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伦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探析.doc
9页基于生态伦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探析摘要:文章以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环境污染为背景,结合国 际上污染治理的相关经验,指出要缓解企业的污染问题,要 从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意愿与能力上着手文章从生态 伦理角度出发,阐述生态伦理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当中 的运用,从道德思想上入手,树立企业生态伦理观,从而达 到提高企业自觉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与运用的意愿与积极性关键词:生态伦理;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价值观 在传统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企业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上 的利益,忽视企业行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大量的 新技术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造成了自然资源, 如森林、荒地、湖泊、沼泽、海岸、矿产等的不断减少,也 造成了日益加剧的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灾 难绿色技术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 重视和运用,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理论和实践研究上的新 视点绿色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生态化的技术 生存,即实现绿色的价值观、文明观的回归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劣分析(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1、政府角度政府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主 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发展计划宏观引导 绿色技术开发,主要从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与监督上深入 研究;强调经济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用来 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排污税、燃料税和污染产品税;强 调政府资金投入的倾斜,如对企业和相应科研机构的直接拨 款、信贷优惠、政府购买企业绿色技术产品等。
2、 企业角度主要强调市场利润的驱动,通过企业的 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倾 向,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并支持企业不断深入的绿色技术 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供应3、 科研机构角度形成了多层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强调科研机构与政府发展规划的协调,透析政府的环境发展 战略目标;强调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企业苦于 技术匮乏的时候,科研机构可以与企业联合,既能解决经费 问题,又可为企业攻克绿色技术的难题;强调科研机构的国 际合作与对话,充分引进与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成果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劣分析政府机制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引导着企 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 境一是法律手段法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企业绿色技 术创新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强制力量,政府通过制定法律 政策,为若干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法制定实施细则,使企业 绿色技术创新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编制环境科技发展计划, 推动建立国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二是经济手段通过计划、 立法等手段能让企业利用环境时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提高 企业的生态意识把超标收费改为排污收费,开征环境资源 税,将污染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对采用绿色技术的企业,给 予税收优惠和补贴等。
三是资金投入政府的投资是企业绿 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远离市场,由政 府直接组织和推进技术创新,很难有效利用技术创新与市场 之间的反馈回路,也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对技术创新进行适时 调整市场的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如何有效 地引导与增加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系到绿色技术创新 的顺利进行目前机制强调市场利润的驱动,通过企业的绿 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倾向, 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并支持企业不断深入的绿色技术创新 与绿色产品的生产供应科研机构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 主体这种独立经济效益对自身的制约可以激励科研机构走 向市场但是同时,科研机构又必须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发 展战略所以,科研机构在透彻分析了政府的环境发展战略 目标之后,可以与企业联手合作,一起开发绿色技术创新项 目三)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创新机制的提出从目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 从现行机制的哪个方面出发,优或劣,其约束都是来自外部 约束,是一种外部行为,一种强迫的行为,它缺乏一种内部 的约束,当这种外部约束手段减弱或不完善时,企业的绿色 技术创新动力就会减弱或丧失。
而绿色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强 调其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主要的是把保护生态环境,减 少资源消耗,将维持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作为追求的价 值目标,所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需要内部的约束一一生态 伦理思想,让企业从自身出发,自觉、主动地进行绿色技术 创新二、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一)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部机制的构 建生态伦理观就是把协调人与人关系上的伦理道德规范 拓展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理性角度去维护人类生存 的自然环境生态伦理观指导着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 决策树立企业的生态伦理观,首先,要认识到实施绿色技 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认识其 次,应对员工进行绿色教育,加大绿色创新和生态伦理思想 的宣传力度,使员工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关系到企业 自身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 地树立、维护企业的"绿色”形象再次,通过实施有效的 生态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单个企业的生态化转变,还可由点 及面、推广普及,引起宏观经济环境及整个社会风尚的生态 化转变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在企业当中实行创 新行为的是人,人是理性的,如果可以让进行技术创新的人, 本身就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生态利益相对于当 前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时候,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在进行技 术创新的时候就会把生态伦理的因素考虑在内。
企业家作为 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培育者和倡导者,是决定企业文化价值观 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对企业生态伦理的建设起不可低估的 作用,因此企业家必须具备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生态意识和 生态行为只有企业家在企业创办初期就树立生态伦理价值 观,认同这种观念,增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并在自己的 日常行为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贯彻这一观念,企业的绿色 技术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生态伦理必须回归到企业当 中,结合其生产经营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 理转变,势在必行实践表明,中国企业微观生态经济管理 薄弱是造成绿色技术创新开展不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建 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求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建立一 种能够取得社会、生态、经济与人的发展综合效益目标的管 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中心,调整变 革企业内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要创建 生态企业文化,这就是生态管理企业在管理的对象、目标、 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不仅要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 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的“三赢”二)基于生态伦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机制的构 建1、政府宏观调控体制的生态化。
生态经济型宏观调控 体制是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局的驾驭,其基本要求是 国家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一致,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 为导向,以生态经济法律、法规为保障手段调节、干预和控 制体系政府利用这一调控体系,可以矫正企业生产的负外 部效应,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 会氛围就绿色技术创新层面上讲,国家的生态经济型宏观 体制要体现国家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在社会资源的 分配上要有所倾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选择有利于 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能 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淘汰存在严重污染的产品和 工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政府的宏观政策不仅要考虑社会 全局、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目标,还要考虑到制约全局、长远 利益的生态平衡问题,中央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的时候要加大生态平衡因素的权重,这样资源才能向有利生 态环境建设领域流动2、 建立符合生态平衡要求的法律制度现行科技法律 制度主要以传统人类中心思想为指导,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经 济至上性,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中国现 行科技管理的法律制度对科学技术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 负面影响考虑不够,缺少前瞻性和预警性。
在中国生态法律 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在现有的科技立 法中导入生态理念,科技立法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 发明、应用和推广的标准,考虑其环境效益、生态标准;健 全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法律制度,使耗费自然环境对社会 产生的成本能够计入产品成本中,充分反映自然资源与环境 价值;健全促进和引导生态消费的法律制度,提高绿色技术 的市场竞争力,以利于绿色技术的推广建立生态平衡的法 律制度,要明确各种造成生态破坏后果的经济行为的法律责 任,明确企业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提高企业在经营创新决 策过程中的生态平衡目标选择权重3、 建立绿色生态消费伦理观绿色消费是以精神需求 和生态需求的增加来换取物质需求数量的降低的体现,当前 大量绿色消费者的涌现就是对这一规律正确性的很好例证调查表明89%的美国公民对其购买产品的环境影响十分关 心,大约有78%的人愿为购买绿色产品多支付5%的费用在 荷兰,大约70%的人在购物时会选择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1.3%的人 认为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处,53. 8% 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37. 9%的人表明购买过绿色产品。
绿色消费需求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因和最终目标,它引 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发展方向没有大量绿色消费者的 有力支撑,生态化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因此,树立消费者 环保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规范和培育绿色市场,是促使 企业走生态化技术创新之路的强有力的措施4、建立科研机构生态伦理观科研机构是独立于企业 的,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技术研究的机构,为国家与企业的发 展提供基础科学技术支持,这些基础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企业,特别是没有太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技术 创新方向由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氛围, 促进科研机构加大对绿色基础生态技术的研发,加大对企业 在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上的支持为此,国家或地方政府要从 宏观上指导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如制定相关绿色产业 发展政策,保证科研机构科学研究的生态化,加大对绿色基 础技术的开发;加强科研机构内科技创新人员的生态价值观 教育,使其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地进行绿色 技术创新;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 强调科研人员的人生价值、社会生态价值的实现参考文献:1、俞国平•试析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J].生态经 济,2001 (12).2、 彭福扬,王胜•以绿色消费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 转向[J].求索,2005 (2).3、 李鸿燕•浅析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构建[J].北华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4、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 重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 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学报,2003 (6).6、 吴礼民.略论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J].武汉工 业学院学报,2001 (4).7、 李艳芝,孟庆伟.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几条 途径[J].科学管理研究,2001 (6).(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