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管理}三和印染环境影响自查评估报告.pdf
64页环境管理三和印染环境影响自查 评估报告 环境管理三和印染环境影响自查 评估报告 常熟市三和印染厂常熟市三和印染厂 环境影响自查评估报告 常熟市三和印染厂常熟市三和印染厂 2016 年 11 月 目录目录 1 总论 11 总论 1 1.1 编制依据 1 1.2 评估目的、重点 4 1.3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筛选 6 1.4 评估标准 6 2 建设项目现状分析 102 建设项目现状分析 10 2.1 项目概况 10 2.2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7 2.3 项目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 17 2.4 污染物排放总量 22 3 区域环境概况 243 区域环境概况 24 3.1 自然环境概况 24 4 环境空气影响 304 环境空气影响 30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估 30 4.2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30 4.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3 4.4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34 5 地表水环境影响 365 地表水环境影响 36 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估 36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 36 6 地下水环境影响 386 地下水环境影响 38 6.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 38 6.2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分析 38 7 声环境影响 397 声环境影响 39 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0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0 9 厂区绿化工程建设 419 厂区绿化工程建设 41 10 环境风险评估 4210 环境风险评估 42 10.1 概述 42 10.2 风险识别 42 10.3 风险源项分析 43 10.4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44 10.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44 10.6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45 10.7 事故风险评价小结 48 11 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011 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0 11.1 工程建设的污染防治措施调查 50 11.2 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50 11.3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52 11.4 噪声治理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53 11.5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53 11.6 防治措施结论及改进措施 54 12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5612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56 12.1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56 12.2 排污总量控制对象 56 12.3 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56 13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5713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57 13.1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现状调查 57 13.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7 14 其他 5814 其他 58 14.1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58 14.2 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59 14.3 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 59 14.4 生态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情况 59 15 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 6115 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 61 15.1 评估结论 61 15.2 改进措施 61 附图附件:附图附件: 附图 1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 1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 3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4 项目区域水系图附图 4 项目区域水系图 附图 5 项目生态红线图附图 5 项目生态红线图 附件 12016 年企业监测报告附件 12016 年企业监测报告 1 总论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1.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九号,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国家主席200887 号令, 2008 年 2 月 28 日修订;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 2015 年 8 月 29 日 修订通过,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国家主席199677 号令,1996 年 10 月 29 日公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十二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 二次修正,2015 年 4 月 24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2012 年 2 月 29 日十一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5 次会议修正通过,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家主席200277 号 令,2002 年 10 月 28 日通过,2003 年 9 月 1 日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 国家主席20084号令, 2008 年 8 月 29 日通过,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1.2 环境保护法规、规章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 (2) 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环发2005114 号) ; (3) 关于印发的通知 (环发2012130 号) ;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部令第 33 号,于 2015 年 4 月 9 日公布,自 2015 年 6 月 1 日起执 行; (5)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517 号,2015 年 4 月 2 日国 务院印发,2015 年 4 月 16 日发布; (6)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 号) ; (7)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 号) ; (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2013 年 2 月 16 日修正; (9)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 知 ,环办201430 号; (10)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 1993第 38 号令) ,1993 年; (11)江苏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 (苏发 964 号) ,1996 年; (1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3.12.29 通 过,1997.7.31 修订,2004.12.17 再次修订,2005.1.1 施行; (13)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的决定 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 2012 年 1 月 12 日通过,自 2012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14)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通过,2015 年 2 月 1 日,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5)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环境保 护厅苏环控1997122 号) ; (16)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1998 年 9 月; (17)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2 年; (18)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批复(苏政复200329 号) ,2003 年 3 月; (19)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 2012 年 1 月 12 日; (20)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苏政办发201243 号) ; (21)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审批工作的 通知 (苏环管2008270 号) ,2008 年 10 月; (2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2 年本)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9 号); (23)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 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 号); (24)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苏政发2013113 号) ; (25)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 苏政发20141 号 ; (2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 ,国发201126 号; (27)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苏政发200692 号,江苏省人民政府,2006 年 7 月 20 日; (28)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 本) 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 号; (29)关于印发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 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 的通知 ,苏环便管200422 号,江苏 省环保厅,2004 年 2 月; (30)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的通知,苏环 管200246 号,2002 年 5 月 21 日; (31)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苏 环办2013283 号) ; (32)关于印发 ,苏环监200613 号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33)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的通知 (苏政发201251 号) ,2012 年 4 月 17 日; (34)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 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环办201171 号; (3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审批工作的 通知 ,苏环管2008270 号,2008 年 10 月 8 日; (36)关于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严格环境影响 评价准入的通知 ,苏环办2014104 号; (37)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环发20154 号) ; (38)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 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苏府办201618 号)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8)关于环评文件(报告书)中环境监测内容的要求 ,江苏 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2009 年 7 月 27 日; (9)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相关内容编写技 术要求(试行) ,苏环办2013283 号; 1.2 评估目的、重点 评估目的、重点 1.2.1 评估目的 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 确定污染源排放特征、 主要污染因子, 并结合现状监测数据,对现有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 评估,分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进一步需要改善的措施及对 策,促进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规范环保管 理,推动经济社会和环保协调发展。
1.2.2 评估重点 根据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特征, 确定评价工作重点如下 : (1)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是否相符 (2)项目选址是否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 (3)项目运营期间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物是否能够 达标排放,能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2.3 评价范围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 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 1.2.3 表 1.2.3 评价范围表表 1.2.3 评价范围表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大气以厂区为中心,半径 2.5km 的圆形区域 水环境白茆塘 声环境厂界外 200m 范围 风险评价以厂区为中心,半径 5km 的圆形区域 1.2.4 敏感保护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