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十届名师之路的感想3200字.docx
7页参加第十届名师之路的感想3200字 参加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4月23日我到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整整三天下来,虽然感觉有些累,可我被柏继明、黄爱华、徐长青、唐彩斌等小学数学界名师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让我汲取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柏继明校长的《逆序推理》表现得从容、镇定,她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真不愧是一线教师的“贫民专家”;唐彩斌老师的《植树的问题》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黄爱华老师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处体现着他的教科版“心太软”;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让人明白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
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依赖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他们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拼摆等一系列活动,充分经历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1、通过让学生涂一涂、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来理解什么是面积,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节课吴老师从课题质疑:看到题目后你们想知道什么?然后找学生回答,接着找2位学生涂色,一位涂黑板,一位涂黑板上画的正方形;结果出现涂正方形那位学生先涂完而涂黑板的学生还没涂完,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老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如:摸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文具盒的面;这样孩子们都很踊跃,边摸边找,在摸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表面是一个面,与前面学过的长度不一样吴老师引导从物体的一端摸到另一端,从上到下等,让学生边摸边说,加深对物体表面的理解。
这样有了丰富的感知,也会发现这些面有大有小,吴老师就顺势揭示数学上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由物体表面的大小吴老师又引导孩子比较1号纸、2号纸、3号纸的面积的大小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男生坐正数方格,女生闭眼,男生告诉有24个格格;女生数方格,男生闭眼,女生告诉有6个格格质疑:数格子的多少与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吗?从而发现没有关系,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参与数学活动,怀着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接着吴老师引导学生:那你们说说面积的大小跟谁有关?2、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测一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这些活动,初步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只有三句话,如果光靠教师说,学生背是远远不够的,吴老师为了让他们亲自观察、体验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他设计了让学生量一量,如:师拿出一个正方形的纸让学生量,边长分别是10厘米就是1分米,边长是1分米,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吴老师问学生:什么是1平方分米?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老师又接着问:1平方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呢?生:用字母表示然后让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的纸片,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面积跟1平方分米大小差不更多生举例说明是引导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桌的面积,在黑板上摆,接着用1平方分米纸片测量教师的面积,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发现1平方分米不行,于是引出了1平方米这一单位是让学生表示1平方米从而得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老师又引导学生怎样量橡皮的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厘米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的物体3、吴老师还重视学法的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一味地提倡“让学生自由地想象,个性化地思考问题”,在如今班级授课制情况下,就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所以,吴老师引导学生不管在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还是在通过摸得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后,他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而当学生无法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老师通过商量的语气同学生进行交流,得到“数格”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认知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也能同步得到提高通过听吴老师的课,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教学,不仅符合“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特点,而且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吴老师在课中还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时切忌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内容需要而随意选择生活实例和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学习,降低了数学化的要求另外在“空间与图形”概念教学中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猜想”和“几何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另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徐长青老师关于微课的讲座徐长青老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什么是微课?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微课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程的设计制作,简单三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教学主题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的鲜明特点,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小而精”,一般选择“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作为主题比较适宜第二步:准备素材,制作ppt课件确定讲授的主题后,就需要准备素材,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第三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微课时长一般是5—10分钟,建议在8分钟左右比较适宜 总之:我认为成长的意义在于“思考实践反思和积累经验”, 但是成长的前提是“我愿意”。
做反思型教师,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唯有学思结合,才能促进学以致用教师的学思结合,主要是指教师在学习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后,一方面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式思考,从中检讨得失,寻找生长点;二是用于指导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促进素质和能力螺旋式上升课程研发,它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既不需要多么强的能力,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情感,有一颗对孩子喜欢和热爱的真心,能坚持积累素材、正确筛选、逐步优化等,最终将修成正果,形成自己的微课程我,富有热情,拥有探究精神,渴望优秀卓越,不缺乏一份朴素的情感,还有一颗永远追求上进的爱心,所以,微课程,不再恐惧听完微课程设置的策略后,基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其实所谓微课程,就是将课内话题有规律性的课外延伸,丰富拓展教材的内容,拓展教材的深度和拓宽教材的广度,并形成一定的框架结构,形成体系正如诸老师所说:只要有热情,有兴致,有坚持,善于搜寻,积极筛选,层次分明地安排内容,其实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微课程套用古人的话则是:知者不难,难着不知矣驱除了畏惧的心理,便可以大胆面对;重燃起教育激情,便可以充满斗志;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便可以勇往直前;只要坚定信念,微课程一片光明。
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幸福人生虽然路途漫漫,我们且歌且行第二篇:名师随想(附图)+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