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4页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ɡ) 狁(yǔn) 伶俜(línɡ) 否泰(pǐ)B.愆期(qiān) 戍守(shù) 葳蕤(ruí) 三匝(zhā)C.垝垣(ɡuǐ) 侘傺(zhà) 蹑(niè) 子衿(jīn)D.汤汤(shānɡ) 鸷鸟(zhì) 纨素(zhí) 暧暧(ài)【解析】 B项,“匝”应读“zā”;C项,“侘”应读“chà”;D项,“纨”应读“wán”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 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厌:满足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解析】 C项,“可怜”应为“可爱”之意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解析】 A项,古:一直到;今:另提一事。
B项,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邮电事业总称C项,古:走投无路;今:经济困难D项,坏运气和好运气答案】 D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解析】 B、C、D三项中的“相”都是“相互”之意答案】 A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解析】 A项,应是“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答案】 A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到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②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③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名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净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④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
这是三种不同的以禅喻诗摘编自袁行霈《诗与禅》)6.下列对于诗与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于文学范畴,禅属于宗教范畴,二者的归属、旨趣都不同B.诗与禅建立联系是在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诗人广泛地受到禅的影响,而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充满理趣,到宋代,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D.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解析】 “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答案】 C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文学批评著作问世后,人们对于其以禅喻诗的评论有不同看法,引出了一千多年的诸多争论B.“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C.王维的《鹿柴》并没有禅语,之所以能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D.中国诗歌的艺术风格冲和淡泊,在以禅喻诗成为风气后,这种风格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可见,禅对诗的风格是有影响的。
解析】 A项,“一千多年”有误,扩大了范围,第一段说“将近一千年”;B项,“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文中无据,第二段说“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C项,“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说法太武断,第三段说“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答案】 D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赋予禅的是外在的形式,禅赋予诗的则是内省带来的理趣,由此可见,禅对诗的影响更大更深刻B.船子和尚写了垂钓的情景和过程,丝纶、水波、游鱼、月明等意象丰富,寄寓随缘任运的禅理,意境之美可以和《江雪》《渔歌子》相比C.以禅喻诗细分起来有三种: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者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D.禅言诗有些是用禅语阐述禅理,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可取之处不多,因此不能流传至今解析】 “因而不能流传至今”有误,文本无依据,强加因果答案】 D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晴、雨霁三游西湖史 鉴钱塘为东南佳丽,而西湖为之最重山环之,名藩枕之,凡峰峦之脉络,城郭之逶迤,台殿亭榭之参错,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天光水色,颠倒上下,烟云起灭,其状万殊。
而酒棹游橹往来交互,歌吹之声相闻,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无日而息也,其盛矣哉!客来钱塘时,侨居宝石山上,湖之胜,尽在几席下,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虽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时春日妍丽,湖水明净,万象在下,柳色微绿,梅花犹繁盛,点缀远近篙师刺船,纡回宛转,傍湖徐行,而卖花献技之人,皆乘小红船凫飞水上,迎前尾后,由东至南,由南至西、至北,复至东而休焉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凡所履历,并记之:孤山在湖北,去岸犹二里许,无所连系,林和靖墓在其上,后人建祠肖白香山、苏东坡并和靖,曰“三贤堂”庆乐园在湖南,今废,惟太湖石在耳园昔为韩侂胄山庄,初名“胜景”后韩侂胄诛,入官,更今名云后五日,其再游也,主则杭人归生,客则惟邦彦、明德不至,余咸在,凡六人是日风雨交作,船不得出外湖,惟在断桥内迤逦行耳顾望四山,云雾蒙幂,俨如水墨画中继南笑指曰:“天殆欲别出一奇乎?然对此无言,山灵亦将笑人矣因共联一律又后二日,其终游也,合始游、再游之主与客凡八人时宿雨新止,天宇朗然,日光漏云影中,乍明乍灭。
群山尽洗,绝无尘土气空翠如滴,众壑奔流,水色弥茫,湖若加广,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遥望云气出山腹,如白浪在大海中汹涌不定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噫!客志此久矣,私心以一至为足,而今乃三焉天又随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况主客多能言,清而不固,丽而不侈,乐而不流,因次第书之选自《西湖游记选》,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侨居宝石山上 侨:寄居异乡B.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 暨:及,与C.篙师刺船,纡回宛转 刺:用篙撑D.后人建祠肖白香山 肖:肖像【解析】 肖:动词,雕塑人像答案】 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B项,兼词,“于之”,在那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转折,“却”D项,副词,“竟然”/副词,“才”答案】 C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作者三游西湖“所得之乐”的一组是( )①其盛矣哉②湖之胜,尽在几席下③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④俨如水墨画中⑤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⑥私心以一至为足A.①③④ B.③④⑤C.①④⑥ D.②⑤⑥【解析】 ①②是在三次游览之前对西湖景色的描绘。
⑥是作者游览之前的想法答案】 B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极力描写西湖景色之优美,游人娱乐之热闹,为下文写作者游览西湖、描写西湖的美景做铺垫B.作者在初春晴天、雨天、雨后三种情况下游赏西湖,欣赏到了西湖的不同景色,都是尽兴而归,没有留下一点遗憾C.从结构上看,文章先总述西湖美景,然后分述三次游览西湖的经过,最后总述写文章的原因,层次清晰明了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记叙了游览的过程,又描绘了西湖的景色,还抒发了游赏之乐解析】 “没有留下一点遗憾”错文中最后一段说“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可见作者在第三次游赏西湖时有些许遗憾答案】 B【参考译文】钱塘郡是东南地区的名胜,而西湖是其中最美的地方层层山脉环绕着它,有名的重镇紧靠着它,那些起伏连绵的山峦、曲折连绵的城郭、参差错落的台殿亭榭,都凌空面对着它的上方,天光水色,上下颠倒,烟云升起消失,它的形状各不相同而游船来来往往互相交错,互相能听到对方唱。












