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变人形》赏析演示课件.ppt
25页活动变人形 王蒙 12小教文1 人物关系姜赵氏姜静珍(大女儿)姜静宜(二女儿)倪吾诚倪藻(弟)倪萍(姐)2倪吾诚中西文化结合的畸形儿3“魔鬼”形象静珍4古怪女孩倪萍5寄予希望的形象倪藻6活动变人形人物赏析 活动变人形中的故事简单,人物角色也不多细数起来只有:倪吾诚、姜静宜、姜静珍、周姜氏、倪藻、倪萍等由于小说不重在写情节,因而我们对这些角色的认识,更多的不是从故事中所得,而是从作者对他们生活习惯的描写,及他们各自的语言上来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丰满的人物是知识分子的畸形儿倪吾诚和传统寡妇姜静珍倪吾诚中西文化结合的畸形儿静珍魔鬼形象倪萍古怪女孩倪藻寄予希望的形象7倪吾诚中西文化结合的畸形儿 倪吾诚是一个从封建地主家庭中分化出来的人物,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从小就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叛逆性,对中国文化的痼疾更是深恶痛绝但是倪吾诚本质上又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一个无能者;他性格怯懦,夸夸其谈,满口高论,但又没有责任心和做实际工作能力;去欧洲留学不仅没有学到本领,反而变得更偏执、怪异作者对倪吾诚的刻画,没有就事论事地谈论倪吾诚的性格,而是将它放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上定位,展示了他的生存悲剧,同时也显示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和有限。
8倪吾诚性格中传统与西化的比较西化倪吾诚性格中传统与西化的比较传统10传统与现代的错位一、直而不正的人格取向11传统与现代的错位二、有自信、有理想却流于空谈的人生价值取向12倪吾诚悲剧性格原因13“魔鬼”形象静珍 静珍是个魔鬼, 这是小说的主人公倪吾成对她的评价这评价虽有个人的感情成分在, 但也不失为中肯静珍一出场就在与扰了她请梦的猫叫的“ 骂战”中泄露出了她灵魂中那股仇猫和仇人、仇世的阴森森的魔气 她一跳老高, 她“ 呸呸呸呸呸呸”呼了一顿, 她想象着她已经抓住了那么一只肚皮滚圆眼放绿光的虎皮猫那是邓恶和无耻的化身她的管帚疙瘩每一下都打在这魔鬼的猫的腹部, 打得猫遍体淋血 在这骇人的想象之后, 她又开始了使人震惊的早妆在早妆的最后一道程序象征性地涂唇膏完成的一刹那, 她的面部肌肤微微抽搐神情突变 周姜氏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象的无助、悲惨、绝望和残酷她又哼地冷笑了一声想算计我么, 想让我进你的圈套连环计么, 想剥我的皮抽我的筋, 喝我的血吃我的肉么, 你算瞎了你的眼睛 于是, 她开始了“ 疯狂的、沉醉的、忘我的和完全非理性的”破口大骂这便是人称母性的静珍面对这如此骇人的想象和举止, 难怪作者会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痛叫, “ 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女性人类中善良、美丽、纯洁、柔弱的充满诗意的花朵, 怎么会幻化为这样一丝干枯、歪斜、锋利、无情、令人望而生畏的荆棘呢”14 中年静珍的性格有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女性:既是封建文化的殉葬品, 也残酷地剥夺别人, 又是值得同情的自食者令人怜悯而又惊慷。
15金锁记曹七巧与活动变人形静珍 七巧与静珍有太多的不同, 又有太多的相似 曹七巧与姜静珍出身、经历不同, 性格、修养各异, 却同样被绑上了封建婚姻的祭坛, 两个曾经青春美丽的女性在这祭坛上都风化成了没有生命的牺牲出身背景与早期性格16金锁记曹七巧与活动变人形静珍 七巧与静珍都是在青春妙龄开始守寡的, 但二人对待“贞洁”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17金锁记曹七巧与活动变人形静珍 七巧与骨痨丈夫育有一儿一女长白、长安; 静珍虽膝下无子, 却有视为己出的外甥和外甥女倪藻、倪萍对待下一代, 七巧与静珍也迥然不同18金锁记曹七巧与活动变人形静珍 七巧和静珍都是作者笔下变态的女人,只是七巧的变态主要体现为虐他, 而静珍更多的是自虐19金锁记曹七巧与活动变人形静珍 中国传统女性形像是贞静贤淑、没有欲望的,而七巧与静珍瓦解了这一古老的东方神话不管男权社会的礼教陋俗如何残酷禁锢、扼杀她们自然的人性、本能的欲望, 那源自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人欲之火是浇不灭的, 不能正常燃烧、正常释放, 人性就只能扭曲变形、自残自虐乃至虐他残他这两个罂粟一样美丽而残忍的女人带给读者的是太多的思考, 太多的回味, 太多的对男权社会伦理纲常以及封建陋俗的愤慨, 太多的对那凋零、变质的女性之花的惋惜, 太多的对业已丧失的自然人性、原始生命力的呼唤。
20古怪女孩倪萍21活动变人形的思想与艺术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王蒙新时期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也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作家怀着浓烈的优患意识, 对五千年传统文明、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作品通过倪吾诚的家庭纠纷, 写出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文化形态的殊死斗争, 写出了中国封建家庭的极端腐烂和解体, 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软弱性, 人民革命的必然性, 条条道路通向革命的复杂性, 和改造中国的社会风习、文化形态的极端艰巨性, 也写出了这种蜕变期的非革命知识分子及没落地主分子的绝望、扭曲、丑恶和痛苦, 昭示给我们以咀嚼不尽的意义22熔铸在人物中的作者的独特发现和审美理想23对一个民族灵魂的精神审判24 谢 谢 观 赏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