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doc

81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08379733
  • 上传时间:2022-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40K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3707字)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  如前所述,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  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比如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教材中在第三单元的《端午粽》和《彩虹》中作了明确的要求,但在之前的课文中已有铺垫,出现过比较长的句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教学中不妨随时抓住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彻学期始终  在词句训练方面,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

        3.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4.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这样的编排,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童谣和儿歌,是学生学前就开始经常接触的、耳熟能详的文体,学生阅读起来亲切自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5.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__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有鉴于此,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

      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6.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  为此,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地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如,《小蜗牛》一课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和词语,都是可以从图画中推测出来的,如“蜗牛”“草莓”“蘑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学习方法一年级下册,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  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非全文注音读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

        以《咕咚》一课为例,除了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见课后生字条)之外,还有“湖、腿、极、哇、啊”5个学生不认识、本课也不要求认读的见面字,这5个见面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  而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上述策略猜读出来的生字,就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无法借助上述手段进行猜读的生字,标注了拼音  本课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未标注拼音的有6个,分别是“咕、咚、吓、鹿、象、拦”这6个字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猜读:  “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  “吓”字,学生之前已经认读过“了、一、跳”,那么“什么了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吓”字,没有其他的搭配;再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印证,这里可以确定是“吓”字  “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第107页的插图,看图即可知字  “拦”字,借助第107页的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

        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992字)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任务要求  本册语文充分考虑了儿童母语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全册识字356个,其中会写字109个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写字分两步走,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2、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6、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有表达的自信心。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同学互相探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拼音、识字、写字、朗读  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的交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拼音学习采取在情境中学,通过看图读儿歌,读文等多种形式,随学文字学拼音,互相配合,力求生动有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4、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2690字)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50人,其中男生26 人,女生24 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