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陆游表示爱国的诗词三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1936813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7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陆游表示爱国的诗词三首 1、《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鉴赏 这首诗应当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希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肤浅、热闹、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但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殊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状况下,更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原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其次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观察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说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无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哀思转化为激扬。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心情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盼望寄予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遗忘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知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简单的思想心情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决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扬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鉴赏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参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闹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地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阔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诗一开头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原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宏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肤浅,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旧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遗忘得干洁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绝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盼望、绝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肤浅的心声诗境宏伟、严厉、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河”,指黄河,培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亮突兀、苍莽无垠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奇伟壮美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得意,象征着民众的顽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

      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落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阔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熬煎历程的长期,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决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希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固然,他们还是不断地希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剧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3、《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喜爱祖国的宏大精神,提醒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缘由所在。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说明诗人对前途仍旧布满着盼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苦痛与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喜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由于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临时遭受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肯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兴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采纳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方法只能单独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盼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