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序渐进考网规笔记第2章.doc
14页循序渐进考网规】系列笔记根号三平方 收集整理,更多考试资料,请访问51CTO软考资料第2章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2.1设计基础(P272-291) 1、网络基本元素 计算机网络由多种基本元素组合而成,常见的网络基本元素包括计算机平台、应用软件、物理设备和拓扑结构、网络软件和实用软件、互联设备和广域网连接等 2、网络互联设备 注意参阅P274表2-1 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包括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熟记P275图2-1 3、网络性能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对网络性能参数的考虑是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考虑的网络性能参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延迟、带宽、容量等 4、网络设计文档 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设计过程中填写的各种图表,可称为工作表格;另一类是应编制的技术资料或技术管理资料,可称为文档或文件 文档的质量: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 文档的管理和维护:注意6个方面的事 2.2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P292-303) 1、网络生命周期 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被称为网络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网络的生命周期至少包括网络系统的构思计划、分析设计、实时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它首先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次循环迭代的动力都来自于网络应用需求的变更;其次每次循环过程事,都存在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调试和运营维护等阶段 目前没有哪个迭代周期可以完美描述所有项目的开发构成,但是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四阶段周期:构思与规划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实施与构建阶段和运行与维护阶段长处:工作成本较低、灵活性高 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需求较为明确、网络结构简单的网络工程 五阶段周期: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优势:所有的计划在较早的阶段完成,所有负责人对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进度都非常清楚,更容易协调工作 缺点:比较死板,不灵活 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需求较为明确,在一次迭代过程中需求变更较小的网络工程 六阶段周期: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设计优化、实施及测试、监测及性能优化 偏重于网络 的测试和优化,侧重于网络需求的不断变更 适合于大型网络的建设工作 2、网络开发过程 网络开发过程主要是指一次迭代过程 由于网络工程中,中等规模的网络较多,主要讲了五阶段迭代周期方式 5个阶段是:需求分析、通信规范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安装和维护。
在这5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必须依据上一阶段的成果,完成本阶段工作,并形成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这些阶段成果分别为“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 3、网络设计文档要素 教材暂无相关内容 2.3网络需求分析(P303-330) 1、 需求分析内容 业务需求: 包括以下内容:确定主要相关人员、确定关键时间点、确定网络的投资规模、确定业务活动、预测增长率(确定网络的伸缩性需求)、确定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确定Web站点和Internet的连接性、确定网络的安全性、确定远程访问 输出--业务需求清单(具体内容参见P307-308内容) 用户需求: 为了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收集用户需求过程应从当前的网络用户开始,必须找出用户需要的重要服务或功能 收集用户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用户的交流,网络设计者应将技术性语言转化为普通的交流性语言,并且将用户描述的非技术性需求转换为特定的网络属性要求 输出--用户服务表(具体内容参见P311表2-4)应用需求: 应用需求收集工作应考虑如下因素:应用的类型和地点、使用方法、需求增长、可行性和可用性需求、网络响应。
这些需求因素的收集工作,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完成,一是从应用类型自身的特性角度,另一个是从应用对资源的访问角度 应用的种类较多,基中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4种:按功能分类、按共享分类、按响应分类、按网络模型分类 输出--应用需求表(具体参见P314表2-5) 计算机平台需求: 收集计算机平台需求是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需要调查的计算机平台主要分为5类: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 输出--计算机平台需求表(具体参见P318表2-6) 网络需求: 包括以下内容:局域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性能、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城域网/广域网的选择 输出--局域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城域网/广域网选择等分项需求表 2、业务流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教材中暂无具体内容 3、通信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教材中暂无具体内容 4、网络设计的约束条件(P301-303) 政策约束、预算约束、时间约束、应用目标检查 这些约束条件的冲突问题可以依据两种解决,一是由用户的信息主管部门协调解决,一是针对冲突的约束条件排定优先级,优先满足最高级别的约束条件。
5、需求说明书编制 a、数据准备: 第一步是要将原始数据制所表,从各个表看其内在的联系及模式 第二步是要把大量的手写调查问卷或表格信息转换成电子表格或数据库 另外,对于需求收集阶段产生的各种资料,都应该编辑目录并归档,便于后期查阅b、需求说明书的组成 说明书应该做到尽量简明且信息充分,以节省管理人员的时间 两点要求:首先,无论需求说明书的组织开工如何,网络需求说明书应包含业务、用户、应用、计算机平台、网络5个方面的需求内容;其次,为了规范需求说明书的编制,一般情况下,需求说明书应该包括以下5个部分: 综述 需求分析阶段概述 需求数据总结 按优先级排队的需求清单 申请批准部分 注意对照P329-330页内容,熟悉上述5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2.4通信规范(P330-357) 1、通信规范分析 包括:通信模式分析、通信边界分析、通信流分布分析、通信量分析、网络基准分析、编写通信规范 2、通信模式 通信模式基本与应用软件的网络处理模型相同,也分为4种: 对等通信模式: 参与的网络节点是平等角色,即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享受者 流量通常是双向对称的 最大用用途在于局域网段中,另外还有P2P。
典型的对等通信模式包括以下内容:(1)利用P2P协议的BT、超级旋风等软件(2)处于远程站点的商业人员之间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会议是对等通信应用的一个例子 在进行通信规范分析时,可以认为对于每个节点来说,都抽象成一个双向的输入输出流,该流的输入和输出流量一致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式: 由服务器负责进行应用计算、客户机进行用户交互的通信模式,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有其方向性,通信流取决于各个客户机使用的应用程序类型 信息流量以双向非对称的方式流动,可以分解成客户机至服务器和服务器至客户机两个住处流向,在不同的应用中,这两个流向的通信流量是不同的,要分开进行计算1)服务器至客户机流量大:主要是多媒体类型服务,基于HTTP协议的WWW服务、OLAP等服务,也属于这种情况可以忽略客户端至服务器端的流量2)客户机至服务器流量大:应用比较少,是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服务主要是监控、日志等类型的服务,在进行通信规范设计时,可以对服务器至客户机的流量进行忽略3)双向流量大:大多数应用双向的流量都比较大在进行通信规范设计时,这类服务的双向流量都不能被忽略,应根据应用的情况评估流量的大小。
浏览器-服务器通信模式: 是三层模式与四层模式的典型代表这咱模式较为特殊,可以将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看成是一个典型的C/S通信模式,而将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看成是一个只有一台客户机的C/S通信模式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一般 情况下属于“服务器至客户机流量大”的类型;而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一般属于“双向流量大”的类型 分布式计算通信模式: 它的常务委员流量特征比较复杂,一般 情况下系统中存在少量任务管理节点和大量计算节点通信流量难以预测 大多数时候,网络节点会同时工作在多种模式下 3、通信边界 通信边界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 局域网通信边界: 主要是网络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主要是通过划分冲突域和广播域来限制通信量 在网络中划分广播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交换机上提供的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路由器连接多个交换机形成的广播域 一般情况下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就是一个独立的物理广播域VLAN划分出来的广播域是逻辑边界 广域网络中的通信边界: 广域网的通信边界,主要由路由的自治系统、路由协议中的域和各局域网构成。
虚拟专用网络的通信边界: 实现VPN的协议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工作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L2TP等隧道协议,第二种是工作于第三层网络层的IPSec、GRE等隧道协议,第三种是依据标签封装机制而形成的MPLS VPN技术4、通信流量分布的简单规则 80/20规则:对一个网段内部的通信流量,不进行严格的分布分析,仅仅是根据对用户和应用需求的统计,产生网段内的通信问题大小,主为总量的80%是在网段内部的流量,而20%是对网段外部的流量 80/20规则适用于内部交流较多、外部访问相对较少、网络较为简单、不存在特殊应用的网络或网段 20/80规则:根据对用户和应用需求的统计,产生网段内的通信总量大小,认为总量的20%是在网段内部的流量,而80%是对网段外部的流量 虽然80/20规则和20/80规则是一些简单的规则,但是这些规则是建立在大量的工程经验基础上的 5、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 (1)把网络分成易管理的网段 (2)确定个人用户和网段应用的通信流量 (3)确定本地和远程网段上的通信流量 (4)对每个网段重复步骤(1)~(3) (5)分析基于各网段信息的广域网和网络骨干的通信流量。
6、网络基准 基准法是更为精确的基于通信流量的计算法对于升级的网络工程,基准法可替代通信流量计算法作为设计依据,也可以配合合用;对于新建网络工程,可以使用基准法中的仿真机制,作为设计工作的验证机制 采用基准法测量需要专门的监视器设备和应用软件,一般很昂贵,所以通常只依靠估算法确定和记录网络的性能但是只要条件允许,最好能同进使用估算法和基准法 7、编写通信规范说明书 通信规范说明书是通信分析阶段的主要产物,它描述的是当前网络正在做什么 通信说明书由下面主要内容组成: 执行情况概述、分析阶段概述、分析数据总结、设计目标建议、申请批准部分、修改说明书2.5逻辑网络设计A(P357-408) 1、逻辑设计过程概述 逻辑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 确定逻辑设计目标 网络服务评价 技术选项评价 进行技术决策 (1)逻辑网络设计目标 目标主要来自于需求分析说明书中的内容,网络需求部分一般情况下,逻辑网络设计的目标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合适的应用运行环境 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 合理的网络结构 合适的运营成本 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能 逻辑网络的易用性 逻辑网络的可管理性。
逻辑网络的安全性 (2)需要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