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 咏梅》.docx
3页《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感知梅花形象;2、诵读品味,学习梅之精神;3、比较陆词,品味不同境界重点:感知梅花形象;学习梅之精神;难点:比较陆词,品味不同境界,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设计一、 激情导入: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请同学们介绍“我了解的毛泽东”(学生自由介绍)师:有人说,毛泽东先是诗人,才是领袖我们感受一下诗人毛泽东的风范课件出示 毛泽东组图,教师用诗词解读图片)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板书课题>解题 :“卜算子”是 ; 咏梅,是这首词的 ,意思是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解读学习目标三、学习新课(一)读梅1、自由诵读,感受梅花形象特征;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2)听视频范读(边听边想,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自由朗读,带着喜爱与赞美去读4)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指导朗读)(5)齐读2、理解词意,体会诗人咏梅情感要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自学后质疑。
二)品梅问题一:自主思考,词的上下阙各侧重写什么?明确:上阕写梅花开放的美好风姿,下阕揭示其精神品质问题二:小组合作,赏析梅花的美(要求:请在文中勾划、批注) 角度: 描一幅画面 品一个妙字(修辞) 感受一种精神 可以这样说: 1、读___________ 一句, 我仿佛看到了一幅___________的画面 2、我喜欢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写出了梅的___________特点(品格、精神)(此环节学生小组合作后,自由展示,及时点拨,不做统一要求)明确:梅花品格------不怕困难、顽强不屈、乐观向上、谦逊无私等三)悟梅问题三:诗言志,诗词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写于1961年12月,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苏联派来专家,调配设备帮助中国但后来由于各国政治分歧,导致中苏关系冷淡苏联撕毁合约,撤销设备。
这是又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毛泽东写下这首词,来彰显伟人胸襟 作者丝毫不畏惧,便写了这首词来表达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问题四:毛泽东一生喜爱梅 ,写梅更是在写人,梅是哪些人的化身呢?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用到的什么写作手法?明确:意在借咏梅来歌咏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共产党人不会向困难屈服的决心,无产阶级革命者必胜的信心全词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板书 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小拓展:你还知道中国人民以这种乐观无畏的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听 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四)比梅问题五: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说说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桌对学)(指名学生展示 ,其他学生补充质疑纠错,及时点拨明确:小序中的“反其意而用之”中的“反其意”主要指这两位作者的立意不同,境界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积极向上、胸怀宽广,意境开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低沉孤傲。
你能不能试着读出两种不同的感情?(学生试读,请学生展示)(五)课堂小结: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托梅言志,感受了梅花的傲霜斗雪,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伟人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明白了在人上道路上要逆流勇进,勇于接受挑战,化茧为蝶板书设计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托物言志 梅 -------- ---------------- - 人顽强不屈乐观向上谦逊无私不怕困难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