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doc
2页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如今优秀的词曲作者和歌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音乐风格的多样也是此前难望其项背的因此,作为一个音乐迷,生活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幸运的然而,现在还有哪一首歌能在你人生转折的关头起重大作用吗?它们也许能鼓起我们表白的勇气,抚慰我们落榜的心灵,但它们已经不可能让我们做出一个影响我们一生的决定——当然,因为一首歌改变自己的一生,看起来如此荒诞 但在可克达拉,当年却有过这样的荣光来自上海、天津、武汉的支边青年,以及刚刚从部队转业的战士,坐着火车唱着歌来到这片水草丰茂的原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如此年轻,如此理想主义,就和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到远东去的苏联年轻人一样那帮俄国小伙在阿穆尔河畔建起了共青团员城,而我们的小伙则在中国的西北角建起了可可达拉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听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我猜音乐一响起你已经恍然大悟:噢,《草原之夜》是的,正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的主题曲《草原之夜》这首歌早已被奉为经典,1990 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
但在当年,它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首流行歌曲,几乎在各个集会场合都能听到一群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一路放歌,更成为那个年代永恒的剪影这也难怪,当年这首歌的词作者张加毅 33 岁,是国内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前途无量曲作者田歌更年轻,才 21 岁,正当青春年华 1959 年,《绿色的原野》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国庆节后,周恩来亲自主持盛大宴会,招待为国庆献礼的文艺工作者他举着酒杯来到张加毅面前,亲切地说:“国庆 10 周年,祝贺《绿色的原野》获得成功,尤其是《草原之夜》非常好听 随着该片在全国各地的公映,《草原之夜》迅速风靡神州以前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边疆小农场——可克达拉,一夜之间广为人知无数的内地青年就是听了这首歌,怀着对新疆的无限向往,投身边疆建设的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64 团场团部,也就是《草原之夜》里唱的可克达拉,我们遇见了 74 岁的退休职工张培善他是 1961 年 9 月从马兰基地转业到可克达拉国营农场的当时我已经看过《绿色的原野》,也听过《草原之夜》,感觉可克达拉真美呀,能来这个地方,很高兴张培善告诉我们,当时兵团领导还收到过清华大学学生的信,里面写着:我要求到兵团去!“如果没有《草原之夜》,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老人感慨着。
确实,《草原之夜》是当代歌曲里很少见的一首,抛开曲子,只读歌词,你依然会被感动,放佛它自身就带着一种宁静的曲调你的脑海里会渐次出现草原、夜色、琴声、姑娘,以及迟迟不见踪影的邮差你放佛能看到那个望眼欲穿的年轻人,又放佛你自己就是那个年轻人与如水的夜色对应的,是明亮的雪山和 和暖的春风,与向往爱情对应的是发展生产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内外兼修这已不仅仅是歌词,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诗实际上,也唯有诗,才富有如此的感染力,才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 今天,《草原之夜》已在 40 多个国家出版、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因为它表达的不是一时一地的事物,而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这,是普世性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草原之夜》的各个版本中,曲作者田歌盛赞刀郎演唱的版本有特点:“刀郎他唱这首歌,有新疆的生活同时他又有特点,他因为在新疆待了那么多年,他了解那里的生活,同那里的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我感觉到是吻合的、深入人心的,能揭示拓荒者的心理,因此他被广大的听众来接受,在全国也很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