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君黄金台上意.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报君黄金台上意 报君黄金台上意篇1:唐代李贺的诗 李贺代表作品精选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映照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嘹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消极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赏识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那么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闻和材料记载揣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役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役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逸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致的箜篌听到巧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结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展现这种处境,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亮入耳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乐 清亮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类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腾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凝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勋呢?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辉 西陵下,风吹雨 译文 墓地兰花上凝结的露珠,宛如她凄怆的泪眼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入夜时准在一旁等待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辉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啜泣,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译文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贵重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凄怆的泪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吼叫,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更多—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