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坤-报纸媒体中网络热词探究.doc
3页报纸媒体中网络热词探究音坤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奇才的云集,网络热词井喷而出, 11F1益受到网民的热捧,其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和意义亦日渐突出报纸媒体如何将网 络热词进行应用?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热词进行描述,其次探讨报 纸媒体应用网络热词的方法,接着对网络热词在报纸媒体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最后 提出了报纸媒体应用网络热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词:网络热词;报纸媒体;新闻报道在社会影响力越來越大的网络世界里,网络热词的传播速度Z快、影响范围Z广己超乎 人们的想象一个紧跟着一个横空出世的网络热词已成为社会热点新闻、新观点、新知识的 高度点睛Z笔,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带着一种“调侃”的意味,同时也反映着广大网民对于事 件的一种看法当今,网络热词已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现实生活,形成了一 种醒目的网络文化和社会现象,其影响力不可低估木文就报纸媒体如何应用网络热词进行 探讨一、 网络热词描述网络热词,是指一切由网民在网络上创造的并具冇一定范围的公认性的新词汇,它与一 定的社会现彖和社会事件紧密联系,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与盛行的热门词语^[112003年,我 国公开网民身份并鼓励大家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互联网开 始成为人们表达民情、畅谈民意的重要渠道。
[2]于是,2004年就出现广做人要厚道”、“94”、 “沙发”、“偶稀饭”等诸多网络热词而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的日益活跃,网络热 词更是井喷而出土“山寨”、“躲猫猫”、“欺实马”、“被XX”、“给力”、“坑爹”、“卖萌”、“hOld 住”、“羨慕嫉妒恨”…等等,构成了独特而又蔚为壮观的语言风景,并以强大的磁性深深地 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下,绝人多数网络热词事实上已摆脱了当初网友纯粹H娱白乐的特性,现在的网络热 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人部分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3]网络热词已越来越被报纸 媒体认可,并逐渐为报纸媒体所广泛应用二、 网络热词进入报纸媒体当网络热词在反映现实牛活方而的作用FI益显露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热词就自 然而然地引起了报纸媒体的“关注”网络热词进入报纸媒体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儿种:(一)报道网络热词事件2010年2月,“最帅最有型乞丐”走红网络后,“犀利哥”事件被全国几十家报纸大小 报纸以至国际著名报纸跟进报道如中国《新京报》的报道是:不耍迷恋"犀利哥”」英国 《独立报》的报道是:英俊中国乞丐吸引“无家艺术”粉丝,意大利《共和报》的报道是: 小国当代波西米亚主义偶像。
以上国内外报纸传媒对“犀利哥”事件的广泛报道,使网络热 词“犀利哥”频频见诸报端二)单独应用网络热词单独运用,指的是将某一个网络热词单独应用到报纸媒体Z中,而不是将整个网络热词 事件进行报道如《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2010年11月10 0),《农民日报》: 中国农科院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给力种业(2012年8刀6 U),《人民法院报》:“蒜你狠”背 景下的金乡涉诉风险预警(2012年7月15日),《潇湘晨报》:中国电影很傻很天真(2008 年2月26 口)等,分别在新闻标题中单独应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蒜你狠”、“很傻很天(三)套改网络热词套改,指的是根据报纸媒体新闻的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将既有网络热词加以套改,给人 一种似曾相识但乂焕然一新的感觉如:主题:“后羿,长沙人民喊你來射日”副题:面对 4()C的高温天气,网友发帖调侃(《潇湘晨报》201()年8月4日),此标题是套改网络热词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中的“…,你妈喊你…”部分内容而来;又如:哥吃的不是 夜宵,是风情(《潇湘晨报》2010年7月14日),由网络热词“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 “哥吃的不是…,是…”句式套改而來;再如:信阿联,得逆转(《潇湘晨报》2010年8月 2日)的原型句式是“信春哥,得永生”,这里,新闻标题则是套用了网络热词“信…,得… 这个形,而具体内容则改变了。
三、网络热词在报纸媒体中所起的作用网络热词,这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也为报纸纸媒体带来 了新的语言元素,其在报纸媒体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一) 增加了报纸媒体新闻报道的牛动、形象性报纸媒体采用网络热词作为新闻语言,往往能使新闻报道更生动、形象,且平添不少时 尚韵味比如“柜族”,表现出了广大网民对“蜗屈族”的苦笑和无奈;“豆你玩”、“蒜你狠”、 “油你涨”等系列热词则是网民们对物价上涨的调侃和不满;而“躲猫猫”、“俯卧撑”、“楼 歪歪”、“桥裂裂”等,更是表达了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讽刺与鞭挞这些网络热词的话语结构 小,含有不少插i军打科、嬉笑巧骂的成分,或者“人话精神”网络热词应用为报纸媒体的 新闻语言,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更生动、形彖的效果,而这正好满足了报纸读者们的娱乐化需 求,给他们带来“欢愉爆米花”[4]可以说,冇了这些网络热词,报纸传媒的报道方式、语 言特点和节奏都有了更多的变化二) 拓展了报纸媒体语言使用的自由度网络热词在报纸媒体中的应用,拓展了报纸媒体在语言使用方面的自由度,这主要表现 在报纸媒体町以选择更多的新词汇来为新闻报道服务于是,新闻报道既可按常规运用传统 语言来行文,也可以冇效地应用清新、幽默、轻松的网络热词来点缀,这就使报纸媒体在语 言选择上的范围更加广泛,语言文字使用的占由度得到了拓展。
警如《徐州日报》的“网客” 专版、《洛阳晚报》的“网友大本营”专版,其发表的文章大都直接來源于网络或是富于网 络风格的文章,就更多地采用了新鲜活泼的网络热词三) 强化了报纸媒体的舆论监督效能网络热词山网民在网络上创造,充分体现了广大网民的舆论监督意识网络热词应用到 报纸媒体无疑将使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能量聚合更为有效,从而有力地强化了报纸媒体的舆 论监督效能比如,弓I起公愤的杭州“富二代”胡斌飙车撞人案,在广大网民对杭州警方车 速“70码”的表述普遍不信任H不满的情况下,迅速催生了网络热词“欺实码”报纸媒体 对“欺实码”这一事件迅速跟进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使这一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 进一步扩大,促使杭州警方不得不了以澄清事实,并对数据失实进行公开道歉[4](四) 使报纸媒体赢得了更大的读者市场随着网络热词社会影响力的口益扩人,应用网络热词以吸引广人网民对报纸媒体的注意 力已成为报纸媒体争取读者、扩大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乙一报纸传媒广泛应川网络热词将 使广人网民在关注网络的同时也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媒体,这将白然而然地为报纸媒体赢得更 大的读者市场如以下网络热词的在报纸媒体中的应用就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潇湘晨报》:APEC反贸易保护,美国“打酱油”;《潇湘晨报》:主题,红绿灯“贪睡”, 后果很严重,副题,延迟开启10多分钟,现场交通秩序乱作一团,市民建议开启时间应尽 可能提前。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影片《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无数网民和影 迷竞相传颂,儿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套改这么一句“群众基础”深厚的热词到报纸媒体 中,读者会倍感新鲜亲近而欣然接受这些熟悉的网络热词在报纸媒体中的出现将毫无疑问 地吸引住网民们的注意力四、报纸媒体应用网络热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热词人都是在对传统语言进行偏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很多对传统语 言进行偏离的网络热词,已经逐渐被传统语言所接受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冇相当 一部分网络热词对传统语言的偏离是晦涩、低俗与奇界的[4]因此,报纸媒体在应用网络 热词时,绝不能來者不拒,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草率、浮华和浅薄一) 规范使用报纸媒体新闻报道的语言以规范汉字为基础,因而,新闻报道在应用网络热词时M注意 规范化如今的网络热词有个显着特点,那就是大多词语热得快冷得也快,网络热词的这种 不稳定性,严格来讲是不符合我国传统语言文字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的[5]那么,如何将那 些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热词过滤在报纸媒体之外呢?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应注意使用国家有 关部门颁布的以及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并被社会公认的网络热词,这些网络热词已被人众广 泛认可和接受,报纸媒体就可以宜接采用,如“90后”、“权力寻租”、“带病提拔”等。
二) 避免“三俗”报纸媒体使用的语言文字对社会能起到强大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因此,报纸传媒在应用 网络热词时必须注意用词健康,避免庸俗、低俗和媚俗这是需要掌握的“分寸”,也是需 要把握的“度”在泥沙俱卜-的网络热词中,有的其实是对现有语言文字的颠覆和Illi解,它 破坏了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表现出了庸俗、低俗和媚俗的倾向因此,对凡涉嫌“三 俗”的网络热词要做到坚决不用三) 加注解释在报纸媒体应用网络热词的过程中,对那些不为人众认可或熟知的网络热词,可以在文 字和语法规范的基础上对网络热词加上引号,并在具后川括号加注简单明了的解释,将词语 交待清楚,让读者便于理解并避免产生误解例如:“油菜”(有才)、“冏”(尴尬)、“杯具” (悲剧)等等结语网络热词是幽默、讽刺、尖锐的民意表达,也是对纷繁芜杂现实的折射,不啻为观察社 会心态的“集成”影像的窗口,它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智慧和法治理性,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 时代精神,是当前网络世界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但由于网络热词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 背景,全凭新奇得宠,报纸媒体在应用网络热词时应“批判性”地接受因此,木文在分析 了网络热词在报纸媒体中应用所具有的积极作用Z后,提出了报纸媒体应用网络热词应注意 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1]李铁锤.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概念并异辨析[j].传媒观察,2012(04): 23-24 ⑵杨丽姐•网络热词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2(6):46-47⑶戚庆燕,刘璞.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tl报头版,年轻编辑所拟[N/OL].2010-11-13,扬子晚报、 新华网.⑷李耿源•报刊如何正确对待和规范使川网络流行语Ljl.记者,2009(08)[5]余宗明.媒介视或下的网络热词和媒体话语变迁[N/OL].2010-05-14,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