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D类教师招考考试要点.doc
10页《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考点预测教育常识必备要点·常用教学原则原则含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直观性教师应当尽量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结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启发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结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巩固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量力性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限度而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规定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必备要点·教学评价分类标准概念判断要点实行功能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之前;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限度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之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之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限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成教学目的的限度运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评价对象团队的平均成绩绝对性评价(目的参照评价)预期的教学目的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对象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方面必备要点·德育原则原则含义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抱负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对的的方向发展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规定,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积极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结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对的的思想品德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结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把提高结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悲观因素必备要点·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结识、形成对的观点的方法2)楷模示范法:用楷模人物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4)陶冶教育法:教师运用崇高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5)道德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涉及奖励、处罚、评选和操行评估必备要点·强化的类型类型条件行为发生频率强化正强化给予快乐刺激增长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撤消厌恶刺激处罚正处罚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处罚撤消快乐刺激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必备要点·学习动机分类标准具体分类名称注释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自身的爱好相联系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根据动机行为与目的的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的相联系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的相联系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爱好、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盼望在学习上的反映结果策略选择●课堂突发事件解决【突发事件解决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要从教育入手,本着教育从严、解决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2.目的性原则:对的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整体上关怀并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3.针对性原则: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之以不同的解决方式4.客观性原则:依据事实真相去分析和解决,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5.启发性原则: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诱导他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悲观因素6.有效性原则:要用“育人”的眼光去看事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坏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7.一致性原则:教师的班级工作一定要顾及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解决突发事件时,各种因素和力量应力求步调一致,互相配合8.冷解决原则: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测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因势利导:指顺着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地引导发展优点,克服缺陷,力求使外部的诱导、启发,通过学生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2.随机应变:迅速地判明情况,及时地拟定行为方向,采用果断的措施要适时根据情况,灵活果断地解决事先未预料的问题,及时调节,消除矛盾3.掌握分寸:实事求是,通情达理,且说话合度、行为得体、方式适宜;使学生口服心服。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可以估计情势,考虑学生年龄、经验、结识水平、以及学生性格、脾气等,并选择恰如其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4.审时度势:审时是仔细研究时局;度势是估计情况变化,针对实际选择对的的教育方法,这就规定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5.对症下药:要有的放矢地采用有效措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在教育个别学生的同时又要对集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策略1.换位思考,理解感受:站在家长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对于彼此之间出现的分歧或者不理解,可以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对于孩子的问题可以采用先扬后抑、先褒后贬的交流方式2.安抚倾听,互相信任:教师应当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针对家长的质疑或者不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安抚,同时还要表达对家长作为教学配合者所起作用的信任与肯定,缓解紧张情绪和氛围的同时,获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3.目的一致,互相合作:教师要起到“身正为范”的教育示范作用,而家长则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对孩子的督促、引导,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补充、有机统一、形成正向合力4.有效沟通,保持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网络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在校学习表现,聆听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长期有效的良性互动交流机制。
综合应用能力(D 类)考点预测理论要点·“以人为本”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理论要点·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发明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的,即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积极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发明性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的,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成目的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理论要点·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具体涉及:1.平等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其重要性来自教育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涉及:一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特殊群体的受教育的权利2.享有教育资源权受教育者有参与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3.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4.获得公正评价权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完毕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5.申诉与诉讼权受教育者有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理论要点·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长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1.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2.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3.高中生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4.高中生情感发展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理论要点·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1.要树立对的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对的解决师生矛盾理论要点·教学目的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的重要涉及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解决、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的重要涉及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涉及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