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蚕病的发生和防治.docx
5页秋季蚕病的发生和防治 摘要介绍棠张镇秋季蚕病发生的种类,分析其秋季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认为秋季蚕病的防治 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季;蚕病;发生原因;防治 蚕桑生产是铜山县棠张镇的主要产业之一,桑树种植规模一度达成2万hm2,但近几年来,因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降低,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12]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1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尤其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关键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十二个月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多种蚕病每十二个月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关键村整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kg计算,每十二个月收入降低200万余元 调查中发觉,现在蚕病的发生突出表现出以下发病特点:发病早、发病广、防治难、损失重多种蚕病中,以病毒病、真菌病(关键是白僵病)危害最重,占蚕病发生率的95%以上。
其中真菌病晚秋发生较重,而且小蚕发病率高病毒病(关键是血液型浓病),中秋蚕发病率高于晚秋,往往是四眠中略见,五龄46 d暴发 2发病原因 2.1改善消毒方法,提升消毒效果 2.1.1做好大环境的消毒工作养蚕环境中,病原存在是发病的主因所以,各家各户在蚕室蚕具消毒结束后,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垃圾,铲除杂草,疏通阴沟,然后用新鲜石灰粉,对大路小道、屋前房后普撒1次 2.1.2专室专用养蚕过程中,标准上要求养蚕室、贮物室等专室专用,禁止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全方面消毒效果和保持常常性的清洁卫生 2.1.3全方面清理,全方面消毒在调查中发觉,很多蚕农重视药品消毒,忽略打扫和清洗;重视地面消毒,忽略墙壁和屋顶消毒;重视蚕具消毒,忽略蚕室消毒;重视小蚕室消毒,忽略大蚕室消毒;重视自家院落消毒,忽略大路小道、屋前屋后消毒;重视蚕期消毒忽略蚕期后的回山消毒[3]尤其是中晚秋蚕期,气温较高,病原菌繁殖快,两季间期短,假如簇具、蚕沙处理不立即,病死蚕随地乱丢,任人践踏或喂食鸡鸭,必定使养蚕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给做好蚕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2选取优质高效蚕用消毒药品 在生产中消毒效果达不到要求,其原因:一是用药剂量不足。
部分蚕农为了省钱不按标准购足药品,结果造成蚕病发病早,传染快,损失惨重[4]二是使用方法不妥如漂白粉和石灰粉混合消毒,或用药液消毒后立刻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直接用福尔马林熏蒸蚕室蚕具,而没有使消毒用具在温润状态下密闭24 h以上,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等三是蚕室蚕具消毒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2.3喂养管理粗放 ①桑园偏施N肥,造成虫害严重,叶质差,加剧野外昆虫和家蚕的交叉感染②收蚁期、将眠期、起蚕期、老熟期处理不妥,蚕药用量偏少眠前不撒止桑材料,眠中干燥材料偏少,眠起时不撒消毒蚕药③喂养密度偏大,造成食桑不均和蚕儿相互踩踏,加重蚕病感染④不提青分批,不淘汰病弱小蚕,造成“几代同堂”⑤人为降低上蔟后的温度,致使营茧时间延长增加感病机会,尤其是晚秋期表现尤为突出 2.4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是桑园排灌配套设施不健全全镇80%以上的桑园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和“三沟”配套二是养蚕设施落后据调查,50%的农户无专用蚕室,40%的蚕户蚕具不足;80%的农户蚕室无对流窗或对流窗偏小,空气流通不畅 2.5技术服务跟不上 一是伴随县、镇两级机关的不停改革,造成基层技术服务人员职数降低,甚至偏少;二是村组合并后,村级没有专职蚕桑技术人员,兼职人员队伍也不稳定,满足不了蚕农对蚕桑技术人员的要求,造成老蚕农技术倒退,新蚕农缺乏养蚕和防病科学知识。
3防病方法 3.1宣传、规范蚕病防治技术 一是统一印发宣传材料,技术人员必需到村到户宣传指导,现场规范和矫治多种不妥技术二是技术人员包村包组,以村或组为单位,建立一个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消毒药品、统一防病制度的“五统一”的综合防病制度,果断做到立即、全方面、根本,避免人为留下“死角”三是做好蚕期“三隔离”(前后批隔离,大小蚕隔离,蚕室、贮桑室和生活用房隔离),关键防“三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预防抓“三期”(收蚁期、起蚕期、将眠蚕期),做好“三处理”(蚕沙、蚕病、旧簇具),实施“三专”(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员喂养)的“五个三”工程四是全方面实施养蚕前全方面消,蚕期中常常消,蚕儿眠中四面、空气中消,蚕体蚕座定时消,发觉蚕病立即消,上蔟采茧回山消的“六个消”综合消毒方法 3.2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奖惩到位 在每个秋期生产季节到来前,要做好多种蚕病防治预案,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拨付专题资金,利用广播、讲座、集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县蚕桑主管部门的全部技术人员包镇包村强化“零距离”服务,细化服务的各个关键点和步骤,量化防病的各个指标,果断做到好者奖、差者惩,并和技术职称晋级联络起来,从而调动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发明性,其中我们的关键经验是让技术人员集中力量抓关键,采取“各个击破”的措施,对关键村“老病户”、“低产户”实施包技术、包送药上门、包提升产量的“三包技术”。
每一个技术人员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必需联络1020个关键示范户,使规范化的科学养蚕技术逐步推广实施,实现无病夺高产[57] 4参考文件 [1] 陈端豪.秋蚕期蚕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方法[J].蚕桑通报,2021(4):3435. [2] 董林,乔翠芳,丁汉.秋蚕期蚕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方法[J].当代农业科技,2021(6):184. [3] 李洪.蚕病的综合防治[J].蚕学通讯,2021(1):4344. [4] 吴月芳.浅析东阳市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蚕桑通报,2021(1):6263. [5] 孙黎峰,韩益飞,杨佩华,等.2021年江苏秋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J].江苏蚕业,2021,31(3):711. [6] 张榛,陆秀萍.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蚕业,2021,28(3):5456. [7] 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J].广西蚕业,2021,41(2):2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