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17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6303130
  • 上传时间:2024-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8.15KB
  • / 1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 年 5 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总结回顾 2第一节 发展成就 2第二节 存在问题 12第三节 发展环境 14第四节 总结展望 15第二章 战略目标 16第一节 指导思想 16第二节 发展战略 17第三节 发展目标 18第三章 主要任务 25第一节 调整供给结构, 建设文旅强市 25第二节 推进人文滋养, 升华世界客都 40第三节 实践主客共享, 打造品质城市 54第四节 深化改革创新, 建设制度高地 65第四章 实施保障 69第一节 健全统筹协调 69第二节 加强政策支持 70第三节 加强用地供给 71第四节 加强人才建设 71- 1 -第五节 加大资金投入 72第六节 强化保护发展 73附录 1 梅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旅游重点项目库 74附录 2 县(市、区) 发展指引 86- 2 -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是我省奋力在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 第一个五年, 也是梅州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北部生态发展 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 “十四五”时期将面临一 系列 新特征新要求, 梅州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 理念,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梅州 在发展理念上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 侧改革、强化优势与补足短板、特色发展与全域示范, 为打开梅 州建设文旅一线城市新局面指明方向《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依据中央省、 市关于文化广电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 立足北部生态 发展区定位, 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进一步推动老 区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 主动参与、对接、支持、服务“两 个合作区”建设, 并结合梅州市实际进行制定, 系统总结“十三 五”时期发展成就, 深入剖析“十三五”时期发展问题, 在 2035 年建成“世界客家文化名城”“世界旅游目的地名城”远景目标 引领下, 明确“以要素转化延伸产业链条, 以人文滋养指导城市 发展, 以科技要素驱动品牌创新, 以存量更新激发发展活力”的- 1 -目标路径, 打破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边界, 在产业结构调整、 人文环境营造、公共服务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全方位融合发 展, 努力将梅州建设成为文旅一线城市, 打造“东亚文化之都”, 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客家文化 (梅州) 生态保护 区, 打造广东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擦亮梅州世界客都品牌 , 奋力开创全市文化广电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规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引领梅州开启文旅一线城市建设新 征程, 推动文化、广电、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对 梅州市未来五年文旅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章 总结回顾第一节 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文化、广电、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阶段 , 梅州市开展了丰富的探索, 文化、广电、旅游的受重视程度、建 设速度、发展势头空前, 初步形成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 享的文化、广电、旅游发展新格局, 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形 成多项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改革创新实践经验, 文旅大市基本 面初步形成一、文旅大市基本面形成“十三五”时期, 梅州市在文旅品牌创建、新兴业态引进、 人居环境营造上全面发力, 从“十二五”时期的文旅明星城市逐步向文旅大市转变, 确立文旅大市基本面- 2 - ( 一 ) 提升文旅地位, 主要指标居粤东西北第一十三五”期间, 梅州市基本确立文化和旅游业为战略支柱 型产业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五年位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全 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 2016 年的 3573 万人次, 增长至 2019 年的 4990 万人次, 年均增长 11.8%; 旅游总收入由 2016 年 377 亿元, 增长至 2019 年的 550 亿元, 年均增长 13.4%, 完成“十三五”规 划 目标。

      ( 2020 年因受疫情影响, 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 1264 万 人次,旅游总收入 107 亿元)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 2016 年 22.79 亿元, 增长至 2019 年的 28.70 亿元文化和旅游业已经 成为梅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化的重要依托力 量, 对城市综合发展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 二 ) 以创建为抓手,高端文旅品牌位居粤东西北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 “世界客都· 长寿梅州”城市文旅品牌开始 打响获评中国地级市第二个“世界长寿之都”; 大埔县、蕉岭 县获评“世界长寿乡”; 创建海内外 23 个旅游推广中心, 成为全 国“ 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十强城市, 文旅品牌的美誉度、影响力 不断提升此外, 梅州市在城市节事、行业展会和区域协作方面 深化品牌效应举办林风眠诞辰 120 周年纪念活动, 林风眠纪念 馆落成开放,举办卡拉比• 丘数学大会,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建成 开放; 高标准承办“中国旅游 日 ”广东主会场活动、客家文博会、 客家文化( 非遗) 艺术周、花灯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旅主题活动; 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闽粤赣十三市、“一 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文化旅游深度合作, 打造互联互通、错位- 3 -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普及性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创建工作, 全面优化公共服 务供给梅县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埔县、丰顺县、平 远县、蕉岭县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高等级文旅企业品牌不断涌现, 产品供给提质增量新增国 家 3A 以上旅游景区 15 家, 共 39 家,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列 全省第 2; 星级饭店 26 家 ( 5 星级 2 家) , 星级民宿 12 家; 客 天下入选广东省旅游度假区名单; 3 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村;新增旅行社 19 家高等级景区和高等级酒店数量居粤东西北 地区首位 ( 三 ) 引进新兴力量, 多项文旅新兴业态探索引领全省十三五”期间, 梅州产业招商精准发力, 引进科技旅游、 民宿度假、夜间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业态, 大项目加速落地 引进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 推出夜间旅游项 目, 招商棕榈股份、 翼天文旅打造时光梅州和客都人家项 目, 补足梅州在夜游文化商 业街区及夜间旅游演艺项 目 的空白; 科技赋能文旅发展, 催生五 华足球科技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客都人家等一批科技含量 高的新兴景点; 客都人家、五华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投资 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文旅项目加快落地。

      民宿度假发展模式引领全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民宿业 管理政策, 出台《梅州市民宿 (客栈) 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 , 培育良好民宿生态; 以精品酒店的方式推动城市酒店建设, 涌现 鸿儒文化酒店、钧质楼、新飞腾等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品质- 4 -精致的精品酒店; 小微型精品民宿崭露头角, 涌现一批如三舍民 宿、花间慢民宿、钧质楼民宿、醉美书院民宿等高品质民宿, 助 力乡村振兴体育旅游成为梅州文旅新名片 围绕世界球王李惠堂品牌发 展体育运动旅游, 开建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 富力足球学校 , 孵化体育训练集聚产业; 体育康复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延伸 体育旅游产业链条; 梅州马拉松、 自行车、足球、户外运动等赛 事运动常态化以乡贤资源为纽带, 吸引各类国际高端要素进入梅州, 并形 成产业孵化依托林风眠故居修缮工程、林风眠诞辰 120 周年纪 念活动, 促进中国美术学院等美术艺术资源进入梅州, 参与“ 一 城两坊”城市重点空间美学营造; 借助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 士影响力, 建成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 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学 术论坛, 谋划建设数学小镇, 推动数学科学在蕉岭生根; 与微生 物专家吴清平院士合作举办“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 坛, 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团队合作举办“中国乡村 复兴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 提升专业领域影响力。

      ( 四 ) 贯彻文旅思维, 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 梅州市运用文旅思维, 推进城乡人居环境 整治提升, 营造“处处皆风景”的城市面貌在人居环境整治上, 以“公园城市”理念高水平建设嘉应新区, 打造美丽梅州的窗 口 和样板区;持续开展“美丽梅州· 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 “最靓屋夸”评选等活动, 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 深入推进“厕- 5 -所革命”, 推出“客都驿站”智慧公厕, 创新公共厕所管理运营 模式 以文旅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建成 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乡村文化鲜明、旅游服务质量较好的特色村,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二、城市人文环境战略性提升城市人文环境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的重 要领域, 梅州市在“十三五”时期初步形成以高颜值城乡风貌、 高质量遗产活化、高水准文艺创作为核心的“人文滋养城市”发 展路径 ( 一 ) 开启人文滋养城市新探索十三五”期间, 梅州市开始探索以城市美学提升文化引领 力的发展路径, 以林风眠诞辰 120 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 开展林 风眠故居修缮、林风眠艺术公园、 阁公岭村和沿线环境整治提升 工作, 提升城乡整体风貌; 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 在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助推产业发展振兴、传承发展林风眠美术 文化、推进林风眠艺术宣传与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 以人文精神 为灵魂全面提升城市人文环境; 打造梅州“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 教育之乡”, 培育文化产业平台, 推动更多艺术人才参与艺术创 作; 启动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 一城两坊”保护开发利用 工作, 以文人辈出的历史文脉、“修旧如旧”的建设原则焕发“老 梅城, 新活力”。

      ( 二 ) 创新文化遗产保育活化十三五”期间, 文物分类保护工作卓有成效通过保护修- 6 -缮成功申报狮雄山遗址、花萼楼、泰安楼、光禄第、肇庆堂、 中 山纪念堂 6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处广东省文保单位, 文 物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共 526 处 (其中国家 级 11 处、省级 87 处、市级 138 处) , 国、省级总数位列广东第 1 位, 占全省 12% 出台《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 完成全 市客家围龙屋和名人故 ( 旧 ) 居普查工作, 现存客家围龙屋 4367 处, 名人故 ( 旧 ) 居 422 处出台《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 全境入选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 拥有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 87 处深入开展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活化利用工作, 相关县 (市、 区 ) 已成立工作小组开展专项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