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剧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与方式的转变,传统经典的东西可能也存在不足之处,要学会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大胆突破、去拙补精。
4、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黄梅戏没有形成像川剧的“变脸”、“喷火”,赣剧的“水袖”,梆剧的“帽翅”等等绝活但她却在不断学习将《放裴》、《徐策跑城》、《活捉三郎》等等大量剧目进行了移植改编,将丰富的技巧运用当中无疑这些技巧的获得为今后黄梅戏精品剧目的打造,剧目闪光炫耀点的展示起了质的突破 黄梅戏由于自身地域性的特色造成了其向歌舞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但她必须善于汲取前人和姊妹艺术的精华,经过融化吸收才能扩大黄梅戏的表现功能,丰富表演手段黄梅戏应该多学习京剧程式的严谨、流派的风格、表现形式的多种手段学习越剧细腻的表演,舞台的简洁,服饰的讲究学习川剧众多的戏曲表演技巧不仅如此黄梅戏还要向话剧、影视剧甚至歌剧、音乐剧学习凡是有利于黄梅戏发展的皆吸收过来融会自身,要学会‘拿来主义’,只有这样黄梅戏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才能成为全国人们更喜欢的剧种但广采博纳的标准是首先建立在自身剧种风格基础之上,不是从外观上机械地模仿复制,照搬一招一式,而是要从中领悟出一些精辟的道理,有利于自己进行新的创造 黄梅戏是安徽的文化品牌相信在新世纪曙光的照射下它会继续保持鼓足的干劲,力争上游,会心胸宽广地接纳一切有利的事物。
它会用心地与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新的传播媒介、新的经营理念达成共识诚然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充满了荆棘坎坷,黄梅戏事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黄梅戏要想永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需要精神食粮,喜爱黄梅戏的群体服务黄梅戏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长期奋斗目标达到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服务于民的根本宗旨时代浪潮在不断前进,黄梅戏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大潮中要坚信自己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要经得起建议,批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探索、与时俱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祖国的戏曲百花园中黄梅戏仍会茁壮成长,黄梅戏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