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12页第 1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化学能― ― →光 合 作 用热能― ― →分 解 呼 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1.(2011·广东文综)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 C解析 由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可判断该地区是石灰岩地区,且该地区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侵蚀,故不可能是受单一强烈风力侵 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应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 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2~3 题2.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答案 2.A 3.C解析 第 2 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 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而 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故 B、D 两项错误,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故 C 项错误 第 3 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故 C 项正确,A 、B、D 三项错误读图,回答 4~6 题4.图中若 A 是绿色植物,则图示含义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5.图示内容可以反映的森林功能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6.图示过程的意义在于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4.A 5.D 6.D解析 第 4 题,若 A 为绿色植物, 图中含义为光合作用,吸收 CO2,放出 O2。
第 5 题,图中反映了森林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第 6 题,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它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 间 位置,把有机界和无机界 联系起来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物质循环示意图能充分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分析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把握物质循环的本质物质循环类型多样,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是区别于其他循环类型的前提例如,地壳物质循环是由岩浆生成各类岩石,然后再到新岩浆的形成的过程第二,要把握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运动变化的方向,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 第三,要注意物质循环过程中运动和变化的循环性,抓住循环的重要环节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0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 过程示意图” ,回答 1~2 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答案 1.D 2.A解析 第 1 题,从湖泊消亡过 程图中可以看出,从第 1 幅图 到第 3 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 1 幅图到第 3 幅图,湖泊深度越来越浅,直到消亡第 2 题,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 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 发生变化,即 “牵一 发而动全身”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 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解析 第(1)题, 图示沼泽位于山麓地带,之所以能获得稳定水源,与山坡天然植被关系密切可从植被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进行分析第 (2)题,由于速生桉耗水量大,导致天然植被退化、沼泽萎缩4.(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 600mR 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 mm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 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 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解析 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 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练出高分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 1~2 题1.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 —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答案 1.A 2.D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直接得出答案第 2 题,江淮平原气候湿润,把旱地改为水田符合自然规律,不会加剧盐 碱化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 发生变化会 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 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4.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答案 3.C 4.C解析 第 3 题,森林是大自然的 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
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 5~6 题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此图可以说明 (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 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5.D 6.A解析 第 5 题,由图可知,②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 CO2,④表示汽车和工厂等向大气中排放 CO2如果 绿色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或汽 车等排放的 CO2 增多,都会使全球变暖更加明显第 6 题 ,由 图可以看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的循环过程涉及到了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多个圈层7.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为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答案 A解析 南方季风区在气候、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