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第四纪复习资料.docx
22页绪论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2、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期间的各种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它是通过对沉积物中各种地质现象的研究,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学科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1) 经历时间短暂 (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同时也存在冷暖、干湿的波动),多次出现冰川活动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另外,这些沉积物与现代地形关系十分密切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第四纪古气候、生物演化和古人类、地壳的新构造运动以及松散的堆积物等,并恢复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5、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第三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6、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意义:(1)找水 :大量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孔隙或岩溶裂隙、洞穴中,因而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就决定着地下水赋存储量的多少。
如:冲积、洪积层中的粗砂砾石常是良好的富水岩层,湖沼相的细粘土、淤泥则是不透水层2)水动力条件(水治理): 一个地区的地貌与第四纪条件,不仅能反映地下水的分布和埋藏条件,而且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以及水质条件3)工程 :各项基建工程在进行工程的地质勘探时,事先都必须认真地研究地貌和第四纪堆积物与新构造运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工程上地貌问题往往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地貌对工程的影响要求避开各种不利地貌因素如山崩、地滑、泥石流、沼泽等 ②工程修建后对地貌、生态、气候等可能的改造如水坝、水库建成后对上、下游河床的演变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4)找矿 :某些矿床与特定的地貌类型有关:如风化矿床中的镍、铂、铝土矿多产于剥蚀夷平的准平原面上;沉积砂矿如金、铂、钨、锡、金刚石等,常见于古、今河床和滨岸的特定位置 (5).其它:地貌灾害、环境、植树造林、军事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地貌学知识 总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离不开对地貌、第四纪地质条件的研究,反过来,水文和工程地质实践中的各种地貌和第四纪问题的研究又会促进和提高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第一章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一. 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要素 地形面:可能是平面、曲面或波状面,如阶地面、平原面等。
地形线:两个地形面相交组成的地形线或一个地带,它们或者是直线、或者是弯曲起伏线如分水岭、谷底线等地形点:两条地形线的交点,或孤立的微地形体构成的地形点,如山峰、山坡转折点等,实际上一个点指大小不同的一个区域 2. 地貌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主要的形态测量特征有①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②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程度如山坡、阶面等这是仅次于高度的形态测量数值③地面切割程度:通常用单位面积水文网长度来描述 地面切割程度和地面破坏百分比描述地面切割程度二.地貌相对等级 Ⅰ巨型地貌:即地球上的大陆和洋盆是高度上具有显著差别的两类地貌 Ⅱ大型地貌:指陆地上的山岳、平原、大型盆地,洋盆中的海底山脉、洋脊、海底平原等 这一级地貌往往和大地构造单元(陆地)或新构造单元一致,是地壳长期发展的结果。
如四川盆地 Ⅲ中型地貌:指大型地貌内的次一级地貌如山岳地形中的分水岭山地、山间盆地,平原中的分水地区和河谷区 Ⅳ-Ⅴ小型地貌:是指中型地貌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些地貌基本形态和较小的地貌形态组合例如:山脊、谷坡、河谷等三.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 (1).岩性:三大类岩石,由于具有不同的颜色、矿物成份和结构构造,因而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岩石的抗蚀性从地貌形成角度来看,岩石的抗蚀能力比岩石的成因更为重要 (2).地质构造 :一般来说,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反映为两种基本形式(顺构造和逆构造地形)a.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地貌发育与构造线(褶皱轴、断裂带等)相一致或部分一致,称为地貌适应构造地貌适应构造的现象,在大、中、小型各级地貌中普遍存在,特别是流水地貌,更易于适应各种构造形态、构造体系和构造软弱带 b.构造在地貌上反映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山地、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谷地、盆地、湖泊)相一致,此称为顺构造地形 ②若是各种正向构造与低地一致、各种负向构造与高地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例如各种背斜谷、向斜山)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外力地质作用是基本动力) (1).内力地质作用 :又称内营力,即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形式:①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这是一种地壳大面积的缓慢的波状上升和下降,传统上认为对地貌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水平运动③岩浆活动 :地球上岩浆活动有一定的区域性,它对地貌形成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上升的岩浆形成各种火山地形2).外力地质作用 :即外营力,由各种地质营力----冰川、水流、海浪、风等引起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其地貌意义则是塑造剥蚀地形和堆积地形3).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营力在一定地质地理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加地势的趋向发展,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的趋向发展这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贯穿在从地球形成以来的一切地貌过程中 (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以从弱到强的外力风化剥蚀,但外力作用不足以抵消内营力所造成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大,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为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3.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1)气候:气候是塑造地貌的强大工具,它们往往在地貌上造成特别显著、深刻的痕迹(2)新构造运动:大多数地貌是新第三纪以来特别是第四纪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地貌,特别是较大的地貌,要充分、慎重地估计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3)植被和土壤:植被和土壤也是不同气候带的产物它们对地面起固结作用植被和土壤的发展意味着地貌作用的减弱或停止;而土壤的破坏则会加速地貌作用(如侵蚀作用)的发展 (4)人工活动:人工活动可以促进地貌作用的发展,也可抑制这一过程四、地貌形态组合分类 即地貌类型划分,是一种多因素的分类分类的关键在于找出形态组合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种分类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地貌形态组合分类方案但分类时通常要考虑下列因素: a.地貌组合的形态特征 b.地质构造基础(指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 c.内营力(包括新和老的构造运动)和外营力 d.现代地貌作用的强度(此强度是以单位面积内某一种营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的数量或单位时间内某一形态发展的速度作为指标的) 五.地貌分带性(一)地貌的纬度分带性 1.冰雪气候带地貌 : 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a.降雪大于消融,过剩的雪形成冰川(年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地区) b.融水下渗,结成冻土层(年均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地区) 2.温润气候带地貌 : a.地处中纬,温度中常,年均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冬夏分明;b.降水量800mm/年;c.流水作用占优势,河谷、冲沟地貌发育,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也很重要 3.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貌(位于温带和热带之间) a.干旱区:气候极端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降水量仅在250mm以下,但降水非常集中,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很低,温差变化大 地面植被极其稀疏,物理风化作用占优势,发育各种风成地貌 b.半干旱区:是介于干旱区和湿润区之间的过渡带,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比较集中,片流、冲沟发育,广泛分布黄土,并发育特有的黄土地貌 4.低纬赤道湿热气候带地貌 :a.高温多雨,最冷月均温度不低于18摄氏度(没有冬天),闷热多雨,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 b.地面植被茂密,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极其强烈彻底,广泛发育巨厚砖红土风化壳二)地貌的高度分带 冰川气候区----高山气候(雪线以上) 冰缘气候区----亚高山带 湿润气候或亚热带 上述划分,依山地所在纬度而异。
低纬较高纬分带明显 六.地貌年代 :地貌年代是指地貌形态形成的年代 (一)地貌相对年代 : 即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是根据和其它地貌比较得出的各种地貌形态之间存在高差、交切、掩埋和重叠等关系,只要仔细分析上述种种情况,就可以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二)地貌地质年代 :指地貌形成的地质年代通常用以下方法确定:1.古生物地层法 :直接或间接用生物化石(大型或微型地貌)确定地貌物质的地质年代 2.年界法 3.相关沉积法 :根据剥蚀和堆积的同时相关性,利用剥蚀地貌形成时的相关沉积物的地质年代,推断剥蚀地貌年代此外,确定地貌年代时,应注意利用同位素法(如C14法、钾-氩法)来确定与地貌形成相关堆积物的比较确切的年代 七、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继承性第二章 坡地地貌一、崩塌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块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一个典型的崩塌,必须具备母体、破裂壁、锥形堆积体等基本要素 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1.地形:斜坡的坡度和斜坡的相对高差影响块体的稳定性斜坡坡度对崩塌形成的影响最明显,一般来说,由松散碎屑物质组成的斜坡,坡度需大于碎屑物质的休止角才能出现崩塌2.岩性:崩塌常发生在坚硬、脆性的岩石山区。
3.构造:崩塌常沿着与斜坡倾向一致的岩层层面、节理、片理、劈理面以及断层面发育4.气候:气候影响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导致崩塌5.崩塌的诱因有: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等二、滑坡 :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并有水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叫滑坡一)滑坡要素 1. 滑坡体:脱离边坡向下滑动的岩(土)体,称为滑坡体2. 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下滑时,滑坡体与不滑动斜坡之间的分界面称滑动面在均质土体中滑动面呈园弧形若是坚硬岩层时,滑动面上可见到擦痕和磨光面在滑动面上下因滑坡体的拖曳扰动而形成的揉皱带,称滑动带 3. 滑坡床:在滑动面以下,支托着滑坡体的斜坡,称滑坡床,又叫滑坡基座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 1. 滑坡壁 :滑体移走后,未动岩体成为一陡壁,称滑坡壁2. 滑坡台阶:滑体下滑时,因滑体各段移动速度不同或一个斜坡上滑体的形成时间不同,常形成几个滑动面,构成几块滑体,右前向后滑体组成多级台阶,成为滑坡台阶 3.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