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崇拜与贵州苗绣审美文化浅谈美术论文.doc
3页树崇拜与贵州苗绣审美文化浅谈_美术论文 刘海栗先生观摩贵州苗族刺绣后就曾盛赞到: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在苗族的图腾崇拜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树崇拜只有充分解读树图腾崇拜文化,才能真正体悟到深蕴在刺绣文化背后的精神真谛由此,不得不牵引去笔者深挖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一、树崇拜的原始性和世界性与贵州苗族树崇拜 1、树崇拜的原始性和世界性 树崇拜是世界各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关于树的种种神话传说与树形图像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分布树图像作为文化象征符号,主要有所谓宇宙树与生命树两类在原始人心目中,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树木花草也和人一样具有灵魂这种对树木花草的崇拜来自原始人的万物有灵的观念,树木象征着原始先民们对生命的永恒和生命的繁衍的渴望与寄托,这一点在当代日本动漫大师的动漫作品中被表现的淋漓尽 2、贵州苗族树崇拜的起源和特点 由于苗族祖先姜央源于枫树,因而枫树是苗族自古的图腾,崇拜枫树是苗族特有的习俗,这种习俗实际上是对苗族祖先的顶膜崇拜流传在贵州苗族地区的一个历史故事:苗族始祖蚩尤,用枫树制成拐杖,威风凛凛,坚不可摧后来由于枫树拐杖丢失,导致涿鹿大战失败,蚩尤被杀于宋山。
蚩尤死后,宋山坡上长成枫树林,苗族后代认为,那些枫树就是蚩尤的化身,所以世代膜拜据说,自古以来,苗族每迁徙一地,必先种枫树,迄今,凡苗族村寨,皆有枫树护佑苗族人的树图腾崇拜就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法则,这就是苗族人崇尚自然、崇尚生命的理念 二、贵州苗绣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 1、贵州苗绣主要的种类及造型特点 贵州苗绣分布广泛,各地风格及工艺争妍斗奇,根据不同地区的风格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1)施洞型,分布在黔东南,以动物和人物中心,尤其以造型多变的苗龙图案引人注目辅以果实、花草等纹样,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刺绣类型之一 (2)巴拉河型,分布在巴拉河流域,与施洞型相似,同样是黔东南代表性服饰,刺绣纹样以动物为中心,工艺以辫绣为主 (3)黔西北型,分布在黔西北,这支苗族聚居点分散,刺绣纹样以几何为主,也有少部分动物纹样如蝴蝶、鸟纹等形象 (4)挑花型,分布于贵阳市花溪区,根据布料的经纬线规律性的排列图案的绣法,形成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工艺 2、贵州苗绣表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苗族刺绣艺术是在传统苗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艺术瑰宝苗绣是苗族人对自然界万物、对自己自然生态生活的绣绘,并且是通过母传女的传承形式的自然工艺艺术。
苗绣对苗族人来说,是有着特定的文化功用的苗绣里还通过刺绣专门的图案来媚鬼神,悦祖先,以感应鬼神和祖先的灵性求得保佑对于无字的苗族,苗绣还以他们特定的纹饰符号记载着苗族的历史,传递着先人的信息,表达和传承着他们的文化苗绣图案中动植物都具有灵性,并和鬼神相通,是苗族先人万物有灵思想和精神的极致展示,而所有象征意义都是表达自然、人、鬼神的和谐相处,以求实现苗族生存繁衍的永恒主题 三、贵州苗绣中的树图腾崇拜文化 1、树崇拜对贵州苗族审美意识的影响 图腾是族类千百年来发展的精神支柱,他们把一切物体都视为有人性,特别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东西他们将它视作自己的祖先,认为他们与自己的命运相关联枫树作为苗族最原始的图腾,被称为妈妈树,说明苗族确认枫树与自己的祖先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由来,即民族的根在苗族先民看来,枫树是孕育他们的始祖,是尊者,是受崇拜的对象苗族对枫树的崇拜即是对祖先灵魂的崇拜和对生命的崇拜,它的本质含义在于它的生命、生殖和长寿的内蕴,因此枫树对于苗族人民来讲,也就具有了审美的意义 2、树崇拜在贵州苗绣中的体现 在漫长的岁月里,苗族的祖先创造出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苗族刺绣装饰图案。
这些花纹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苗族文化及图腾崇拜的特殊载体,传承着苗族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苗绣装饰图案内容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审美意识的反映苗族视枫树是妈妈树,被视为是生命、生殖和长寿的渊源在苗绣纹样中经常出现蝴蝶和枫树的组合,这是苗族妇女最爱表现的主题他们也喜欢绣长着角的龙以及枫树这是因为传说中苗族人的祖先蚩尤,头上长着角,手持枫木杖,这些与祖先相关联的神物和神树自然的成为与祖先沟通的图案苗族女人的绣花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些图案,或许是表达着希望先人永远同他们在一起,得到祖先灵性的依附和神力的庇护通过苗绣我们看到,树图腾崇拜文化渗透于苗族人的自然观里,并充分表现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 四、从图腾崇拜角度探究贵州苗绣审美文化的意义 苗绣艺术是我国苗族同胞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来源于苗族人民对生活、劳动和大自然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苗装上图腾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苗装的制作和穿用也具有了图腾崇拜的性质也正是这种虔诚的心态,促成了苗族先民对刺绣工艺的极致追求,使得苗绣无论在工艺、内容还是内涵上,都远非其它民族可比,这也使古老苗装具有不可复制性苗绣的文化价值和珍贵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与外界广泛交流融合的苗区,苗绣的传承正在减弱。
现代苗绣大多处于文化断裂时期,文化内容上出现了很多现代创作甚至杜撰题材,失去了传统苗绣按祖宗习俗规定记录的远古信息一些苗家妇女成为职业绣娘后,出于对速度、效率、规模化的追求,使得现代苗绣制作完全背离了传统习俗,不再是纯粹苗族文化根系下的产物苗绣不仅仅只是一种刺绣工艺,虽然它以刺绣的方式呈现出来追逐它的产量和速度,是在做舍本逐末的事情而苗绣背后的文化和认知,那苗绣里的生命智慧和图腾文化,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保护的 五、结论 美丽纯粹的苗绣,带给人们的正是对远古的生命认知,带给人类的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然而苗绣本质的精神文化内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更让人担忧的是现代苗绣的发展,由于苗绣在产地只是被当作一般工艺品特产销售,对其美丽外在的浅表认知下,衍生出的创新绣品,在旅游市场上贱价销售现代苗绣,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苗绣的保护与传承,和所有的古老民族艺术一样,在于对其根系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根在,树在,枝叶茂 【参考文献】 [1] 夏 杨. 苗族古歌[M]. 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6. [2] 伍秀珍. 苗族文化论丛[M].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89. [3] 杨昌国. 苗族服饰[M].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4] 杨正文. 苗族服饰文化[M].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5] 杨晓辉. 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安俊芳(1989—),女,山东省菏泽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