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考试政治法律复习提纲.doc
3页第二部分 法律篇一、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运用)1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的重要能力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是法律2 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主要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3 我们维护合法权利的手段有诉讼和非诉讼手段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公益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的最后屏障诉讼分刑事诉讼(犯罪)、民事诉讼(民事纠纷、财产分割等)、行政诉讼(民告官)4 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5 如何同违法犯罪份子作斗争1)同违法分子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与其斗争时,我们要勇敢又要机智,不能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将不法分子抓获。
3)遭到险情时,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求助方法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二、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权利理解)1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一项基本的义务2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基本特征: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期推行和实施),公益性或免费性(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统一年限、统一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4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生的义务: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5 青少年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国家大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很不容易;是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的需要6 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对个人:是个人获取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效途径,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对国家与社会: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国家兴衰,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三、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运用)1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公民的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婚姻自主权、隐私权等公民的身份权包括荣誉权、亲属权、配偶权、监护权2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是公民第一位的重要人身权利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和心理健康权3 生命健康权居在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4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有权请求法律保护;其它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5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人身权利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权其它的自由也难以享受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公,为法律所禁止6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法律对些作了严格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 公民应正确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患病就医,珍视健康;遭遇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不得轻生或自残;遵纪守法,远离暴力与毒品,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乐于助人,当别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四、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保护自己的尊严理解)1 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有关自己的社会评价)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其它人格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2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3 侵犯公民名誉权行为的主要表现以及行为后果1)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是诽谤他人的行为这些都属于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侮辱、诽谤)(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都轻则受到舆论与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4 侵犯公民肖像权行为的主要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
5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分割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其行使 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权6 隐私权:包括住宅不受侵犯;个人信息和通信内容保密侵犯隐私权的表现:监听、监视、偷窥他人生活;偷看日记、私拆他人信件等刺探他人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特殊情况:执法机关在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权行为6 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如何维权?(1)与当事人交涉,使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非诉讼手段);(2)向有关部位反映,寻求帮助(非诉讼手段);(3)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诉讼手段)五、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运用)(一)公民的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二)财产所有权:1 含义: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这里的处分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
包括吃掉、用掉等事实上的处分,也包括馈赠给别人、卖给别人等法律上的处分 2 我国法律通过民事、刑事等手段对公民的财产权加以保护3 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方法:(1)非诉讼手段:与当事人交涉,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物,赔偿损失;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帮助;通过新闻媒体监督2)诉讼手段: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物、恢复原判、赔偿损失刑事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行政诉讼:要求其撤销行政处罚或予以行政赔偿三)继承权: 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1我国公民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容侵犯2 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赠我国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对象:第一顺序: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顺序原则:(1)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的情况下第二顺序才有资格继承,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则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可以继承2)同一顺序,均等分配;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可以优分多分3 继承权发生纠纷时,怎么办?互让互谅,协商解决;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四)智力成果权1 含义: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利权利这种权利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2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3 中学生的智力成果权法律保护,不容侵犯五)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些权利六、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运用)(一)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的九项权利:主要是人身、财产安全权;对商品和服务的知情权;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权、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三)消费者维权的途径:直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或举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借助媒体曝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自身的合法权益前五个是非诉讼手段,后一是诉讼手段)(四)如何防止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主动学习掌握有关消费知识;学会在商品中进行比较、鉴别,提高判断能力;选择适当的、合理的消费行为;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持期、有效期,购买时注意索要发票;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自觉依法维权。
七、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理解)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性质、根本任务、根本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是子法普通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如与宪法相抵触则宣布无效从制度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此外,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2 如何树立宪法意识宪法居于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要认真学习宪法,懂得宪法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作为作斗争八、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1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基本义务: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对家庭的义务。
2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利1)人们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的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体现其职能一方面,有效的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有关键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国家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从而维护人们的公共利益3青少年如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1 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2 行动上:自觉守法用法,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的合法权利,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号召他人一起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律自己,依法维权;积极同一切破坏法治行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九、了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建议权与监督权运用)(一)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1 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因为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2 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