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新编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doc
15页项目类别立项编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小学生分享品行养成之个案研究 课题主持人: 包丽娟 、孙丹 所在单位: 常州市平冈小学 申报日期: .1.1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二O一一年制填 写 说 明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均填写此表2、“项目类别”分为“重点”、“立项”两类项目类别”和“编号”由省教研室统一填写,申报人不填写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仔细准确地填写4.《申报、评审书》和有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有关要求报送《申报评审书》一式3份,有关活页一式3份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 名包丽娟性 别女 民 族男汉 出生年月 1975.8 行政职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专业技术职称 小中高研究特长 语文最后学历本科最 后 学 位工作单位常州市平冈小学固定(必填) 通讯地址常州市三堡街底龚家村76号邮政编码 213000电子信箱主持人姓名 孙丹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2行政职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专业技术职称小中高研究特长小学语文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工作单位常州市平冈小学固定0519——83274965(必填)通讯地址常州市三堡街底龚家村76号邮政编码213016电子信箱课题组组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姓 名专业技术职称工 作 单 位研究特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杨娟玉中学高级教师实小语文教学筹划课题研究袁俊萍小学高级教师平冈语文教学协助并详细管理课题工作孙 丹中学高级教师平冈语文教学筹划并详细管理课题工作戴 奕小学高级教师平冈德育工作负责班队、校园生活研究金 耀小学一级教师平冈体育教学负责体育课堂生活研究吴文俊小学高级教师平冈数学教学负责数学课堂生活研究唐 姣小学一级教师平冈美术教学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吴 玲小学高级教师平冈班主任工作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王 洁小学高级教师平冈综合实践教学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徐 旖小学高级教师平冈班主任工作参加课题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怎样项目起源课题名称批按时间在课题中的分工完成情况市“十二五”立项课题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四段法教学模式的研究.5详细筹划和管理实行.5结题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立项课题培养师生倾听习惯与能力,友好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10课题领衔人.5结题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区域小语精英教师团体建设及其雁阵效应发挥的实践研究》、12重要组员、11结题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论文或著作名称出版部门或刊登报刊日 期让“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力量《新课程研究》.1-2智慧倾听促进智慧评价《新课程研究》.6只拣细节多处行《新课程》.2探究“学教议练”在语文类结构课型中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新课程学习》.3《例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课程与改革》、12《怎样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活动》《中国教育报》.5《有效突破难点,彰显课堂活力》《新课程研究》、8《谁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研究》.9《品“音诗画”之境,悟古诗意蕴之美》《阅读与鉴赏》、3《教学无痕,精彩有痕》《生活教育》、12推荐人意见课题主持人如不具备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由两名具备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 究 专 长工 作 单 位推荐意见: 推荐人署名: 年 月 日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研 究 专 长工 作 单 位推荐意见: 推荐人署名: 年 月 日注:主持人为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能够不打印此页二、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可附页)(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分享品行——分享:和他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思想、经验等)它是一个理念,是以开放的心态一起去经历;它是一个方略与方式,是彼此积极合作、接纳、创造,从而积极去学习、交往和生活;它是一个品质,是当代人民主开放、积极学习、共同创造的一个体现本课题只要指向以集团教育部课题为研究总方向,通过活动生活、班级生活、课堂生活的有效干预措施,培养学生具备分享的品质与行为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措施,它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全面、系统、深入、详细地追踪调研、阐明特性、阐明原因、揭示规律。
重视跟踪、归纳,要与案例研究区分开个案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解释某种成果为何会出现,而不是仅仅懂得这些成果是什么二)国内外有关研究领域现实状况述评及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目前,教育界对学生品行培养的个案研究已经十分普遍,不过聚焦到小学生分享品行的个案研究,还没有成熟的个案案例关注学生分享品行的研究,也是对学生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的全面观测的过程,是具备重要实践意义的在集团总课题的思想引领下,从校园生活方式(课堂生活、班队生活、活动生活……)的变革中汲取素材,对同等特质的学生或群体进行跟踪和归纳,提炼对应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措施,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或措施进行推广利用;二是对学校生活变革的方式以个案跟踪研究的方式检查其有效度,删繁存简,使学校培养核心素养更为明确使用个案研究只需观测一个或几个实例,便能使得研究者能够处理研究情景中错综复杂和细致入微的情况,它的分析是整体性的,允许利用各种详细的研究措施,尤其激励采取多个数据起源,理论构建和理论检查都能用到个案研究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反过来也增加了从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中得到数据的有效性因为这种措施是在自然发生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的,研究者没有强加控制或变化情境的压力,尤其适合于小规模的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目标以研究的视角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研究校园生活的变革,并从个案研究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培养方略推广学习促进分享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协助学生养成份享品行研究内容一、学生分享现实状况和教师引导分享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对师生现实状况的调查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自下而上地探寻出变化现实状况的科学、合理的对策,为后续实践研究开辟道路 分享个案研究的两个维度的详细内涵和培养目标:(1)教师引导分享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分享行为:明晰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倾听、合作、思辨;关注学困生教师在班级教育中的引导分享行为: 关注学生思想动向;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善于创设教育情境,适时引导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教师在校园生活中的引导分享行为: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善于赏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能力2)学生分享品行现实状况: -----课堂生活体现:愿倾听、敢质疑、乐体现班队生活体现:会交往、愿互助、能担当校园生活体现:乐参加、善合作、懂谦让措施一:课例观测与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现实状况和教师教学现实状况的调查原因框架和问卷向结合。
措施二: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与统计二、以课堂生活为途径的个案研究1.明确课堂生活个案研究指向:(1)教师引导分享的行为-----教师教学设计行为:教学目标确实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措施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教学实行行为: 变化教学的随意性,重视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动向,促进学生亲近、内化、自变,尝试探究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转化的有效教学方略教师组织管理行为: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学困生,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和激励性的语言、多元化的评价伎俩,进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2)学生分享品行养成: -----倾听情况:学会安静地听讲、学会从教师和搭档发言中摘录重要信息,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内化信息的措施.-----思维情况:积极思考,会吸取、会辨析、会体现.-----参加、合作:学会与搭档合作学习,能依照合作分工的职责有序地、自主地开展学习,能予以他人学习上的协助,在报告中勇于能负担责任,参加合作学习的报告2.引导教师课堂研究主题选择:教师能够个人或多人确定个案研究主题,主题选择能够小视角选用自身或他人教育教学盲点(或特色),以课堂统计的方式搜集原始资料,并依照分享课堂评价标准,及时搜集学生分享品行培养成果,并以数据或陈述等方式分析评价。
3.提炼课堂生活个案研究质量:通过上述两个维度的研究,汲取行之有效的经典课堂生活指引分享品行的个案,形成具备课堂生活分享意义的培养方略三、以班队生活为途径的个案研究 明确班队生活个案研究指向:集团课题将着重从基于分享教育实行而建构“五分享五学会德育目标体系”(分享知识经验、学会学习;分享历史文明、学会礼仪;分享予以愉快、学会互助;分享体育魅力、学会健体;分享审美情趣、学会观赏)教师引导分享行为——教师对集团“五分享五学会德育目标体系”落实目标、效度情况比对分析——教师对班队生活的智慧设计和有效实行 学生分享品行养成(五分享五学会)引导班级在达成德育目体系的过程中更多地研究探索,创造更开放的分享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团体荣誉感,在分享品行养成中真正打造具备分享特质的实小班队文化本课题在班队生活中确立研究对象,实行跟踪研究,搜集数据和事例,进行剖析,形成学生群体中经典分享人物个案四、以校园生活为途径的个案研究围绕学校“百种分享经历”为核心的校园活动,汲取经典的分享活动经典案例,形成促进学生某种分享品质的成功活动个案,并整顿成册,形成经验型文本集,为提供应学生适切的分享校园生活空间提供助力;在活动中积极渗透 “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的学校分享文化,最后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分享品行,并形成份享美德少年标兵,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形成美德分享源。
四)研究的思绪、过程与措施1.思绪本课题以集团“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学校生活变革的小学生分享品行养成研究》为指引思想,以分享教育为抓手,以“学校生活变革”为突破,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学生分享品行养成之个案研究”为切入口,综合利用个案研究、行。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